“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三十)

2019-09-05 04:29刘进马丽娜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13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一带一路

刘进 马丽娜

摘   要: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俄罗斯于2015年与中国签署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协议。在2018年“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度国家排名中,俄罗斯位列榜首。自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开始,中俄“一带一路”合作进入新阶段。文章通过梳理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概况,分析中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高等教育合作与发展,总结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为其他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高等教育合作提供经验借鉴。文章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成果之一,此为第三十辑。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等教育 现状 发展趋势 俄罗斯

一、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高等教育体系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中等专业教育(相当于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业教育(大学本科和硕士)、大学后专业教育(副博士、博士)[1]。根据《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对俄罗斯国民教育体制进行的划分,高等教育被划分进职业教育范畴。俄罗斯的职业教育包括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校后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高校后职业教育这两者更接近于广义上“高等教育”概念[2]。俄罗斯高等教育机构共分为综合性大学、专科院校、研究院三类。2017年,共有高校662所(国立高校484所,非国立高校178所),在校大学生约440万人,在编教师共31.9万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4.1万人,具有副博士学位的教师有16.9万人。[3]

(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俄罗斯高等教育处于普及化阶段。总体而言,俄罗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呈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75.44%提升至2016年的81.82%(见图1)。其中,除2012年略有下降外,2009-201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增加,7年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0.91%左右。尤其是2013年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增长率保持在1.25%左右,增幅较大。从性别角度来看,2009-2016年,俄罗斯的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男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呈平稳上升趋势,但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遍高于男性(见图2),且二者差距较大,女性毛入学率平均比男性高出17个百分点。

(三)高等教育改革

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俄罗斯在高等教育方面实施一系列改革,其中最突出的是大学合并。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教部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打破了旧有的大学模式,专业间的融合越来越密切,传统的专业类院校优势不再,因此,有必要对高校进行合并,组建多学科大学。2015年,俄罗斯的大学合并开始提速。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俄罗斯的大学合并包括:莫斯科肖洛霍夫国立人文大学并入莫斯科师范大学,莫斯科航空技术学院并入莫斯科航空学院,麦蒙尼达国立综合学院并入莫斯科设计与工艺大学,莫斯科信息技术大学并入莫斯科精细化工大学,莫斯科国立经济、统计和信息大学并入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等。2016年初,经莫斯科国立机械制造大学和莫斯科国立印刷大学校务委员会投票表决,两所大学合并为莫斯科工程技术大学。2015-2016年,俄罗斯高校(含分校)的数量从2486所减少至1450所。后因合并过程中出现教学、经费、运行等问题,近两年大学合并工作逐渐结束。[6]

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另一个方面是不断整合资源,推动重点高校建设。俄罗斯重点建设的大学目前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莫斯科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2009年颁布的《莫斯科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法》中明确规定,莫斯科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直属俄联邦政府管理,其校长由总统直接任命,国家财政预算单列。二是10所联邦大学。自2012年开始,俄罗斯在各联邦区通过合并已有高校建设联邦大学。例如,2014年,俄罗斯合并了7所高校和7个科研机构,从而建立了克里米亚联邦大学。目前,俄罗斯已达到10所联邦大学的建设规划目标。三是重点建设被授予“国家研究型大学”称号的29所重点高校。在上述三个层次的重点高校建设基础上,2013年,根据总统令,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教部开始实施“5-100计划”,即到2020年,使5所俄罗斯高校进入世界百强(以QS、THE、US News世界三大大学排行榜为准)。[7]

(四)高等院校排名

俄罗斯的一些顶级大学在全球大学排名中表现不佳。在2004-2008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y,ARWU)中,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名次在66~76之间波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则位列400~500名之间;自2004年起,莫斯科国立大学在THE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79~231区间[8]。为更好地结合本国国情反映学校综合实力,俄罗斯尝试建立本土大学排名榜单,其排名依据为毕业生的成就及高校科研人员学术出版的质量,同时提出《俄罗斯高校排名构想》,旨在建成具有世界级声誉的大学排名[9]。在2019年最新的俄罗斯大学排名中,绝大部分俄罗斯大学排名均有所提升,验证了俄罗斯“5-100计划”开始取得成果。在2019年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俄罗斯共有27所大学入围排行榜。在世界排名前500名的大学中,俄罗斯共有15所院校上榜。

(五)高等教育国际化

俄罗斯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10]。2003年,俄羅斯加入“博洛尼亚进程”,迅速与欧洲各国建立高等教育学位接轨制度,以此提升国际认可度。同时,俄罗斯也在不断输出本国高等教育资源,同世界其他国家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学生。俄罗斯把教育开放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政策,高等教育国际化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这一战略的推动下,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呈蓬勃发展态势,已逐步渗透到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人员交流、科技合作、教育质量监控以及学位体系、教育结构、教育标准的再造等方面。[11]

二、中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中俄两国的高等教育合作基础良好、形式多样。合作形式上包括高校留学生互派、高校联合办学、教育高层和高教团体互访、高校间教育活动与项目合作、举办中俄大学生高校艺术节等。中俄两国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呈现出交流合作频繁、交流内容不断丰富、交流领域日益多元、交流渠道渐为多样的特点。

(一)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的历史基础良好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为了建立全新的教育体制,借鉴苏联教育模式,中苏两国便开展了教育交流与合作。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在1995年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并于2000年成立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旨在促进中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的全方位交流。俄罗斯也凭借其航天、太空、医学、工程等传统强项专业及较低的留学费用受到众多中国留学生的青睐[1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俄教育交流由过去的互派留学生逐渐拓展至联合办学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现阶段,中俄高校合作办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丰富化,双方从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成体系地相互学习和借鉴有益经验,以更好地促进本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中俄双方高等教育国际化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发展。

(二)中俄两国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在中俄互派留学生方面,据《中国教育年鉴》数据,1997-2008年,在来华留学生中,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人数比例排名位列第7、第8名,且这一数据处于上升态势;来自俄罗斯的来华留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以人文社科专业为主,非学历生比例较大。[13]

根据《中国教育年鉴2006-2016年》统计数据,2006-2016年,俄罗斯来华留学生人数由每年5032人增至17971人,年均增长率达到13.6%(见图3)。2016年俄罗斯位列来华留学生生源国第六名[14]。近年来,俄罗斯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上升,2006-2015年来华留学人数逐年增加,仅2014-2014年人数有所下降。同时,2016年在俄罗斯中国留学人员已达2.5万人,俄罗斯在华留学人员也攀升至1.8万人。在此基础上,双方提出2020年双边留学总规模达到10万人的目标。

据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教部社会学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14-2015学年,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数量共计2.2万人,占在俄全日制国际学生总数的10%以上,成为俄罗斯第二大生源国。俄罗斯政府每年为外国人提供1.5万个公费赴俄学习的名额,2016年给中国学生名额为800个,高于独联体各国。[15]

(三)俄罗斯汉语教育得到发展

孔子学院主要开展汉语教学以及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截至2019年,国家汉办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在俄罗斯设立19家孔子学院,5个孔子课堂[17]。2015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广播孔子学院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广播孔子课堂荣获全球先进孔子课堂。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广播孔子课堂从全球1000家孔子课堂中脱颖而出,这也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第一次获得孔子学院工作领域的最高荣誉。2018年以来,在孔子课堂的积极推动下,俄罗斯国立职业师范大学将汉语及中国文化课程纳入了本校外语系学分课程;丰富多彩的茶艺、书法、国画、合唱团、棋社等课余文化教学项目,让俄罗斯学生有机会了解并感受中国文化[18]。但是汉语教育分布区域仍然较为局限,还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日益发展的中俄边贸活动以及旅游业,使俄罗斯需要更多的汉语人才,俄罗斯孔子学院任重道远。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与中国国家汉办正式签署创建孔子学院,合作院校为首都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在汉语教学中采用现代汉语,使用本国和中国的汉语教材,教学对象主要是大学的在校生及成人[19]。中俄通过高校间的联合办学等方式给双方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搭建了一个互相沟通了解的渠道。这一形式促进了两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

(四)中俄高校境外合作办学不断深入

目前中俄高校主要有三种合作办学模式。一是“一对一”的办学模式,即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俄罗斯高校间的直接办学合作;二是“一对多”的办学模式,即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俄罗斯多所高校间的合作;三是“多对多”的办学模式,即国内高等教育机构的多个部门与多所俄罗斯高校的合作办学。中外联合办学层次广,如本科层次、本硕连读层次。中俄两国高校合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双方高校签署了近1000份合作协议,设立了100多个合作办学机构项目[20]。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提出“支持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根据“一带一路”倡议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开展战略部署、规划布点、申报遴选、配套投资、引导实施,统一协调外交、商务、文化、教育等部门力量,形成支持和推动境外办学的合力。一方面,要广泛调动社会积极性,鼓励多渠道开展境外办学。另一方面,办学高校应就赴俄开展境外办学事项聘请专业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科学独立的可行性论证,加强对人才培养和目标市场的深度研究,做好自身战略发展及境外办学的科学定位,从而稳步有序开展赴俄境外办学。中俄两国在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领域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和合作前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把握好双方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状况,对双方合作的动力进行分析,对于进一步发展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21]。在2017年9月13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学典礼上,北京大学与莫斯科大學作为中俄双方牵头高校,成立了中国—俄罗斯综合性大学联盟,这是两国第十个同类院校联盟。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的

中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目前,在战略协作伙伴构成的中俄关系主旋律下,两国已就共同建设“一带一路”达成共识。2014年,中俄签署了《中国教育部和俄罗斯教育科学部关于支持组建中俄同类高校联盟的谅解备忘录》,开启了从政府层面引导构建高校之间对口合作的新机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两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促进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更具有成效。

第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互利双赢,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加强高校间的科研合作。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加强中俄基础教育科研合作,是未来中俄教育研究合作的重点。因此,中俄之间高校的合作,除继续扩大两国的学生交流之外,还应发挥高校所拥有的优势,就各自国家经济发展所急需解决的或世界性的科研课题展开联合攻关,并把联合科研成果用于国家经济发展[22]。中俄两国高校可利用俄方的技术优势和中方的市场及技术转化优势,将高新技术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从而为双方的经济建设服务。两国的企业与高校应加强实质性合作,共建高新科技园区,实现两国科研与教育、经营一体化发展网络,共同参与国际科学领域的前沿合作,分享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以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达到互利双赢。

第二,进一步建立高校联盟,促进高校合作发展。中俄两国已建立起中俄工科高校联盟、中俄艺术大学联盟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以及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23]。这些联盟的成立有利于高校在坚持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学习,优势互补,互相帮助,充分激活多方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合作水平,使学校的办学实力增强,凸显竞争优势和行业优势。

第三,制定中长期合作规划。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政府逐渐向高校放权,然而高校在进行国际合作的进程中常常从眼前利益出发而无法长远考虑,制约了国际教育的长期合作。201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進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强调: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教育务实合作,提升我国教育影响力。高校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务实结合自身实际,立足长远,办一个“让人民满意、学生受益、社会得利、国家放心”的教育合作共同体。

第四,中俄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交流与合作的纽带意义深远重大,尤其在“一带一路”进程中要积极推动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新的高度发展,两国高校更应紧密结合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战略要求,做好中俄的前沿研究,应积极主动、多举措开展和制定高校自己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战略,发挥好高等教育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高等教育合作机制要公开透明,不断完善质量评价机制和社会参与度,提升中俄高校的科研合作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增强两国友谊,为促进多样文明和谐共生作贡献。

参考文献:

[1][3]一带一路网.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之俄罗斯[EB/OL].https://www.yidaiyilu.gov.cn/wcm.files/upload/CMSydylgw/201902/201902010513054.pdf,2019-05-15.

[2]李盼宁.俄罗斯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4][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俄罗斯联邦教育概况[EB/OL].http://uis.unesco.org/en/country/ru,2019-05-20.

[6][7]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俄罗斯教育改革与发展[EB/OL].http://www.eduru.org/Portals/103/images/20170830012,2019-05-20.

[8]光明日报.俄罗斯高等教育排名尴尬引批判性思考 欲重振雄风[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3/02-16/4565505.shtml,2019-05-16.

[9]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俄罗斯大学排名榜单[EB/OL].http://www.eduru.org/Portals/103/images/2017083001.pdf,2019-05-18.

[10]刘志民,胡顺顺.“一带一路”沿线5国高等教育持续增长的成因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6(6):15-22.

[11]袁利平,李盼宁.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框架及政策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7(1):156-173.

[12]顾金玲.当代中俄高等教育交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3][15][16]郭强,赵风波.“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俄跨境高等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7(7):56-61.

[14]曲晶.“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动力研究[J].四川劳动保障,2018(S1):111-113.

[17]国家汉办官网.关于孔子学院/课堂[EB/OL].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 10961.htm,2019-05-20.

[18][19]国际在线.国际台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广播孔子课堂荣获2015年全球先进孔子课堂奖[EB/OL].http://news.cri.cn/gb/42071/2015/12/06/3245s5189453.htm,2019-05-23.

[20][22]王玥,孙立鹏.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下的两国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76-79.

[21]卓志.中俄高校合作服务“一带一路”[N].中国教育报,2016,1(18):05.

[23]李淑艳,郭强.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中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实施路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8(6):49-53.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吕伊雯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一带一路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