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启示

2019-09-10 15:04徐立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内容摘要: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学会反思,体会进步和成功,逐渐树立自信,最后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评价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和进行反思,提高自身的发展。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作为20世纪兴起的一股文化风暴,对人文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新型的课程观为传统语文评价模式提供了新的转变方式。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语

一.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案例

笔者作为从教5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观察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录,笔者从课堂评价语的反馈,教师的讲授方法,学生的回答发现,大多数的课堂呈现出一种固定的、统一的、模式化的特点。下面笔者以几个课堂教学实录作为分析。

教师在讲解《恐龙》一文时,请学生来朗读文中介绍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的句子。一位学生读完雷龙的句子后,教师进行评价:“你读得真棒!”再请一位学生读梁龙的句子,读完后教师评价:“你读得真流利!”随后,教师又请了两位同学来读句子,评价语分别是:“你读得声音真响亮!”“你的声音真优美!”评价完后,教师请所有同学齐读这些句子,读完后进行评价:“同学们读得真棒!”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使用以上的评价语,直到课堂结束。

教师在讲解《水果中草药》一课时,将班级所有同学分成了六组,分别进行命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回答正确的小组可以贴上五角星,课程结束前获得五角星最多的小组即为最优小组,获得额外的奖励。在这堂课上,有两个现象非常值得思考:第一,教师非常忙碌,不停地给小组贴五角星,有时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切合题意,教师也因为安抚学生情绪而给该小组贴上五角星。学生的表现也非常着急,每一个小组都想要回答问题来获取五角星,因此当别小组领先时,落后小组的同学就会非常沮丧和焦虑。教师见此情况,又会降低标准,安抚其他小组,所以整堂课教师一直在贴五角星,甚至贴出五角星。第二,当小组中推选一人回答问题时,这个学生回答后没有获得教师的五角星,这个学生回去后,立即受到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指责。“不会说就不要上去,都怪你,我们小组没有得分。”这名上台发言的学生感到非常难过。

(二)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课上,课堂评价语存在以下特点:

1.评价的理念落后。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有评价的意识,但是评价的理念非常落后。课堂评价语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评价语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而评价的方式和结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学习兴趣。好的评价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串联课堂,为下面的教学设计做下铺垫。案例中的教师没有把握评价的重要性,只是把评价语作为教学设计的必需品,使用评价语的效果不佳。

2.评价的主体单一。整个课堂中,评价的主体都是教师一个主体,学生作为客体被动的参与评价。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以上案例中学生看似很活跃的参与课堂,但是参与的人数不全面,参与度也不高。同时评价的活动只是教师对学生的,没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客观的来看,教师没有把评价的主体还给学生。

3.评价的内容缺乏针对性。评价的内容是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及时反馈,是对学生的学习方向的及时引导,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以上案例中,教师的评价语过于空洞,简单,缺乏针对性,没有准确评价出学生回答的确切点,并且只是对陈述性知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程序性知识的评价很少,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评价也缺乏启发性。

4.评价的方式传统。案例中除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其他的评价方式都是通过提问让学生单独回答或者集体回答,评价的方式很传统,单一,缺乏互动性。案例中每一个课堂都有评价,但是评价在课堂上作用微乎其微。教师多次使用相同的或者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本想起到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回答的作用,但是重复使用评价语缺少新鲜感,使人感到疲乏,学生的参与兴趣因此而减小。

二.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理念

(一)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主要理论

19世纪末,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全球,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定义和分类有很多,其中后现代主义课程观非常引人关注。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中能够从现实角度比较系统论述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有多尔、斯拉特瑞、卡拉普等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构建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理念,尤其是多尔针对泰勒模式提出的4R课程标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在多尔的课程标准中,课程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它是预设生成的,充满了假设性和开放性,正因如此,课程标准具有丰富性和可对话性。同时,课程又是有界限的,它和教育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要求我们找到这些假设的关联或者之间的协调的途径,促使对话变得可行。后来,多尔又从六个方面来概括了课程观点:发展实践性、利用自组织、权威的角色、隐喻和叙述方式、目标计划目的、评价。①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纳几个后现代课程观的特征:一是注重人的主体性,注重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二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希望学生学习回归生活实践。三是提倡多元性,注重文化和价值的多样性。四是鼓励学生创造和创新,反对灌输和压制。

(二)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中评价的理论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中关于评价的理论并不成体系,但是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理念却为评价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开拓了评价的视野,丰富了评价观和评价模式。后现代主义课程评价受后现代主義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注重评价目的,评价更加多元化。评价的目的不注重功利性,更加注重人文性,评价的方式更加科学全面,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在一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第二,评价更加人性化,注重人的发展,将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第一位。第三,评价注重互动性。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活动体验,评价也要注意和学生的互动,教师要亲近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及时的反馈。

三.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启示

(一)理论指导,更新评价理念

在传统理念上,评价作为一种评判的手段,具有极大的功利性作用,尤其是在教育行业,考试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价标准。这无疑是一种狭隘的理解,以单一的测试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是不科学的,测试只是一种评价手段而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在小学教学中,教师更加不能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标准。课程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把教学评价作为设计的一部分,并且通过教学评价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以此达到教学预期目标。按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评价理念,评价要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在一起,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实现从量化到质化的评价,结合学科特点,从语文的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给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从多个维度去发挥评价的功能,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思路明确,针对评价内容

传统教学中,教师会进行教学评价,但是评价的内容非常单一,同时缺乏针对性,相同的评价语运用到任何一门学科上都可以使用,并且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关注的对象只有学生,看学生会读这个词了吗?会读这个句子了吗?这样的评价是非常肤浅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后现代课程观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建构,重视知识讲授的情境性和立体性,提倡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后现代课程观强调的评价宗旨。以后现代课程主义的观点来看,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评价的内容的准确性,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课堂评价的时候不仅仅关注陈述性的知识的建构,对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感悟文章的能力也要有准确及时的评价指导,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意识的培养。

(三)师生互动,确定评价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虽然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但是在评价方式上,教师一直是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评价和被评价”的等级制的不平等互动。这样的评价模式势必导致两方在课堂中的不平衡性,学生被动参与感会增强,尤其是没有受到老师的评价,学生往往会很焦虑或者放弃参与课堂活动。在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下,评价的方式更强调互动性,评价的主体不在是唯一的教师,学生也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式可以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小组合作互评等等。明确了评价的主体,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也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发挥评价的主体性优势,让学生在一种互动、互助、友好的氛围下进行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作为语文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节,应在时代的潮流下进行新的转变,摒弃教师权威的评价方式,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互动的情境下进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思考和批判,引导学生多元评价,使语文课堂更开放多元化,彰显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特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美】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9月.

[3]严森倩.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对语文教学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7(20):37-39.

注 释

①【美】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作者介绍:徐立,就职于昆山开发区世茂蝶湖湾小学,二级教师,现就读于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研究生)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