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07:22杜丽娜窦娜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高职教育

杜丽娜 窦娜

摘要:以现阶段复式分层次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促进复式分层教学法在实际计算机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方法,并给予可行的实施之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复式分层教学法

所谓复式分层教学,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学生共同分配到同一班级内,同时由一名教师针对该班级内不同年级学生展开分层教学的教育模式。

现阶段,随我国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招生门槛越放越低,招生质量也良莠不齐,学生普遍未接受过系统化的计算机教育,使得高职计算机教育工作难度大大提升。基于此,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实现学生个性差异上的针对性教学,从而确保各层次学生切实有效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并加以熟练应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复式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能有效与现阶段计算机教学目标相契合。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采用复式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促进课堂效率提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通过复式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备课,同时对于教学大纲、内容、目标展开相应的分层设计。在课堂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法能有效根据学生个性、能力差异,实现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上的分层,并对此展开分层的个性化指导,极大程度上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保障课堂教学高效率、高品质。高职计算机专业学制通常为三年制,因此,可以将该时期切分为互为关联的不同阶段,在学生成绩上,允许存在适当水平差异,但杜绝止步不前甚至倒退,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能够有效促进每个层次、每个阶段、每个学期、每个学生在成绩上都能有效提升。通过分层提高、推进策略的实施,能有效助力各层次、各学生学习成绩的增长,从而带动全体学生成绩批次化、阶段式、推进性提高。

(二)深度挖掘教师主导地位,助力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提升

复式分层教学关键在于“导”“学”互连,教师是核心,课堂是基础,要深度挖掘教师课堂主导地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侧重于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合理制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思维,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准,不断更新自身教学方案、理念,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应变能力,使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自我发展,促进综合教学能力提升。此外,教学模式落实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部分困难、意外;分层教学策略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教师沟通、协调能力得到深层锻炼,使教师在思想、教学实践中更具灵活性。

(三)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保障学生学习有效性

分层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在组织、调控、引导等方面积极发挥主导之效,同时也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予以尊重,让教、学双向契合,归于一体。课堂中教师借助对教学情境的构建,深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以情境创设下的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提出、探索、解决难题,并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自学、沟通、讨论空间,再辅以教师重难点的着重讲解。分层教学所覆盖的是学生整个群体,不论个性差异、学习水平,实现每个学生自我超越式的发展,从而树立学生学习信心,让学习转被动为主动,更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保障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复式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育应用中的实施策略

(一)保障学习小组划分形式的科学化

分层工作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基础之上,分层讲究“分层不分班”,即在学科教学上进行分层,而学生原有班级、专业维持原样。复式分层教学按照课堂形式划分的话,可分为同课堂、分课堂。在同课堂复式分层教学中,小组可以划分为快、慢或快、中、慢两种形式。以承德广播电视大学为例,该学校采取分层教学时,根据学生成绩、能力、个性以及在计算机专业中表现的兴趣,同时,结合社会在人才分层需求中的实际情况,将班级学生划分为A、B、C三组,分别对应落后、中等、优秀三个层次,人数比例保持在2:5:3。为了照顾到学生心理,将A组命名为“基础组”,该组学生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开展,侧重于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实操技能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B组为“提高组”,该组学生的教学内容要基于教学大纲进行适当边缘化延伸。而c组则称为“竞赛组”,该组学生除了要对理论、技能熟练掌握之外,更注重对这部分能力的纵向深层拓展,以特长培养为目的。分层教学的分组具有灵活性,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实时调整、重组。教师可以任命竞赛组学生充当助教角色,协助其他两组学习。此外,还能通过分课堂教学的方法,把各个班级划分为快、中、慢三个等级,分班上课,根据不同层次班级的差异,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成绩整体提升。

(二)实现教学目标分层,分层备课

整体教学成绩的提升是学校实行教学目标分层的最终目的,主要涵盖了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材选择三方面的分层工作。分层教学旨在按照学科教学方案,制定出科学化的、满足A、B、c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针对化教学方案。按照学科基本教学大纲要求,制定针对化的教学大纲。针对三个层次学生,分别选择更契合的教材书籍。每个授课老师都需要对教学大纲、方案以及教材做到完全把控,分析重点,明确基本要求,从而细致化地分析出各个层次所对应的教学目标所在,结合科学、合理化的教学目标进一步规划好A、B、C适合三层次学生的教学方式,选择更贴切的教学内容,制定更清晰的教学流程,在解决基础组后顾之忧的同时,还能帮助竞赛组学生进一步拔升。

(三)进行分层授课

1、分层次实施教学。当代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归宿,在于培养高实践能力的专业化、技能化计算机人才,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需要提前培养,这类学生在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上普遍要优于成绩差的学生,而成绩差的学生只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内容、基础应用技能就能满足就业需求。因此,先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能有效协助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展开一对一的针对化培训,而后进生通过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出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从“学会”过度到“会学”中,讓学生也实现自我发展。

2、分层次提问。分层提问就是要合理地借助层次化的课堂提问,有效调动整体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针对A组学生,主要围绕基础知识点设置问题内容,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树立学生自信心。针对c组学生则要加大难度,围绕综合性分析问题为主要提问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进一步拓展其知识储备量。

3、分层次课堂练习。知识的巩固、加深、延展离不开课堂练习,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练习的内容上也要大做文章,分层而设。A组学生主要围绕基本练习题、课堂实例巩固,提高其在基础知识上的扎实度,与教学目标呼应。对于B组来说,可适当设置一些发展型的实例内容,在课堂练习上也要基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发展、延伸,不但强化其理论知识,还要锻炼他们知识运用能力。针对C组的学生,练习主要围绕部分综合性实例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并加以拓展。

4、分层次布置课后作业。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需要秉承阶梯原则,进行分层设计,以逐层强化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对此,可将作业划分成基本练习、拓展练习两个层次。基本练习是针对所有学生,对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的巩固,随后教师再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分层拓展练习,做到深层强化。A组学生只需要通过基本练习,达成基础巩固的目标;B组学生要适当提高完成作业的难度,并通过自我探索来获取答案,既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又能加强运用;c组主要围绕高难度作业进行,深度挖掘学生的钻研、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到极致,最大程度提高自身。

5、分层次对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对于每个学生来讲都是衡量自身的最好标准,因此,教师的评价工作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及方式。针对A组学生,教师要通过多鼓励、多表扬的方式,积极发现学生长处,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避免自卑心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同时,教师也不能一味盲目褒奖,对于错误要及时指正,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努力方向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针对C组学生,教师要选用竞争评价的方式,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探索精神。对学生的定期评价,能对学生的分层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从而起到更好的敦促作用,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激发学生不断进步的斗志。

6、分层次进行辅导。要想保证复式分层教学的稳定运行,分类辅导是必然之策。秉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基本教育准则,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性,着以不同的手段,提供针对性辅导帮助。这种辅导形式既包括课程前后的辅导,也包含集体与个性辅导,而针对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开展相应的普遍或专题辅导模式。

三、结论

从本质上来讲,复式分层教学就是一种面向整体学生所展开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该模式以学生为核心,发挥教师的辅助指导作用,以实现学生自我学习的目标。复式分层教学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是促进课堂教学品质提高的有效之策,更能深层挖掘学生潜能,实现整体学生的发展、蜕变,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教學意义。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高职教育
浅谈影响中专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