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活力的学生,学有生命的语文

2019-09-10 12:13郑继猛高英记
高考·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

郑继猛 高英记

摘 要: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首先是引导他们安静的学习。其次是将自己的生活、自然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使他们觉得语文是实在的有用的课程。再次就是师生通读名著。这样学生既能学到实用的语文,又能感受到语文的美感,自觉主动的学习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用工具;课堂

校园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场所,是未来精英们成长和学习的摇篮。作为一名辛勤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被学生的奇思妙想激荡着,也时常被孩子们涌动的热情感染着。美丽的校园,因为有生命的语文和有活力学生交融而其乐融融的师生生活在一起,真乃桃花源里的人家。

那如何把有生命的语文和有活力的学生相融合呢。

一、引导学生静下来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和中国的文化交流沟通的过程,从孔子的《论语》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无不折射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才华,华夏文化耀眼的光芒照耀下着孩子们,像一棵棵树苗正在茁壮成长,而语文学习就是给予他们的阳光雨露,悲欢离合的故事,是他们心灵成熟的一剂良药。七年级的孩子是中学阶段最活跃的群体,他们保留着孩童的活泼和单纯,有着灵动的思想,他们像一群快活的小鸟,叽叽喳喳,东奔西忙要让他们学会聆听,学会准确表达,就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他们入室即静,入座即学,开展读书竞赛是必要的。给一段文字材料都能读懂,期中内容知多少理解又如何?表达方式的特点能否通过读、品、析达到心领神会。读书时一定要做到心会神凝。当读到入境的时候,同学们专注的神情就是“心会神凝”读书的效率就高起来了。

二、把学生的生活和文章联系起来

老师们常常抱怨七年级的孩子太闹腾,太吵,总希望他们别吵,可他们如果不说话,注意力也不一定集中到你要讲的问题上。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上讲课的思路常常被打断,课文中的某个词语与文章中的某个情节都会让他们活跃起来,想表达而又急不可待,如何掌控课堂成了老师的头等大事。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孩子们体味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有趣生活之后,他们就有了想说自己趣事的愿望,此时此刻,布置一篇仿写《从xx到xx》。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进行梳理,分为两个地点,每个地点写几件有趣的事,要用过渡段把两段生活有机连在一起。在课堂上进行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练习,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第一小组:校园的花草树木写进文段;第二组:校园设施(操场、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等);第三小组:对班内有特点的同学进行描写;第四小组:对代课教师的特点进行描写;第五小组:对我们所开的课程,选取有兴趣的学科进行叙写。同学们个个积极准备,在练习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酣畅淋漓的过了一把说说的隠。平时注重了从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师生共读名篇

同样的生活给了我们同样的欢乐,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相互扶持,共同提高在语文课堂上尤为明显,一起品读名家名篇,共同走进作品的世界,就好像到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境地,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撞击。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学生们感悟到: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奇迹。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紫藤萝花和紫藤萝瀑布是两种不同的意蕴,瀑布本身就有着奔腾不息永远向前的气势,还凸显生命长河的无止境。孩子们满怀深情的吟诵:“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积极面对生活,一定阳光普照,万象更新。

四、把语文自然融合

春天的校园,萌动着春的讯息,孩子们很想很想去春游,撺掇着班干部在作文课上一次又一次的提出来,笔者也特别特别想带着学生们一起春游,可又怕出状况。迟迟不能出发,在一个周三的作文课上,学生们拿着家长给孩子们买的各种保险来说服我想去春游,我被孩子们想去春游的愿望深深感动,也被孩子们的单纯所感染。我不是一个怕事怕麻烦的人,可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组织学生春游,一面是激情澎湃渴望春游的学生,一面是重于泰山的学生安全,我实在难以抉择。那夜我失眠了,一个简单的春游就这样难以成行,我豁出去了,在校期间不允许只好答应他们周六利用业余时间上山春游,要求每个孩子保证个人安全在我的带领下顺利进行了春游,了了孩子们的心愿此,可住宿的学生难以成行,不免有些遗憾。医闹,闹校让我们胆小怕事,也让我们的教师学会了安分守己,孩子社会实践能力低是否与春游出事就不去春游,马航失事就不坐飞机的“因噎废食”的管理有关系值得商榷。学校牵连着千万家,孩子只能当瓷娃娃般养着,真是我们教育者的悲哀,也是被教育者的不幸。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人都懂的关爱自然、关注生命、热爱生活即便是物质生活不怎么富有,个个也就会感到幸福和快乐。面对如今功利思潮蔓延的趋势,就一定要把下一代的兴趣转到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上,我们语文老师,肩负重任。语文学习要让学生们练一手好字、写一手漂亮的文章,读一肚子诗书,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和完善的人格修养。经常读励志诗篇《黄河颂》、《山的那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经常说:“做人要想高山一样巍峨,像大江一样浩荡”,“人不能像草一样的活着,而应橡树一样成长”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有学者这样认为“教学不应该是一种控制和要求而应该是一种关怀、一种帮助、一种唤醒。我们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让这些生命的种子具有优良的品质,使生命的种子在内核上发生的‘核聚变——唤醒生命自身的成长自觉性。”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文学知识,更应该有效拓展各种学习渠道,把知识的教育与生命的成长教育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成长为一个个充满活力和个性的生命体。

教有活力的孩子,学有生命的语文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

项目基金:安康学院校改项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16AYXNZX014)

作者简介:郑继猛(1964-11),男,汉族陕西安康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地域文化及中教法;

高英记(1997-12),女,汉族,陕西安康人,学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565BAB24-E58C-4B62-BC45-301E26F8074C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