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不再是给个处分了事!”

2019-09-10 12:13刘明虎
高考·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案例分析高中

刘明虎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呈现出频率增加、结果恶化、施暴人低龄化的趋势,破坏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侵蚀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终止中小学校园欺凌暴力,成为2019年教育热点话题。

关键词:校园欺凌;高中;案例分析;班会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从校园欺凌的指导思想看,教育部教育部等九部门于2016年11月1日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认真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做到不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笔者所任教的高一年级某班57位同学中,偶尔被欺负的同学高达26.8%,目睹、经历过各种校园欺凌行为的同学比例更是高达53.7%。中学生心理、生理不够成熟,缺乏自我控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开展专门的校园欺凌班会课实有其迫切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

1.了解校园欺凌的范畴、原因及危害,掌握预防、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用正确的方式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提高面对校园欺凌时正确预防预防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3.树立中学生友善观,加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等核心素养养成,激发非欺凌情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关注他人安全的责任意识,培养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欺凌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与技巧,化解学生间存在的矛盾,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教学难点:激发非欺凌情感,增強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提升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欺凌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课通过问卷调查软件进行本班欺凌问题的数据调查,采用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一案到底”式教学,综合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欺凌鉴定员”、“心理咨询师”、“智勇好青年”三个角度精心设计案例情境,组织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通过问卷调查软件对本班开展校园欺凌问题的相关调查,运用大数据分析,准确把脉班级校园欺凌现状和问题,为活动设计、分组合作以及后期的排查疏导提供精准详尽的数据支撑。

【播放视频】《校园欺凌不再是给个处分了事!》

【设计意图】该案中实施欺凌的五名未成年被告被判处有期徒刑,这一最新判罚具有鲜明的司法示范意义,是对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现象所做的一次有力的司法回击。

【探究活动一】“我做欺凌鉴定员”

学生表演四幕情景剧,分别展示学生间打闹嬉戏、打架斗殴、恶作剧和校园欺凌的场景,让学生判别。

议题1:有人认为校园欺凌,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就是学生之间的打闹嬉戏、恶作剧,请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将校园欺凌与平时的打闹嬉戏,打架斗殴、恶作剧等进行比较,同时结合权威文件中关于校园欺凌的定义,准确界定校园欺凌的内涵和外延,强调校园欺凌具有欺凌者存有主观恶意,恃强凌弱,被欺凌者往往身心受辱等特征。

【点睛语录】校园欺凌,决不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广东省校园欺凌治理方案》甚至已将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传八卦消息、网络谩骂,列入了校园欺凌的范畴。

【探究活动二】“我学心理咨询师”

播放视频,展示专业心理咨询师疏导后,被害人成功走出阴霾。

学生表演诗朗诵《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

议题2:该欺凌事件产生了哪些恶劣的影响?用简洁的词语形容受害者及其父母的感受。

议题3:如果你是一位心理医生,来劝慰帮助受害者走出阴影,你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入脑先入情,运用“心理咨询师”这一角色扮演,通过诗朗诵环节,让学生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对被欺凌者及其父母的感受产生共情效应,同时通过安慰被欺凌者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非欺凌情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关注他人安全的责任意识。

【点睛语录】“愿每个善良的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在细思极恐的欺凌面前,所有的安慰都显得苍白无力。

【探究活动三】我是智勇好青年

PPT展示《校园欺凌受害者调查报告》。

议题6:结合材料中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原因调查,讨论有哪些“防”、“止”校园欺凌的小妙招?

议题7:你的“哥们儿”看班里一位同学不顺眼,用该同学的弱点起绰号,还让你今天放学路上和他一起去“逗”那位同学,你会怎么处理?

【设计意图】通过对校园欺凌原因的分析,对症下药,掌握预防、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巧。从旁观者的视角提倡遇到校园欺凌要积极主动作为,引导学生反思矫正自身的日常言行举止,加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养成。最后编写防欺凌口诀,形成防欺凌共识:“与人为善,谨言慎行;义正言辞,巧妙周旋;积极求助,维护权利;心存敬畏,容人助人;恰当救助,积极作为;慎重交友,择善而从”。

【点睛语录】“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欺凌了多少人,而是看他能帮助多少人”。我们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面对不公平,不正义,今天你没有胆量站出来,明天你可能根本站不出来。

【递进探究】《青年说》

播放视频:《迟到了三十三年的道歉》、《一声响亮的谢谢》。

议题8:以“谢谢你”为主题,向曾经在你或者其他人被欺负时伸出援手的同学、朋友或师长说一段简短的心里话。

议题9:仔细反思自己曾经有没有过给别人起绰号、嘲笑别人缺点甚至恃强欺辱别人的情景?请以“对不起”为主题向你曾经有意无意之间欺负过的对象说一段简短的心里话。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展示两个真实故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三个角度大胆敞开心扉,化解学生间的矛盾,说出自己的心结,达到心理疏导的目的,从而树立学生的友善观,培养勇敢面对校园欺凌的品质。

【点睛语录】“不是每一句对不起都能换来一句没关系”。或许,曾经有人在我们被欺负,感到无助时,伸出了他温暖的手,或许,我们曾经不经意间伤害到了别人而不自知,又或许,我们曾经目睹了欺凌事件的发生而没有作为,让我们大声说出我们心底最响亮的声音!

六、课后作业

《这个冬天不太冷》

“友善是阳光给人温暖,友善是鲜花给人香甜,友善是甘泉给人滋润,友善是笑容给人春天”,以《这个冬天不太冷》为主题,征集班级里的暖心小故事,择优在校报发表。

【设计意图】

在背景音乐《社会主义友善歌》的歌声中布置本节课作业。“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要想有效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友善的温暖,友情的可贵,友人的价值,从而自觉用正确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七、教学反思

1.本节班会课是对“大数据+法治课”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以自己任教的班级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针对班情生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方面作出针对性的设计,做到了让法治课堂入脑入心。

2.本节班会课是对“一案到底”法治课堂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围绕校园欺凌者被判入狱的一则司法范例开展深度学习,从欺凌者到被欺凌者、从当事人到双方亲属,从社会舆情到班级现状,从他人感受到自身经历,课堂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学生在情境中讨论、分析、体验、感悟,实现防欺凌技巧上的正确指导,心理上的及时疏导,行为上的有力矫正,真正让法治课堂入情入理。

3.本节班会是对校园法治系列课程开发的一次有益实践。笔者希望利用校园里发生的典型实例,精心设计一整套关于校园欺凌、校园性侵等小切口的校园系列法治案例分析的系列校本班会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泰微课”、“安全教育平台”等网络平台向全校、甚至全市推广校园欺凌法治班会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辐射作用,真正让法治意识入心入行。

参考文献

[1]佚名.社会控制理论视角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No.379(8):6-13.

[2]纪瑞.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J].科教导刊,2016(10z):165-166.565BAB24-E58C-4B62-BC45-301E26F8074C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案例分析高中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