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2019-09-10 13:57林洁清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林洁清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需要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语文预习的作用,以自身的专业素养去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将预习作为学好语文的起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预习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习最终的目的就在于“自会读书,不待老师讲”。随着新课标不断深入的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好语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锻炼和积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 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文预习兴趣的提高,逐渐养成课前预习习惯,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分析探究的学习过程。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经常要使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处理信息等,这样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抓起。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初步认识生字、新词,也能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必定也会产生各种疑问,而这些疑问往往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点,从而使学生清楚听课的目的,为课堂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专注度和求知欲会更强,有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针对学生预习的结果,教师将会进行检查,并就检查过程中学生普遍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为教师的教学准备提供依据。同时,教师在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能够提早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从学生列出的问题中感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做到对症下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的有效方法

(一)精心布置预习作业,激发预习兴趣

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习语文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就不以为苦,还能从中获得学习乐趣。因此,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知识,获得思维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升。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未知的事物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于学生自学能力有限,预习意识较模糊,对预习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对课文的通读上,并不会主动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质疑与探究,因此预习作业需要教师精心布置。以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为例,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描写壮丽景观的诗句或小短文,学生自主收集、筛选、整理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教师在课前花几分钟的时间指名让学生展示、诵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掌握预习方法

对于不知道该如何预习的学生而言,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一篇新的阅读课文,总是含有许多生字、新词、生疏的语句,给学生正常的阅读带来诸多的不便。笔者结合自身实践,以四年级课前预习要求为例,从标、读、圈、查、划、写、思七个步骤入手:(1)标。看到课文,养成主动标出自然段的习惯。分清课文段落,为文章结构的分析与理解做好标识。(2)读。朗读课文至少三遍,第一遍为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第二遍为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三遍为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带着问题到课堂中。(3)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根据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用笔圈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并用醒目的符号标记出难写的字和难懂的词,为上课认真听、仔细记做好准备。(4)查。鼓励学生在预习时工具书不离手,借助字典、词典等阅读辅助工具弄懂生字新词,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疏通语句,扫清阅读障碍。(5)划。用波浪线划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6)写。一是要求给生字另组两个课外词汇,弄懂字词的原意、引申意、课文中的含义;二是摘抄本课划出的优美语句,巩固记忆,抄写数量自己决定。(7)思。对于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能够进行思考和回答。

这样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预习起来自然就游刃有余,能够更有效地预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在教师细致的引导中,循序渐进地掌握了基本的预习方法,对字词句的理解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坚持检查评价,促进预习习惯养成

1.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可能有些教师认为,预习不需要每课都布置,有些主张只针对精读课文布置预习,而略读课文则不需要细致地预习。实际上,正是略读课文才更需要预习,因为有了精读课文的学法传授,略读课文作为学生实践习得的平台,教师更应该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运用所习得的方法。另外,一课有预习作业,另一课没有预习作业,不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2.预习结果要检查。教师如果不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有效的检查,那么布置再具体的预习要求也是前功尽弃。对于学生的预习结果,教师可以采用抽查的方式,比如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分享预习时所搜集的资料、交流自己预习时所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等等。这样的预习抽查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起到督促学生进行预习的作用。

3.预习的优劣要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评价,能够优化学生的预习效果。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对于学生每次的预习结果,教师可以按周期进行评价,一周或两周进行一次评价,对学生的整体预习情况做一个总评,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对于学生个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考试情况三方面做记录,汇总后了解学生是否进行有效预习,从而对学生个人进行总评。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反馈,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预习情况,提高预习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需要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语文预习的作用,以自身的专业素养去培养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让学生真正體会到预习的重要性,将预习作为学好语文的起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学会独立思考,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城.提升小学语文预习成效的针对性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14).

[2]李耀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7(35).

[3]杨会.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J].学周刊,2014(20).

[4]姚海燕.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探究[J].陕西教育,2013(5).

[5]谢辉.高中语文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