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教学相辅相成

2019-09-10 07:22覃育群
教育界·A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语文教学

覃育群

【摘要】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语文教学直接关系到汉语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价值观导向,小学生在行为意识方面尚未成熟,更具有可塑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的管理,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小学阶段将管理与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班级管理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高年级时期正是学生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语文知识对于个人素养的塑造作用发挥出来。虽然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但不是主体作用,教师只有将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因

小学高年级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这个时期,学生的个人独立思维逐渐形成,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且自我意识增强。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且对教师的管理具有一定的逆反情绪。如果教师直接采用严格的制度约束学生,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班级就会呈现出混乱的局面,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学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正向的教育引导比约束的效果更佳。因此,教师可以把一些班级管理理念或者想法融入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一些积极思想的教育和引导,从而自觉遵守班级管理制度,这对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有重要作用。

二、语文教学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意义

一个优秀的班级必然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语文是一种启蒙性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如果能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因此,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而语文教师可以将这项工作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下面笔者就通过具体的分析说明语文教学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1.有利于在班级中形成积极的文化氛围

在小学班级中营造一定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自觉接受管理,形成班级意识。推动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举措,制订班级制度容易,但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意识方面加强管理。对一个班级来说,班级的风气直接影响班级的管理效果,而风气的形成在于每位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养成良好的行為习惯,对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教师可以以班会的形式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人民服务可以从小事做起,学生可以为班级服务,做一名遵纪守规的好学生也是为社会服务。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提升班级的文化建设。与制度的约束相比,语文教学的熏陶意义更加有效。通过开展课题活动,学生有了服务意识,就会在言行上约束自己,为班级管理做贡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

2.语文教学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班级管理归根结底是一种情感管理,教师与学生处理好关系,学生自然会自觉地接受管理,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构建积极的情感交流环境,让学生敢于和教师交流沟通,诉说心里话。教师在对学生的心理情感状态有所了解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让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管理,这样,教师的管理工作也会更加有序开展。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难忘的启蒙》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感的深化加强与学生交流,进而融洽课堂气氛,如采用“说说心里话”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讨论: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们觉得优秀的启蒙老师应该具备什么品德,你们对老师的教学有什么意见等。通过这种情感式课堂交流学习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由此可见,构建情感交流环境是促进语文交流与班级管理的重要举措。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措施分析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班级凝聚力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动与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讲解语文知识实现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学生的素养提升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进一步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以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探讨其思想情感、写作目的等。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增进了感情,而且认识到文章主要讲的是阮恒为他人献血的事,体现了其无私奉献的品格。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中人物的品格使语文教学更加具体化,更有实际意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分析和理解课文,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与同学互相帮助,提升班级凝聚力,进而为班级管理工作服务。

2.采用情感化教学,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在活泼好动的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将这种活跃性思维运用在课堂上。小学生对外界的事物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具有正能量的班级学习氛围。另外,小学高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要注意方法,教师要积极地将班级管理思维融入语文教学中,如可以利用语文教材中鲜明的人物打动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进而提升他们的道德意识。

四、结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应当注重对学生知识与素养的教育。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使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满足教学与管理相辅相成的要求。

【参考文献】

刘荣.管理教学相辅相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J].学周刊,2016(05):17.

徐月萍.管理教学相辅相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J].高考,2016(12):47-48.

普彤年.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整合[J].甘肃教育,2018(06):94.

徐文涛.浅谈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机结合[J].课外语文,2016(09):24.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语文教学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