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现状探究

2019-09-10 02:59范劭兴宣云
炎黄地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辅导员现状

范劭兴 宣云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是高校落实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但,辅导员实践育人过程中存在的实践内容固定、形式单一,任务性重,缺乏创新性,高校体制机制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突出的问题需要高校引起重视。

关键词: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现状

在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育人的体系中,辅导员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实践过程的指导者,实践组织保障的维系者。神圣的角色使命迫切要求辅导员提高实践育人能力,为社会培养适宜的人才。[1]

1 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的内涵分析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坚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必备的行为品性。实践性的培养反映在青年人才教育体系中,即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高校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中,辅导员因是学生的人生导师的特殊定位,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将肩负着学生实践活动的引导,实践过程的指导,实践组织的保障等使命,而这对辅导员自身实践育人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2 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现状

提升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的是实现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3]辅导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需牢牢把握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立足于实践教学、军事训练和社会实践的主阵地,锻造超强实践育人能力。本文以七百余份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现状。

2.1实践育人对象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不足

在实际的调查中,有99.52%的大学生肯定了实践能力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主要是从个人兴趣(47.14%)、能力提高(36.19%)以及适应社会需求(16.67%)的角度考虑。

关于实践能力的主要形式,大学生比较熟悉的是实践教学(83.33%)、社会实践活动(90%),但把军事训练看作实践能力提升主要形式的仅占所有调查人数的24.29%,由此反映的是大学生对军事训练的实践育人作用关注不够。

关于社会实践活动,92.55%的被调查者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其中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个锻炼机会,选择经常参加的被调查者占50.3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因主要为提升实践相关能力(78.1%)、运用所学知识(61.9%)、接触了解社会(58.57%)、扩大交友面(41.43%)。其中,大学生想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主要提高专业知识技能运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

对于大学生普遍要参加的实习实训活动,近93.81%的被调查者充分肯定了其在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举措不满意者仅占6.19%。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及兴趣、参加社会实践的数量、教师或学长的指导、学校的重视程度、自信程度。

2.2辅导员在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方面可大有作为

辅导员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65.56%认为作用非常大,没作用的仅占2.78%,关于辅导员目前的能力水平是否能给予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的指导的问题,被调查者认为辅导员能力足够的仅占24.19%,这反映出目前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提升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投入更大的精力,需要辅导员老师们全面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2.3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发挥途径单一

目前,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给学生提供了种类多样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机会,主要有社团活动、假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勤工俭学、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创业活动等传统方式。调查表明辅导员不仅可以而且完全有必要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被调查者期望辅导员能实际参与到实践能力提升的阵营中。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辅导员可以通过协助专业课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践项目、承担素拓类课程、相关实践教育活动的技能指导等途径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这些将是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提升的重要突破口。

通过调查反映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辅导员实践育人过程中不仅存在内容固定、形式单一,任务性重,缺乏创新性。同时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突出等问题,这些将深刻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育人质量。[4]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实践教育能力培养研究”(SK2017A0854)

参考文献

[1]赵蓓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130-132

[2]杨志平.探索实践育人新途径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4(6):39-41

[3]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 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

[4] 刘雯伟.强化高校辅导员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作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07-110

作者简介:

范劭兴,(1991-),男,安徽蒙城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云(1988-),女,安徽芜湖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猜你喜欢
辅导员现状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