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方式对听障儿童心灵培育的影响研究

2019-09-10 02:59韦妍曾兴国
炎黄地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听障儿童

韦妍 曾兴国

摘 要: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每个人一生最开始的教育场所,家庭为其提供了最重要的精神和物质资源。家庭生活方式是孩子道德教育的建立和社会交往的成长土壤,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尤其是不同的家庭生活方式表现对听障儿童心灵的培育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此,听障儿童家长们要以一种轻松的家庭生活方式与听力有障碍的孩子相处,不仅能接纳并且忘却其本身承受的残缺,还要使听障儿童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庭生活方式;听障儿童;心灵培育

1 家庭生活方式的概述

家庭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好比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方式可以间接的反应社会生活方式。由此可见,一个家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包括家庭劳动方式,家庭精神价值,家庭闲暇方式和家庭消费方式等等。其中思想信念,受教育的程度和价值取向都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行为。

根据家庭生活方式表现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1严厉型

该家庭的生活方式特点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生硬,言语粗鲁,以高压、强迫的命令式教育方式,只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1.2理性型

该家庭的生活方式能够承认和接受孩子听力障碍的事实,并把听障儿童送入康复机构,积极的配合老师和听力师对听障儿童进行康复教育,对听障儿童的未来有较为乐观的预期。

1.3忽视型

该家庭的生活方式特点是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认为孩子的康复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家长不会教也教不好,因此对听障儿童持有不闻不问的态度。

1.4溺爱型

该家庭的生活方式特点是父母在得知孩子听力存在缺失之后,总是怀着内疚的心理,觉得孩子的听力残疾是由自己造成的,所以往往对听障儿童过分的保护和溺爱,在听障儿童犯错时不舍得批评指正其不良好的行为,过分的包办孩子的一切,造成孩子自理能力欠佳。

2 家庭生活方式对听障儿童道德及社交的心灵影响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一定的家庭生活方式对于听障儿童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它对于听障儿童们的思想品德的修养和锻炼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等。家庭生活方式对听障儿童认识道德表现有:价值观的形成;社会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辨别是非善恶能力等。

虽然听障儿童的听力有所缺失,但是视力、智力等方面与常人没有多大区别,而听障儿童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家庭生活方式。比如:当听障儿童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的“知识分子”的家庭里,使得听障儿童养成有理想的追求,心灵很纯真、很美好;当听障儿童生活在充满铜臭味的家庭里,或多或少会使听障儿童养成一个只把钱当作唯一的价值观。

在则当家庭花了很多精力才使得听障儿童能佩戴上助听设备,佩戴之后就想方设法如何让听障儿童说话,一味地追求孩子的语言发展,却忽视听障儿童道德行为的养成。纵使听障儿童能把话说得很漂亮,若品行败坏,也会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或者当听障儿童出现问题的时候,家庭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缺乏沟通,让听障儿童的道德行为愈加严重,甚至走上犯罪道理的时候再来觉悟已为时已晚了。

3 培育听障儿童心灵问题的对策

家庭生活方式的不恰当会持续影响着听障儿童的道德、社交的心灵问题,为了及时阻止或预防听障儿童心灵问题的出现,可以建议家庭能创建一个轻松的生活方式。如今很多家庭成员都是特别年轻,思想也较前卫,那么建立一个轻松的家庭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

家庭成员之间要和谐相处,思想要统一,面对小残缺的听障儿童要安然接纳,不要悲观的去责备任何人,孩子听不到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哪怕是某些错误引起,也不要只关注在埋怨上,而应该要齐心协力想办法,如何让听障儿童听到声音,让听障儿童健康成长为一名有用的人。当有些家庭成员平时工作再繁忙,白天可以由清闲的老人们可以陪听障儿童玩玩声音游戏,但每天晚上还是要抽空陪陪孩子,哪怕几分钟、十几分钟的亲子游戏或者阅读绘本也能让听障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培养听障儿童对一件事情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虽然有时候会闹小情绪,但不要每天为了假装的表演形式生活,而是尽量要真实的情感,对孩子、对他人都是如此。教导听障儿童也节约粮食,不要与他人进行攀比要从小培養听障儿童勤俭节约的良好道德行为。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听障儿童从小就自信、合群、适应环境等能力,而社会交往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人际交往方式。那么当听障儿童达到较好的语言水平时,始终要回归社会,始终要通过社交活动,他们才能与别人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使自己的行为、思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当然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学会如何礼貌待人,学会如何与他人分享食物或玩具,学会如何主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等等。

我们要使听障学生生活在轻松家庭里,就要让家长学会创设多种多样有教育意义的家庭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生活建立时,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体谅,坦然面对接受孩子耳聋的现实,勇敢地承担起做自己该做的责任,以身作则。社区或者康复机构等有关部门若能提供一些心理咨询辅导、心理讲座等活动即可以帮助家庭有听障儿童的成员们开导他们的心理、解决他们经济负担。当心结打开、释然,他们自然能创建轻松愉悦的家庭生活方式、温馨的家庭气氛。听障儿童生活在轻松的家庭里,得到思想情感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品行的养成,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樊作树.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2004,10:100.

[2]毛颖梅.特殊儿童心理咨询概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6:157-159.

[3]简栋梁.听障儿童随班就读之前家长应该怎样做[J].中国听力语音康复科学杂志2014年增刊:6.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聋童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26-28.

通讯作者:

曾兴国:南宁儿童康复中心,研究方向:特殊儿童评估与康复、言语矫治。

猜你喜欢
听障儿童
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中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识字学语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运用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为听障儿童营造一片语言之海
早期阅读在听障儿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例谈游戏在听障儿童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听障儿童语文课堂教学探索与分析
听障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听障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