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阅读的策略探讨

2019-09-10 03:53熊文芳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熊文芳

摘 要: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中,学生的古诗阅读能力是检验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小学生古诗阅读水平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很好的阅读古诗文,这样一来,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操,让学生对古诗产生浓烈的兴趣爱好,爱上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熏陶学生语文古诗情怀的同时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爱好和兴趣,学生会更加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富有激情和热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阅读;结合情感;把握重音;注意停顿;发音正确

教师在教授小学学生古诗阅读,锻炼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诗文情感,学生要学会结合古诗的整体感情基调去阅读古诗文:学生要学会把握诗句重音,有腔有调的去朗读古诗文,教师在教授古诗文的时候可以教授分辨古诗文中的重音,并要求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声情并茂的把古诗文中的重音表达出来;教师要教授学生注意朗读停顿,把握朗读古诗文的节奏,在一段意思讲完以后可以适当的进行停顿,以增加古诗的可读性;学生在进行古诗朗读时要保证正确的发音,这样才能完整的学习好古诗文。

一、结合诗文情感

教学在促进小学学生语文古诗阅读的水平时要结合诗文情感去教授学生学习古诗文知识,在教授一篇古诗文时教师要描述整篇古诗文的含义和意思,教师可以先翻译一遍古诗,让学生对作者写得古诗的意思能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能够教授学生学习好一篇古诗文并能够很好的理解其对语文的爱好程度和接受程度的,然后再从翻译中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有关于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提前奠定好感情基调,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并依据作者的感情去体会古诗的含义和中心思想,学生能够有声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一来,也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授《游山西村》这一首古诗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先朗读一遍,在朗读的过程中对古诗的感情有一个模糊的把握,然后再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教授去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作诗的心情和心境,《游山西村》这一篇古诗是作者写自己在游玩山边的小村看到的情景,古诗用轻快的口吻去描述作者游历所见之景,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态以及看到山村后的思想感悟。

二、把握诗句重音

教師在教授古诗文的时候要注意教授小学学生学会把握诗句的重音,学会判断诗句中的重音部分,当阅读诗句中的重音部分时要有印象和记忆,学会分清楚诗句的不同结构,把握诗句的写作规则和阅读方法,更好的理解诗文,把握好诗文的节奏,这样一来,学会朗读起古诗来会朗朗上口,背诵古诗也会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学生把握了诗句的重音就相当于把握了诗句的整体节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古诗阅读水平。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古诗时要注意教授学生把握诗句的重音,重视教授学生对诗句整体结构的分析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秋思》这一篇古诗的时候,其中的“复恐匆匆说不尽”中的“匆匆”、“行人临发又开封”中的“又”等这些表达整个句子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表达想要阐述的特殊感情和含义的关键词语在学生进行古诗阅读时,要注意重读,在朗读时也要注意遇到这类词语的时候加强朗读的音调,以达到强调思想感情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住每个句子的关键词语,也能从关键词语当中体会到一整诗句的大概中心思想,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文。

三、注重朗读停顿

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知识的时候,当看见学生阅读或者朗读古诗文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朗读停顿的习惯,不需要学生有明显的长时间的停顿,但当学生朗读古诗的一小段的意思时可以适当的停顿,这样一来,古诗的简单的创作风格通过学生的停顿能够有效的理解出一句话中那几个字是一段意思,哪一段是分开的,这样的方式更加方便学生去理解古诗的每个诗句的意思,避免了理解偏差的情出现。而且学生能够有节奏的对古诗文进行朗读,让学生朗读起古诗文能够朗朗上口,对学生加强古诗的记忆力也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教授《牧童》这一首古诗的时候,《牧童》中的一句诗句是“草铺横野六七里”,此时,教师就可以以二比二比三或者是四比三的形式教授学生对此类的七言诗句进行适当的停顿性的朗读。当然,教师在教授学生朗读停顿的时候要综合古诗的每一个诗句的字数、作者的感情基调、诗句中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摆放位置,多方面的去考虑出古诗文朗读停顿的位置所在,其中“草铺横野”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景象,能够让学生清楚的明白事情的基本状况,而“六七里”学生可以选择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重读,并在“六”之前进行停顿,因为“六七里”是一个数据,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场景的大概的知道概括性认知。

四、保证正确发音

教师在教授学生进行古诗阅读的学习时,要注重教授学生古诗文中的每一个字的标准读法,因为古诗中会出现一个字有两个读音的情况出现,而往往两个读音的现今的含义又大不相同。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古诗阅读的时候要保证教授好学生保持正确的发音,教师自己本身也应该持有标准的正确发音,在课堂上才能够不误导学生学习,也能过清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不能产生因为两个读音的现象而让学生一直掌握错误的信息,从而影响学生对古诗文的思想和意思缺少一个准确的把握。

例如,教师在教授《舟过安仁》这一篇古内容时,《舟过安仁》的第二句就写到“收篙停棹坐船中”,学生如果不明白正确的发音在朗读的时候也会出现朗读不顺口的情况出现,而其中的“篙”和“棹”都是学生在没接触的情况下很难明白的词语,而这时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的正确发音,还要学会解决好学生的朗读问题,控制好学生的朗读节奏,并且在教授的同时要给学生科普学生语文教学课本上不涉及的领域和讲解,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学好语文的古诗阅读。

总而言之,教师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古诗阅读培养策略可以采取在教授时结合诗文感情、教授学生把握好诗句重音、学生在朗读或者阅读的时候要注意朗读时对诗句的合理停顿,并且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保证正确的发音,以确保学生能更加快速又深刻的背下古诗。

参考文献:

[1]司雪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亚太教育,2016(08)

[2]周文飞.小学语文古诗文化阅读实践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