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对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影响研究

2019-09-20 01:51叶琳项俊华李金德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凝聚力实验班量表

叶琳,项俊华,李金德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5)

1 团队意识的现状

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学者罗宾斯在其著作中提出, 当代企业管理当中需要做精心的组织设计以求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正是对于团队精神与团队意识的强调。 一项工作或一个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各种学科,各种知识,各类人才,各种文化的交叉,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和智慧,需要竞争,更强调合作。 工作中需要通过团队协作形成整体力量的汇集和放大效应,避免出现以自我为中心,造成力量相互抵消的局面,否则容易形成一盘散沙, 具备团队精神的人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大学生是否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必然会考虑的因素。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一人独大的家庭环境之下,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从小娇生惯养,缺少互相协作的精神,缺少对身边的人的关心与尊重。他们往往较为自私,独立生活能力差,与宿舍同学矛盾重重,不能适应群体的生活,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格格不入。而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这些方面则表现更甚,他们更加现实,更加自我,缺乏感恩之心。面对荣誉和利益,不愿与人分享,不想付出却又期望得到回报。他们性格上比较开放,喜欢结交朋友,但由于种种自私、自我等性格上的弱点,又缺乏真正意义上可以交心的朋友。他们更关注自己,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所谓的团队精神和班级荣誉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事不关己。

强调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并不是否认个人价值、个人智慧。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只有与团队的共同目标一致时,他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具备团队意识,善于进行团队合作的人才, 在学习和工作中才能够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每个人都人尽其才,才能更有效地为自己所在的组织、社会乃至国家创造价值。

作为一所独立学院,其办学定位为应用型本科,目标是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进行素质教育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对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目前教育教学安排当中,对团队意识的培养相较于专业知识来说仍然显得不那么被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对如何培养独立学院大学生团队意识进行研究, 探索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团队意识的教育方法具非常现实的意义。

2 拓展训练的概述

拓展训练是现今企业对员工进行团队意识训练和合作能力培养常用的方法, 是来源于西方国家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是一种以团队游戏为主,以体能活动为导引,以心理挑战为手段,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目的,通过拓展训练能够完善参与者的人格, 进一步达到提高团队意识的目标。这项活动兼具挑战性和趣味性,考验成员的体力、耐力和毅力,考验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与智慧, 在共同完成挑战的同时提升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感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国内外研究表明, 拓展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具有显著的价值, 在国内普通高校讨论将拓展训练作为“第二课堂”、选修课或体育课形式进行引入的学者也有一些, 但是对于拓展训练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研究上几乎找不到相关文献, 在独立学院中对这项活动作为一种学生培养活动进行探讨也寥寥无几, 且均未从数据上进行研究,仅是在理论上做了探讨。其中学者张海报指出拓展训练在践检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想要达到提升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的效果需要足够培训量的累计。目前在独立学院开设的拓展训练课程,由于师资和课程设置等因素的限制, 一般选择在周末一次性完成,无法确保一定的持续性,无法达到一定培训量的累积,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该文采用持续性的拓展训练在独立学院中开展实验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索。

3 实验对象、方法及过程

3.1 对象选取

以独立学院大一同一专业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同质性检验,检验同质性通过的前提下,一个班作为实验对象, 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对象。 其中,两个班级的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等影响变量均相同。

3.2 量表工具

团队认同是团队成员对整个团队一体感的反映,也是团队成员对团队价值的感知程度的反映, 体现了团队成员对团队的依附性和重视性, 可以作为团队意识认知部分的一个因素测量。该文选取陈悦明、葛玉辉和宋志强(2012)翻译Baron&Kenny(1987)的《团队认同》问卷,该问卷包含2 道题目,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问卷计分方式可以计算总分或平均分。

Bollen&Hoyle(1990)提出了感知凝聚力的概念,并制定了感知凝聚力量表,该量表共6 道题目,包括情感部分“归属感”和行为部分“士气感”两个分量表,量表的信度为0.893,信度良好。 该文采用该量表对团队的感知凝聚力进行测量。 该量表的计分方式是计算每个分量表的总分或平均分。

该研究尝试采用这两个量表作为团队意识的代表进行测量,由于量表题目不多,在该文的测量中均按总分进行计算和比较。

3.3 实验方法

在开展实验之前完成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团队认同和感知凝聚力的初始测量, 对两个班的数据结果进行独立样本检验, 确定两个班级在这两个因素上具有同质性。对实验班级进行为期一年的持续性、针对性的拓展训练,在完成训练量的累计以后,测量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在团队认同和感知凝聚力上的差异。 在有效的数据基础上, 检验持续性拓展训练对推动独立学院学生团队意识的两个指标是否存在正向迁移的效果,进而论证持续性拓展训练对这类学生的团队意识是否存在以及存在哪部分的提升作用。

3.4 实验过程

步骤一:开展拓展训练前,先对两个班级进行团队认同和感知凝聚力的前测,并用Excel 录入前测数据,运用SPSS 18.0 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进行前测数据分析。

表1 团队认同及感知凝聚力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结果比较(x±s)

由表1 可知,在前测中团队认同、感知凝聚力中的士气感、归属感三个指标P 值均大于0.05,代表两个班在这三项指标上前测结果无显著差异, 即两个班级在这三项指标上前测结果具有同质性。

步骤二: 经过为期一年四个阶段的持续性拓展训练后, 再次收集团队认同及感知凝聚力的后测数据进行独立样本检验。

表2 团队认同及感知凝聚力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结果比较(x±s)

由表2 我们看到,经过一年四个阶段的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团队认同的均值上P=0.009〈0.05 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其均值差为1.10,实验班显著高于对照班, 可见拓展训练对实验班的团队认同水平的提升产生了显著的作用。 但是, 在感知凝聚力两个分量表“归属感”和“士气感”的后测中,“归属感”P=0.611,“士气感”P=0.489,两个指标在实验后的未产生显著差异,可以认为这一年四个阶段拓展训练对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感知凝聚力当中的士气感和归属感无显著效果。

4 结论与思考

该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一年为期四个阶段的拓展训练实验, 对参与和未参与实验的两个班级在团队认同和感知凝聚力上的变化差异进行研究,得出该次实验对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团队认同水平有显著效果,而对感知凝聚力的“归属感”和“士气感”两个变量无显著的影响。 根据两份问卷测量的心理指标不同,也可以总结为,拓展训练对独立学院大一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情感和行为上未显示明显的影响, 但在认知上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 认知的持续积累才能产生情感的变化,从而带动行为变化,该研究所进行的为期一年的拓展训练,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团队意识认知方面的改善和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但需要获得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提高, 仍然需要持续地进行拓展训练,根据大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项目和课程安排,保持他们的新鲜感和积极性,以求达到量变产生质变的效果。

为了获得一个持续性的积累, 带来团队意识情感和行为的显著变化, 仅靠课题研究的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希望通过该研究为拓展训练作为实践类课程或“第二课堂”引入校园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尤其是像独立学院这类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通过持续性的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团队意识,磨砺其心理韧性,更有效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猜你喜欢
凝聚力实验班量表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