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与对策研究

2019-09-20 01:51王曼青林敏梁洁仪李少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意向维度问卷

王曼青,林敏,梁洁仪,李少梅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 510830)

现在大学生处在互联网时代,具有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灵活性强,并积极加入自主创业的队伍里,此时“网络自主创业”新概念随即出现。分析综合以往文献,网络创业具有信息量大、选择机会多、进入门槛低、机会均等;能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支配度高、受时间地点限制小;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等独特优势[1]。对于大学生这个庞大的就业群体来说, 利用网络自主创业,是目前处理就业难等相关问题的有效方法。

对于网络创业的定义, 大部分研究者的见解基本一致。 学者龚志周认为网络创业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电子通讯设备,发现和捕捉新的市场机遇,供应新的商品或服务来创造新价值的过程[2]。李凌己学者认为应分两方面去认识网络创业,一是无足够的启动资金,与自我雇佣、个体户相类似,以就业为起点,宏观上的网络创业;二是启动资金充足,真正注册企业、雇佣他人,微观上的网络创业[3]。Krueger 认为创业意向是指开创一个新企业的承诺度。 Thompson 根据先前对意向下的定义,将创业意向定义为“个体打算开创新企业的信念,且在未来的某时会自觉地履行这些计划”[4]。

该研究对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意向进行分析,对大学生本人、学校、社会、国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分析近十年相关研究,学者钱永红认为,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分为两层次(个体特质水平、个体资源水平)和六维度(成就动机、风险承担、自主性、创业回馈、资源获得和未来就业)。张云川等对武汉高校大学生调查表明: 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创业教育对个体创业意向有影响[5]。实证分析表明,个体条件、家庭背景及外部因素都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综上,可认为影响大学生网络创业意向的因素主要有个体因素、背景因素、社会网络资源、环境认知因素四个方面。

多数研究中表明,创业意向会预测创业行为。分析以往文献总结出关于创业意向的模型主要有三个:(1)Ajzen 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TPB),该理论认为意向预测行为, 外在因素通过态度因素(对行为结果的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知觉) 影响意向;(2)Shapero 和Sokol 提出了创业事件模型(SEE),该模型假设创业意向直接受希求性知觉、可行性知觉、行动倾向三方面影响;(3)Bird 基于理性和直觉思维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提出个人、社会背景和理性、直觉思维在创业意向形成中具有交互作用。

该研究综合计划行为理论与创业意向模型, 从个人背景因素和环境认知因素出发研究创业意向, 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 提出符合大学生所处时代背景的切实可行性对策,对高校、政府和社会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的支持教育体系、政策等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对激发大学生网络创业意向,从而引发创业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研究假设与工具

1.1 研究假设

H1:男生的网络自主创业意向显著高于女生;

H2:高年级比低年级的大学生有更强的网络创业意向;

H3:有担任学生干部经验及参加过大学生自主创新项目的大学生有更强的创业意向;

H4:大学生创业意向对创业行为有显著影响。

1.2 研究对象

研究以广州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高校分别有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培正学院、广东轻工职业学院等。 通过线上问卷发放, 共回收266 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最终有效问卷264 份,问卷有效率99%。 有效问卷被试情况为: 男生占41.3%, 女生占58.7%; 大专生占24.6%, 本科生占75.4%; 大一占26.1%,大二占36.0%,大三占25.4%,大四占12.5%;理工类占40.5%,经管类占19.7%,人文类占23.9%,其他占15.9%;城镇学生占27.3%,农村学生占72.7%。

1.3 研究工具

采用王利2010年编制 《大学生创业学习意向问卷》(原问卷分为创业学习认知、技能学习意向、知识学习意向三个维度,总量表α 系数为0.837)和陈静2009年编制《大学生创业学习问卷》(原问卷分为创业意识学习、创业知识学习、创业技能学习和自我调控四个维度,总量表α 系数为0.814)进行数据收集。问卷量表以李克特式5 点量表计分, 条目的重要性依次为:“1-非常不重要”到“5-非常重要”,中间数字表示中等程度的重要性。

1.4 数据处理

利用SPSS 21.0 和Amos 24.0 对问卷回收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研究工具检验

2.1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问卷的检验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后,通过Amos 软件建立模型,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 通过几个较为公认的模型拟合指数(包括CMIN/DF 、RMSEA、GFI 等)表明观测数据很好地支持了构想模型,探索性研究的结果得到验证,新的意向维度结构清晰,同时也说明问卷的建构效度、内容效度良好。从各维度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中可看出,均达到显著水平,各维度间的相关程度不高,明显低于维度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程度,表明各维度间有相对的独立性, 分量表与总量表内部的同质性较好,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以Cronbach α 系数检验大学生自主创业意向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结果显示,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大于0.8, 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 以上,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果是可信的。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也确定该研究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由三个维度构成:创业学习认知、创业行为探索、创业技能提升意识。

2.2 大学生创业学习问卷的检验

该研究直接采用陈静编制的量表, 共有19 个题项,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创业意识学习、创业知识学习、创业技能学习(前三个维度均包含5 个题项)和自我调控维度(包含4 个题项)。 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可得总量表α 系数为0.923,四个维度α 系数均大于0,700,可看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水平,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3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对创业行为的影响的研究

3.1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与创业学习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在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维度中,创业行为探索和创业技能提升意识均值在3.5 以上,表明大学生在网络自主创业意向上更倾向于这两个维度。 在创业学习上,创业技能学习维度得分较高。 具体见表1。

表1 描述统计量

3.2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与创业学习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显示,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中的创业学习认知维度与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创业技能学习维度的正相关不显著外,两个问卷的其他维度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初步验证该研究提出的假设。

3.3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与创业学习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假设, 采用回归分析检验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对大学生创业学习的预测效应。 研究采用两部分层回归方法, 以考察在排除人口学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的情况下,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维度变量对回归方程的贡献。若变量仍然有明显的贡献,则可以做出该变量确实具有其他变量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的结论。 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3)显示:在第一步,即统计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创业技能学习和自我调整两个维度上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第二步,将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进入回归方程,人口学变量原有的预测效果消失,而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对创业学习产生了预测作用。 说明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对大学生创业行为具有显著作用。由此验证假设4 成立。

表2 相关性分析

表3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对后果变量的回归分析

续表3

4 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中的差异研究

4.1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分析

通过对不同性别在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各维度上的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见表4。

表4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分析

4.2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学历差异分析

通过对不同层次大学生在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维度上的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在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创业学习认知和创业行为探索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见表5。

表5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不同学历差异分析

4.3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年级差异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探讨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网络自主创业意向各维度上的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表明,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在年级上不显著,F(3,260)=1.408, P〉0.05;F(3,260)=2.007,P〉0.05;F(3,260)=1.043,P〉0.05。

表6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不同年级差异分析

4.4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担任学生干部经验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担任干部而获得经验在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各维度上的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表明,是否有担任学生干部经历在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创业行为探索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担任学生干部经历得分较高些。这点符合我们对学生干部的知觉,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学生干部在校园中的行动力相对高些, 进而潜移默化影响到创业行为探索,而学习认知和技能提升是普遍大学生需要的。结果见表7 所示。

4.5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与是否参与科研、大创项目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参与大创项目情况在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各维度上的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表明,有无参与此经历的大学生在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创业学习认知和创业行为探索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里的科研、大创很考验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行动力,在进行项目过程中去获得相应能力对大学生的学习认知和探索性有较大要求,但技能性方面在科研、大创上不是很突出。 结果如表8 所示。

5 讨论与分析

通过以上差异分析可得,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在性别、年级的差异不显著,而在学历、干部经历情况、 参与科研大创等相关创新创业比赛上具有显著差异,该研究的部分假设得到验证。

表7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学生干部经历差异分析

表8 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科研、大创参与情况经历差异分析

以往研究表明, 性别在是否打算创业上有显著差异, 而年级对大学生是否打算创业并没有显著差异[6]。而该研究发现性别及年级在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上不存在差异。 可能原因为:(1)性别上:随着教育发展,男、女在综合能力上特别是在当下创业形态下差距不是很大。(2)年级上,大一至大四学生均因高校课程安排基本接触到创业就业导向课程;虽高年级面临就业问题会影响网络自主创业意向,但低年级生在接触新事物时难免有好奇尝试行为而间接影响自主创业意向。

在学历方面,大专与本科两个层面在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意向的创业学习认知、创业行为探索维度上存在差异,且专科得分稍微高些。可能原因有:(1)高职和大专层次院校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层次低、就业压力大等因素, 这些院校学生网络创业的热情也比较高[7]。(2)大专生的学习偏单一职业化,较本科生有目标性。

担任学生干部及参与大学生自主创新项目情况的大学生在网络自主创业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有过经历的大学生得分相对高些。 原因在于此类经历是大学生积累实战经验、获取创业资源、培养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创业意向与决心。

6 结论与对策

通过对收集的问卷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学历以及是否有担任学生干部经验、是否参加过大创项目环境认知因素对大学生的网络自主创业意向某些维度上有显著影响;而在性别、年级变量上差异不显著。 大学生创业意向对创业行为有显著影响。

基于实证分析从四个层面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提出相应对策。

(1)就学生个人能力层面,在大学期间,有意创业的大学生应自主提高自身素质,即心理调节能力、意志力、敏锐洞察力等;掌握成为一名创业者所需的知识;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就学校层面,学校创新创业就业导向课程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开发及创业能力提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多组织、引导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创业行为探索和创新意识。

(3)就社会层面,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网络创业氛围。 可利用社会上的公司与学校合作互动方式带动,使学生产生并加强网络自主创业意向。

(4)就国家层面,制定与实施资助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投入更多资金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资助保障体系,一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二来部分缺乏资金的学生能通过社会提供的一定创业资助而去尝试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而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质量。 在实施优惠政策时,务必落实好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意向维度问卷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问卷网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光的维度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