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9-09-20 01:51沈建国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院校信息技术

沈建国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000)

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发展模式影响力的扩大, 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以培养综合型与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主动加强对人才就业市场需求与学生学习诉求的调查研究力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其成长学习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来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积极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加快了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速度。

1 分析现阶段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不足之处

1.1 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越来越强

高职院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增加了其学生的数量,受信息技术基础水平、 生活学习环境以及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率与学习诉求也各不相同,增加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难度。 另外,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技术课程的理解与认知出现偏差,偏执的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用操作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设备, 尤其是曾经学习或者使用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学生更是对信息技术课程存在轻视心理,这些都弱化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性, 加剧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效果的不理想化。

1.2 信息技术课程的不科学性

许多高职院校将信息技术课程划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 让不同的教师来兼任理论教学教师与实践教学教师, 造成了信息技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不一致性,弱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模式以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为主,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理论知识之后, 会让学生做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不仅降低了学生在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也弱化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意识与发展意识, 加剧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与教学效果的低效化。

1.3 信息技术教学起点的不合理性

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学会使用各种文字编辑软件,比如,word 等,与此同时,随着中学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刚入校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也会越来越高,然而,部分高职院校继续使用原有信息技术教材,加剧了信息技术教材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不吻合性,因此, 高职院校应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来丰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不仅要加强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还要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特点与教学目标来凸显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的特色化、区域化。

2 改革高职信息技术课程的策略

2.1 提高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目标的完善性与时代性

2.1.1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校应在新生入校之后组织全校范围内的信息技术摸底考试, 并根据摸底考试成绩以及曾经取得信息技术等级证书来将班级内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学习小组,例如,信息技术摩的考试成绩优异或者已经考取国家信息技术一级证书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继续参加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也就说其具有计算机课程免修免考资格; 考试成绩较好的学生划分到进修班;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划分为普通班;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划分到提升班。 同一个班级内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能力大体相同,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内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水平与学习能力来决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 有效提高了高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凸显了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原则,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其中,进修班信息技术学习内容以网页制作、大数库等知识为主,普通班则以巩固学习信息技术主要技能为主, 普通班则按照信息技术教材来学习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等基础性知识。

高职院校还可以采取分模块教学法, 以此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持续提升。 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与难易程度来将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板块, 教师根据模块的难易程度来选择教学的次序与教学方法,适当增加重点板块教学时间,缩小讲解简单或者不重要版块的教学时间,比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概括不同知识版块的特点,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预习和复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独立探索信息技术领域,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发展潜力。

2.1.2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素质教育改革目标以及信息时代发展趋势来改革创新信息课程, 不仅要提高信息技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联性看, 引导学生主动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等来分析工作与制作工作方案,还要加强对学生文学修养与网络素养的培训力度, 为计算机理论教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与教学合作的平台, 并让其他学科教师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讲座, 为实现拓宽学生信息技术知识面的目的提供了保障。教师既可以讲解计算机网络、大数据信息等信息技术重要内容, 也可以讲解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例如,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组成、计算机软件、数字媒体以及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培训活动。

2.1.3 利用考证来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方式来纠正学生对考证的错误认知, 引导学生认识到考证是对其信息技术能力的考核与认可, 是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教师也应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考证的要求与内容,与学生一起制订考证复习计划,提高了学生顺利通过等级考试的概率, 从而扩大了考证对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积极影响力。

2.2 提高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完善性

2.2.1 提高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平衡性

部分高职院校过于重视学生实践素养或者理论素养, 造成了学生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的不平衡性, 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划分为众多不同的小目标, 根据教学小目标来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信息检索、信息传输以及信息分析等信息技术核心技能, 也能通过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危机意识(见表1)。

2.2.2 提高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社会性

教师应从信息技术实践运用的角度出发来调整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尤其是现代办公中经常使用的文字处理软件、ppt 制作软件等等,组织开展生动形象、具体逼真的情境教学活动来实现信息技术社会需求与学生实践素养的融合性,教师也可以以此为基础来调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要求与工作流程来创设实践训练形式,进而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的共同提升。

2.2.3 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力度。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象是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学生专业特点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结合性,根据学生就业需求以及职业发展要求来提高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针对性,教师应巧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与学生专业、 信息技术发展等相关具体案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

2.3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改革创新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更新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是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效果的主要措施, 教师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摆脱时间与空间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束缚性,实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动态化与实时化,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专门的网络平台来获取更多高职信息技术教材上所没有的知识点,丰富和延伸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既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完整性,也降低了信息技术教材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限制作用。 教师可以从众多信息技术学习网站以及书籍中选取出与学习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相吻合的网站和书籍,鼓励学生独自根据网站与书籍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将信息技术教材与相关网站进行综合比较,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结合性。 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制作专门的教学视频资料,并上传到信息技术线上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其学习需求与时间来选择性的下载不同的教学视频,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来布置信息技术课后作业,与学生进行线上直接交流,及时为学生解答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 最后,教师还应通过调查问卷、摸底考试等多种方式来综合比较中学生最喜欢或者效果最佳的信息技术学习方式, 为教师创设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形式等提供了更多参考信息。

表1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

3 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效果

改革创新信息技术课程是提高高职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根据教学合一、工学合一的思想来指导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活动的开展,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换成不同任务,锻炼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避免了因学生不理解信息技术而敷衍学习等情况的发生,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制作数据报表以及演示文稿等,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4 结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掀起了物联网技术改革浪潮,实现了通信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技术的融合与发展,高职院校只有紧跟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提高其信息技术教学整体质量, 主动将智能化相关知识等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之中, 通过创新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以及更新教学理念等方式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先进性与现代性, 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更多创新能力强、专业知识水平高的信息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院校信息技术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