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10-21 07:12刘雄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朗读语感语文教学

刘雄

摘 要:学习语文,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读”。读,就意味着有声音,有多少种情感,就有多少种声音。朗读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形成语感,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语文课标强调: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以读促思,强调了要重视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语感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分析文本的内涵上,在联系生活上,在品味语言上很是精彩,可整堂课下来,居然没有朗读的环节。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怎么能少了琅琅的读书声呢?朗读,能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出火花;朗读,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颤栗中领略文中人物伟大的人格与美好的情操;朗读,能使学生与老师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提高审美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朗读!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读品结合,体会情感

一篇文章,读出声音,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到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也领会得更加透彻。朗读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在读时表达出文中所蕴含的意旨、情趣。入情入境的朗读技巧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我认为,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们慢慢地读,细细地品,静静地想,边读边思考,并试着理解文章内容,遇到重点难点就反复读,想明白了,再继续读下去。只有让学生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成功地体验文本所包涵的情感。同时,读与品一定要紧密结合,通过朗读架起读者与文本沟通的桥梁,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领悟能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是一种享受,而不作为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这种境界,才是语文教学中朗读所追求的境界!

二、倾情范读,培养习惯

马卡连柯说过:“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与文中的主人公同悲同喜,轻如和风、重如洪钟的倾情范读,会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促使大脑集中注意力,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体悟到语言文字的节奏美与韵律美,进而强化语感,增强应用语言的信心与能力,达到“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心”这种境界。

可见,教师的范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指导朗读的方法,也是教师对文本成功的二度创作。叶圣陶先生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很自然就会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与兴趣。精彩的范读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钦佩与爱戴,建立起良好的健康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久而久之,学生会自觉养成向老师学习的习惯,爱上朗读。

三、培养语感,激发想象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语文的核心则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学生作为言语主體自觉积极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因此,朗读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当学生感悟各种类型的语言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形象语感;当学生遇上含义较深刻的文字时,需要培养学生的意蕴语感;当碰到对话独白式的语言时,则需培养学生的情趣语感。就这样,在对语言文字以及字词句、标点符号的用心揣摩中,不断培养语感。

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和想象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还需要带领学生对整段文字进行反复感情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文中人物的钦佩,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演讲会、故事会、朗诵比赛、朗读兴趣小组等活动,从中培养朗读能力,以课本剧表演、义务宣传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语感。

四、多种形式,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齐读、分小组读、自由读、分角色读以外,还有范读、选读、复读、赏读、仿读、引读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进行朗读,实现与作者的对话,与文本的对话,从而获得多种体验。但是,各种形式的朗读,又有各自的功能与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成功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理清文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多,情趣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时,宜用默读。还可以根据文本体裁,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如诗歌与散文教学,比较适合反复读,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作品的领悟与理解。如果文章篇幅太长,则适宜于在课堂上进行局部品读,把整体朗读放到预习或复习中去完成。对于名家名篇的重点段落,可以在熟读成颂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还可以抓住重点词语、语句读,或者个性化选读、自由读……总之,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或低吟浅唱,或书声朗朗,应视文本而定,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择,灵活运用。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应该正确运用朗读教学这把语文教学的金钥匙,开启知识大门,获取知识宝藏,使学生在朗读中乐而忘返,让孩子们的心灵在课堂上自由放飞。尽管在网络时代,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在不断优化,但始终无法代替以学生为主的读。引导学生多读,始终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是语文老师永不过期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屈雪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36):46-47.

[2]杨桂芳.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探索[J].江西教育,2018(33):40.

[3]张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化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92-93.

猜你喜欢
朗读语感语文教学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