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探讨

2019-10-21 03:04李承钱
锦绣·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分析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李承钱

摘 要:想要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积累,也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基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现状,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目标的有效路径,旨在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分析

引 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理念逐步落实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作为教学工作者也受到了不少启发,在构建有效课堂上体现出卓越成效。但是部分教师在参与教学改革活动的过程中,对新课改理念地理解读不到位,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了,核心素养渗透效果不佳,限制了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进步深化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

1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以语文能力为中心的综合性素养,主要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语文阅读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逻辑能力、审美水平与个人修养、思想品德等等。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学校内接受的,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应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学氛围,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道德标准。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的实践者与组织者,应当清楚认知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发展[1]。

2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路径

2.1保持兴趣,丰富语言积累

尽管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作出相应地方调整,但这并不影响传统的教学目标实现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依托教材,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为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2],同时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语言,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我就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昆虫标本,引导学生观察,结合观察结果,返回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突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同时,我们要让学生也获得对自然事物的真实体验,并受到文章内容的情感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和领悟能力。

2.2设置针对性任务,促进语文思维发展

设置学习任务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路指导的重要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问题驱动模式下,为学生提供语文思维训练契机。但是要求教师问题设置要有指向性,避免学生混淆学习目标,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之后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经常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此时,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便可结合教材中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布置一些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如“阅读教材,说一说新中国少年儿童的丰富生活是什么样子?”、“找出文章中包含的

生字、生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等等。课上,教师可通过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同名歌曲引入新课,并引导学生对该文章进行深入学习,逐一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2.3课堂延伸,激发学生质疑意识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因此在参与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开始积极性比较充足,但是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生活经验匮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特点,则小学生很容易走神。因此在指导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全面激发小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我就在课堂上依據学科教学内容扩展阅读教学资源,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规律,细化教学问题,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构建学生为本的课堂[3]。如教学《鸟的天堂》,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引导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班上有一名学生就问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在颤动”?这里我就要求学生自己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想象,如果我直接告知学生将这部分理解为“榕树的生命力强”,对其创新思维发展没有作用,因此笔者引导自主分析“颤动”的原因,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学生的回答都是脱离教材自己找到的创新点,进一步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敏锐度。

2.4精心设计,渗透审美情感

“没有情感的激荡是算不得审美活动的。”在核心素养目标趋势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渗透审美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素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和审美要素[4]。比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课前教师可用语言通过对草原景色的一个描绘把学生引入情境当中,授课时教师情绪饱满,精神旺盛,声调抑扬顿挫,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产生体验作品艺术美的强烈欲望。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精巧奇妙的比喻和模拟,丰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让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只有使学生的情感海洋中有涟漪,有波浪,有惊涛,表现出应有的活跃,才有利于他们素质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目标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小学课程教学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呼吁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为学科教学效果优化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这样才能够满足现代教育发展要求,才是提升小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效果和促进小学生素质提升主要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22(02):185-186,190-191.

[2]计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22(07):205-206,208-209.

[3]徐银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困境及培养路径[J].文学教育(下),2018,22(08):112-113,115-116.

[4]钟桂娇.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7,10(10):100-101,103-104.

猜你喜欢
教学分析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