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验式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2019-10-21 10:47陈小珠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策略

陈小珠

摘  要:体验式绘本阅读是幼儿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策略。体验式阅读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理解绘本故事内涵,拓展思维空间,并从故事中汲取正能量。目前,体验式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快乐阅读的氛围,让幼儿想读、爱读、会读,实现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体验式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1-0050-02

体验式绘本阅读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式,幼儿在表演玩乐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绘本中的教育意义。老师把绘本阅读和游戏活动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感受书本带来的欢乐,从而爱上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与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体验式绘本阅读在“指南”的要求下应运而生。但是,有的幼儿园因为各种原因,体验式阅读落实不到位,幼儿的阅读体验仍然还是空白,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需要幼儿老师多加重视。

1.幼儿体验式绘本阅读存在的问题

幼兒体验式绘本阅读开展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师资配备不足,师生互动不够,幼儿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体验阅读只能流于形式。另外,家长关注过度,干预阅读体验活动,也影响了体验阅读的开展。

(1)师生互动不够,幼儿自信不足

幼儿园工作比较琐碎,老师需要关注的事情比较多,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对幼儿的心理需求了解不够,开展体验式阅读时难度较大。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对老师的指令领悟不够,在表演时总会出现诸多状况,需要反复指导。幼儿在懵懂中会产生学习畏惧感,尤其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在活动中几乎不敢出声,更别说上台表演了。有的班级幼儿较多,开展体验式阅读只能选一部分幼儿表演。体验式阅读便成了少数幼儿的表演“专利”,幼儿之间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会逐渐拉开距离,无法实现幼儿的共同发展。

老师应该加强与幼儿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在体验式阅读时适合演什么角色,而且在阅读体验时可以分小组进行,给每个孩子提供表演体验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

(2)家长关注过度,幼儿体验不足

家长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的家长因为过度关注自己孩子的入园状况,对老师的教学开展也造成了影响。有的家长申请园方同意,用手机连上孩子所在班级的监控,随时查看孩子的表现。老师在开展体验式绘本阅读时,会拍一些小视频发到家校互动群,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但有的家长若是连着两个视频里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就会不高兴,或有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演“笨熊”,直接致电给老师,搞的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老师为了避免矛盾,索性让孩子静静坐着,自己把故事读给幼儿听,这样虽然公平公正,但是孩子缺乏应有的体验过程,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

老师最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注和配合,但不是指手画脚。家长要相信老师对每个孩子会做到一视同仁,在活动中一时照顾不到,必定会在下一个环节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老师要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按照自己的节奏,把体验式绘本阅读进行到底,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

2.体验式绘本阅读活动策略

体验式绘本阅读是培养孩子对阅读和探索的兴趣,享受绘本故事带来的乐趣,而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在体验式阅读活动中,老师要充分激发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在活动中爱上图书,爱上阅读。

(1)“猜一猜”激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了解绘本内容

绘本故事生动有趣,老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设计“猜一猜”的活动。对于小班的幼儿,老师可以让幼儿猜测绘本中的主要角色。上节课幼儿认识了各种动物,下节课就可以选择与动物有关的绘本故事。老师组织幼儿阅读《小狐狸请客》时,可以遮挡狐狸的部分身体,先露出狐狸的耳朵,再露出狐狸的尾巴,再露出狐狸的爪子,此时幼儿会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动物特征猜出很多动物,有老虎、狼、猫、狐狸……幼儿的热情被点燃了,个个积极动脑。老师慢慢移开所有的遮挡物,幼儿们恍然大悟,齐声说:“狐狸!”猜对的幼儿非常激动,老师也要给予及时表扬。同时再次讲解狐狸与所猜到的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然后再让幼儿猜一猜,狐狸请谁来做客呢?幼儿在“猜一猜”的推动下,逐渐了解绘本的内容,并爱上绘本阅读。

对于大班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更强一些,老师可以为他们呈现绘本图片,让他们猜测“故事情节”。如幼儿们比较喜欢的《小猪佩奇》,里面有很多故事。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隐去文字部分,根据图片说故事。如主题是“佩奇去度假”,老师展示的图片中有很多与度假有关的物品:旅行包、帐篷、水壶、遮阳帽等等。幼儿们由这些物品可以猜出佩奇要去野外。佩奇在野外干什么呢?捉蝴蝶、钓鱼、和弟弟乔治一起骑脚踏车、和爸爸妈妈一起野炊等。大班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猜测出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老师再系统准确地把故事讲给幼儿听,幼儿都能很认真的“阅读”。

(2)“演一演”增强幼儿体验,帮助幼儿理解情感内涵

绘本故事表演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大都积极踊跃地参加。即使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此时也会跟着笑、跟着闹。幼儿如果想表演得好一些,一定要充分熟悉故事内容,准确把握故事主人公的心理和性格,因此“演一演”的环节也促进了幼儿的阅读理解。如《三只小羊嘎啦嘎啦》就是很有趣的绘本故事。幼儿们特别喜欢“三只小羊”和“山怪”智斗的环节,而且幼儿们从这个故事中学会了勇敢,要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演一演”是幼儿体验生活的重要环节,老师引导幼儿把绘本文字变成实际行动,让幼儿真正体验故事角色的心理变化,受到思想教育。尤其是故事中运用的一些拟声词,幼儿在模仿中体会到“三只小羊”的智斗,感受到“山怪”只是“纸老虎”,只要肯动脑筋,勇敢面对就可以战胜山怪,这才是阅读的收获。老师在组织表演活动时,最好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参与其中,比一比谁演的最好,最后评出几名“最佳小演员”,每人奖励一颗小星星。老师要特别关注表演“山怪”的幼儿,给他们较高的评价,避免幼儿课后乱贴“标签”,引导幼儿把关注点放在故事本身。

(3)“想一想”点燃探索欲望,帮助幼儿拓展想象空间

幼儿们听完故事、演完故事,老师要引导幼儿再往前走一步。“想一想”的环节是对故事内涵的反思,是思维的拓展。幼儿不仅会读书、读懂书,还能给出故事以外的探究,真正感受故事传递出来的“真善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是体验式绘本阅读带给幼儿的最大收益。

如老师带领幼儿读完《小老鼠和大鲸鱼》故事以后提出了这个问题: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小老鼠,一个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大鲸鱼,他们怎么会认识并成为朋友的呢?幼儿经过思考以后大多能够跳出故事的内容,概括出原因是“互相帮助”。由此,老师引导幼儿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怎样和小伙伴交朋友?幼儿从故事走向生活,明确了和小伙伴相处时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总之,体验式绘本阅读是幼儿获取各种生活经验的有效途径。幼儿在“猜一猜”的环节,可以激发对阅读的热情,活跃思维,体验猜故事的乐趣。幼儿在表演环节,可以增强对故事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理解,发现故事中的“真善美”,并融进自己的思想,达到教育目的。老师设计的“想一想”环节,可以点燃幼儿的探索欲望,拓宽幼儿的想象空间,让幼儿学会传播“正能量”。体验式绘本阅读可以让幼儿加深对绘本故事的认知和理解,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当然,这需要幼儿老师加强与幼儿的沟通和交流,需要幼儿家长的关心和支持,为幼儿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