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2019-10-21 13:38熊卫珍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预习学习兴趣生活

熊卫珍

摘  要: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育者的追求和梦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书本课程也变得越来越快,增强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透彻理解课本素材,学会观察生活的变化,这方方面面都需要在老师的教学中得以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生活;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1-0145-01

1.小学语文高效预习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就是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也更能够反映老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布置适当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透彻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目的的听课,不至于在上课之前一脸茫然,老师在上课中也不至于胡子眉毛一把抓,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不说,学生的课堂效率也会极大降低,预习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作业、课堂引导,能正确弥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极大提高学生的吸收效率。我国古代圣贤曾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从古至今,课前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就西师版六年级上册《北京的色彩》,这是一片色彩描述较为具体的一篇,对于成年人来说,简单的几个地点、色彩很容易查找,但却不适合小学生,文中“...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从机场进入市区..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教会孩子分层理解,通过地点和色彩的变化通读课文,预习作业可将文章中的地点、色彩等让学生填空,运用填空查表法设计填补,依据课文主要内容和纲目,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文章主旨。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经老生常谈了,兴趣是人们做任何事情的主要动力,这对于小学生更为适用,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爱动的年龄,思维总是很跳跃,不能一节课集中在一方面,对周围的事情总是抱有好奇,四十五分钟总是不能完全集中在书本上,因此老师要在课堂上学会抓住学生的眼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最多的便是字词的输入,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理解古人造字的内涵,记得在一次课堂上,“聪”字总是有许多学生写错,老师就在课堂上问记住的学生,那学生站起来说:“可以拆开记,‘聪由耳朵、眼睛、嘴巴还有心组成”,同学们听着新奇,原来是这样啊,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有一只马跑进门里面去了”而有的学生会说“不是,闯啊,一定是把马拴住了,马想跑出门玩”……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根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知识,记得更牢固,在作文表述方面又多了一种方式。兴趣是在不断学习探索的求知欲中产生的,一旦学生在学习中对某一部分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会主动的去学习,因为有了兴趣,他们不会再因为老师布置的任务感到烦躁,于是,对他们而言,学习就不再是一种煎熬,反而是一種享受。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一方面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改变古板的教学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吸引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才能使学生长时间的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了基石,语言理解方面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这就要求小学生要有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设定精确的每日目标,也许对学生来说一开始是有难度的,坚持不下来,有松懈甚至放弃的念头,这就要求老师发挥在这方面的监督职责,每天都要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可以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设定不同的目标,根据阅读内容写下感想、读书心得等,教师要适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在交流中,老师一定要切记:不能一味的批评,要多加鼓励和引导,对好的想法多加表扬,错误的理解委婉纠正并对于勇于把自我想法表达出来的学生多加鼓励。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人们生下来就具有观察能力,孩童时期的我们就是通过简单的听、看、闻等基本的感觉了解这个社会,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外物的感知却越来越不敏感,此刻,一个善于观察、留心外界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就极其重要了。在人教版第三册的《坐井观天》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分配不同角色,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青蛙,在青蛙跳出井后,发表不同的感想,有的学生会说:“我看到小路旁绿色的青草,漂亮的花儿”,有的同学说:“我看到同学在学校内读书”......在同学们各抒己见时,有个同学说:“我看到路边的小河里飘满了垃圾,田地里的工厂冒着黑烟”,老师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惊奇,学生表达看到的景色也必定是从生活中观察到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那怎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呢?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询问一些身边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冬去春来,树芽儿可曾冒了出来,它们现在是怎样的形状,天空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学校路边的建筑可曾发生改变,也许第一次提问学生会答不出来,但这已经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了好奇的种子,放学时他们自然就会留心周围事物的变化,老师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也许学生不知从哪个角度观察,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些提示,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比如声音、色彩等。也可以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不是白话文,也可以就只有一小段,但要生动,专注于某一特点来写,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动的主体,即使对于双胞胎来说,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一个学生眼里观察到的世界都是多姿多彩的,而这些不一样的东西积累起来就是学生写作的丰富素材。在课堂上,生活也是与之息息相关的。

猜你喜欢
预习学习兴趣生活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生活感悟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