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壶的仿生美与竹文化内涵

2019-11-21 01:11鲁文琴
山东陶瓷 2019年4期
关键词:竹节壶嘴长笛

鲁文琴

图1 高竹壶

紫砂壶,因其独特材料而闻名,以古雅秀美、材质上乘而声名烜赫。中国制陶业于中国源远流长,紫砂壶为中国陶器这一王冠上璀璨的明珠。紫砂工艺为中国传统工业品的一种,其造型具有中国特有的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赋予其深刻内涵。造型简单而不失精美,古朴而不失典雅。独特的美感使其得以千百年来经久不息,代代相传,受到世界各国收藏家的喜爱。

由于中国人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故中国最初的艺术来源于自然,譬如诗歌,以最初人民自然之吟咏为发源,手工艺制品也不例外。在紫砂壶工艺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仿生”手法,自然界中动植物造型皆为工艺制品之原型。从而使得紫砂壶继承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体现了中国深远的民族文化心理。

图1这把“高竹”壶取材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植物竹子。从该壶造型可以看出鲜明的“仿生”特点。如壶把手与壶嘴,是对竹节的直接模仿。竹子因其独特寓意在中国古代深受文人喜爱。竹子无论在荒山野岭,还是千沟万壑,均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常年累月默默承受着寂寞与凄凉,但它依然无怨无悔。汉代马融《长笛赋》则描述了长笛原料竹子之特性,“惟籦笼之奇生兮,于终南之阴崖。托九成之孤岑兮,临万仞之石磎。特箭槁而茎立兮,独聆风于极危。”描写竹子生长环境之艰险,正因生长于如此艰难的环境,用竹子制成的长笛演奏之声悲凉。后世高洁人士均对竹子有莫名的喜爱之情。如魏正始时期,藐礼法而尚老庄的阮籍、嵇康等七人常聚会竹林,饮酒赋诗,不与以礼法为伪装的司马氏同流合污。宋代苏轼认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为“无竹使人俗”。而清代郑燮《竹石》一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对竹子的寓意做了全面概括。

鉴于此,竹子不但深受文人墨客喜爱,工艺匠人也对其情有独钟。对一件工艺品的欣赏,最直观的就是其外形。首先观其颜色,紫砂材质通身为紫色。紫色在中国传统中代表圣人,如故宫被称为“紫禁城”,也有“紫气东来”之说。因此虽然该壶造型简洁,但因其紫色的外观依然显得雍容大气。壶身与壶把手均为仿竹节制作,与其“高竹”壶之名相配,美观大方。除了美观外,该设计还极具实用价值。加上竹节的凸起,可使使用者手与壶身、把手之间的摩擦力加大,增加使用安全性。壶嘴也为竹节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个紫砂壶构造一致,浑融一体。壶嘴造型为曲线设计,弧度适宜,由壶嘴至壶身连接处逐渐增宽,结构紧实,曲线优美。壶盖与壶身相配合,为扁圆形,表面平整,上有壶钮一枚,与壶身主题相契合。从整体造型上看,此件紫砂壶与自然界之中的竹子十分相似,凸显出仿生学的美学意蕴,既体现出手工艺人对自然之竹的细心观察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也体现出紫砂壶艺术的独特包容性。

竹与紫砂壶同为自然之物,他们在人类创造之中重新绽放了自己的艺术生命。“高竹”厚实宽大的壶身体现出非凡的气势,而竹之中所包含的步步高升的美好意蕴也为此件紫砂壶所继承。在用此壶泡茶时,紫砂泥的香气、茶香与竹香融为一体,定能带给人别样的温暖体验,这就是紫砂壶在今天依然能够保持魅力的原因之所在,那是人类对于自己心中一方净土的守护。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博大精深,其未来不仅需要手工艺人们去传承,更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去倾力守护,这样才能让紫砂壶在未来拥有更加灿烂的生命!

猜你喜欢
竹节壶嘴长笛
长笛与圆号的咏叹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竹节人”中说“趣味”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论长笛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
历 练
HPLC-ELSD法测定中药两头尖中竹节香附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