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具体思考

2020-03-25 04:07王伟平
课外语文·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思考小学语文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点学科,对于发展小学生思维逻辑与文化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在这一教学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依托语文教学的特色优势,发展和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人格特质,以丰富的精神教育内容来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塑造优秀的人格特质,开发小学生的心理潜能。本文中,笔者从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下的积极人格特质的培育指向出发,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人格特质培育的影响,并结合这些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路径策略,旨在以此来发展和提升小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

【關键词】小学语文;积极人格特质;教育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7-0042-01

【本文著录格式】王伟平.依托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具体思考[J].课外语文,2020,19(07):42,44.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坚韧的品格特征与良好的思维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精神底蕴的思想结晶。依托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小学生的人格特征,对于小学生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因此,在基础教学中,充分依托小学语文教材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积极人格特征对于强化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和实践价值具有较强的发展意义,也能够推动小学生在成长发育阶段良好品格的形成和观念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格特质的培育指向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自主的思考能力和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良好的引导对于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投以积极的欣赏态度和肯定的眼神,充分挖掘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潜能,注重师生相处过程中的精神交流和互动。从正面来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以积极的视角来研究和解读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习的态度,通过多种交流互动途径的有效结合和发展,以积极向上的交流态度和教学态度来对待小学生,从而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以积极的反馈来强化自身的效果。这样不仅能够塑造小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推动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良好思维特征和积极特质的形成。

二、当前教学发展下积极人格培育的问题剖析

受家庭环境和自身特征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表现出一定的性格特点和思维特征。在这一前提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积极的人格培育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结合人格特征对小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剖析当前教育教学发展下小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优化教学方向,以此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首先,教学方向存在偏差。很多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认为小学生缺乏基础的思考能力与健全的人格特征,因此,不重视对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忽视小学阶段学生人格特征的可塑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以传授基础教材知识作为教学重点,按部就班地展开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心理和年龄发展需求的正确认识,没有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关注和培育。

其次,教学过程缺乏互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特点是以基础思维能力培养为层次逐渐展开的,需要教师在教学阶段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考方向,以此来激发对小学生积极人格特征的有效培养。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互动教学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只以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目的,忽略了对学生精神状态和人格特质的有效培育,不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下对学生综合全面教学的培养,导致很多小学生不了解教师的教学特点与性格特征,会出现怕老师的学习心态,不利于小学生未来良好人格特质的形成与积极健康性格的培养。

三、依托小学语文培育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路径思考

(一)明确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目标

依托小学语文对学生进行积极人格特质的培育,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形成对小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有效培育。积极人格特质在小学生群体中着重表现在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文章能够充分表现和体现这一特点,教师在具体教学阶段应当引导小学生充分了解教材内容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教育小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形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此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形成有效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充分把握教学内容中心的基础上,引导小学生充分感悟史铁生在遭受一系列挫折困难后的心态变化,以及乐观向上心态的形成过程,以此来培育和发展小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

(二)积极展开互动,形成良好交流

根据调查,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教师的心路历程处于一个较远的距离状态,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将教师认作一切权力的中心,对教师的要求言听计从,一旦受到训斥便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当对小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和引导,对于常见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一个充分的把握,与小学生展开积极的沟通交流和互动,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当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回答教学问题,这样,才能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避免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出现消极的心态。在笔者教学班级中有一位同学上课听讲十分认真,但回答问题时总是沉默不语,通过课堂谈话了解到他是因为怕自己回答不好,对此我了解了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便对其给予了充分的鼓励,久而久之,该学生便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有效促进了小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

(三)针对具体群体,构建多层次教学

受基础素质的影响,不同小学生在语文教学学习阶段的接受程度不同,这种层次化的素质差异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充分的引导,同时也要针对小学生的基础人格特质展开有效的指导,以此来培育小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教师在教学阶段应当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想法,让每一位小学生的思想能得到释放,对学生思想和教育的尊重是培育小学生积极向上的自信品质的重要基础,因此,不仅要充分关注学生群体在素质特征方面的基础差异,还要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群体的发展需求和心理特征,引导小学生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例如在初入小学时,很多小学生对自己的姓名书写不太熟悉,而有些小学生能够熟练书写自己的名字,相比之下,一些小学生便容易出现消极的自卑情绪,这时,作为教师不仅要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引导小学生,还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来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进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特质。

参考文献

[1]林国志.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J].幸福生活指南,2019(6).

[2]郭自安.对小学语文教材中人格特质词及人物性格的分析研究[J].学周刊,2017(4).

[3]梁少卿.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5).

[4]侯秋霞.小学语文教材的人格特质词及人物性格分析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8).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思考小学语文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