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化下的识字教学方法研究

2020-05-03 10:03黄海雁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情境化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黄海雁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核心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是首要任务,文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文字是学生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为此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开展识字教学,情境教学法就是很好的教学策略,本文就小学语文情境化下的识字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化:识字教学

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字表意国家,文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使用的每一个简体字,都是经历漫长的岁月洗礼后簡化而成的,因此学习文字就是学习历史,就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肩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让学生“会写字”、“写好字”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一、小学语文情境化下的识字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文字识别热情

汉字笔画众多、内涵丰富,在不同的语境中会表达不同的意思,在肯定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增强了小学生的识字难度,学生不仅要识别汉字的音、形、义,还要结合语境,合理的使用汉字,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以经验为导向的“点对面”的知识传输模式,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鉴于此,采取语文情境化教学,把每文字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从情境中感受文字的魅力,知晓文字的应用价值,就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文字识别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2.降低认知成本,提高教学效率

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时,普遍采用讲授法,遵循“三板斧”的步骤进行教学,“第一板斧”,读音,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读,读准字音;“第二板斧”,字形,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书写方式,一笔一划的反复书写文字,在刻意练习中掌握字形; “第三板斧”,字义,教师让学生以查字典的方式找出字义,然后要求学生组词、造句。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出知识输出的教学模式,对于一些笔画较少的文字依靠记忆或刻意练习,可以短期内掌握,可是对于笔画较多,语义丰富的文字只是凭借记忆很难完全掌握,这就需要学生全方面的理解,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的设置情境,结合不同语境解释文字的具体含义,清晰、直观、准确的表达字义,降低学生的认知成本,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情境化下的识字教学方法

1.借助多媒体技术,看图拆字

汉字的掌握重在于理解,只有学生理解汉字的具体意义,才可以牢固的记忆文字,对于那些笔画较多的文字,如果在缺乏理解的基础上强制记忆,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就要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借助多媒体技术,看图拆字,把复杂的字变得更加简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汉字。比如在学习“疆”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有关古代边疆的画面,画面要包含四个元素,分别是弓箭、土地、农民和田地。接着,教师把疆字进行拆分,拆解为“弓”、“土”、“一”和“田”,结合图片,告知学生四个部件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弓箭、领土、农民和田地。弓箭是古代的防御性武器,边疆战士驻守在城楼之上,用弓箭来远程进攻前来侵犯的敌人,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国家的领土,他们坚守在抗敌一线,保护城里的农民与粮食,因此“弓”和“土”安排在右边,而右边部分就是被保护的对象,即农民的和田地,“一”代表农民,“田”代表田地,构成了“疆”的右半部分。

2.借助象形技巧,让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性

“象形”是古人造字的常见策略,他们借助某种图画来表达具体的意思,随着传播范围的增大,这些用图画表达的文字就具有了实际意义,教师在识字教学时,就可以借助象形技巧,通过实践操作或图画的方式营造出具体、形象的展示文字特征,比如在学习“秉”时,其暗含“握住”的意思,将“秉”字拆分开,是向左倾斜90度的出头“山”字和“禾”组成,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解释,“山”字就像一双手,紧紧的握住禾苗,然后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树枝,用树枝代表“禾苗”,模仿“秉”字的结构,进行演示,形象生动的动作演示增强了学生对“秉”字的理解与认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营造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识字积累的习惯

语文来源于生活,学习汉字不能离开日常的生活,教师要通过营造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的识别文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然后回到家中,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把陌生的文字搞定。为了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积累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要做好铺垫,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思考,比如在学习《秋天的图画》时,就可以给学生播放《秋日私语》,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脑中构想自己看到的物体,音乐结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刚才“看到”的东西写在纸上; 《秋日私语》带来了静谧、深沉、无限感慨的音乐效果,因此学生“看到”的东西可能是“红色的枫叶在空中飞舞,自己漫步其中,地面铺满了落叶,走累了,坐在路边的木头椅子上,开始感悟人生”,如此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既然听音乐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写字,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可以形成写字的习惯。

4.科学的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小学生都具有“向师性”,他们非常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借助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就可以采取科学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在检查语文作业时,发现错别字,并不是简单的划出错别字,而在划出错别字的同时,写出正确的文字,并在空白处用简短的语言写出文字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作业评语部门鼓励学生,相信错误的原因在于粗心或没有用心,下次认真完成作业,就不会出现错字。教师纠正错别字的过程,就是学生重新识别文字的机会,教师纠正错字,并写出了易错理由,引起学生重视,并提出鼓励性的建议,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识字积极性,让学生对文字充满热爱。

三、结论

小学情境化识字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兴趣需求之上的教学策略,通过情境化教学可以降低识字学习的认知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的研究教学策略,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化识字教学,让学生喜欢文字、热爱文字。

参考文献:

[1]赵煜,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 (52):186-187.

[2]盖白杨,小学低年级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 (33):75-76.

猜你喜欢
情境化识字教学小学语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
构建生活化情境优化数学课堂研究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