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文本细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0-07-04 02:34张海凤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张海凤

摘 要:文本是学生阅读的主要载体,更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日益提高,不仅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还对人文性和哲理性的文本产生了兴趣。文本是学生阅读的主要载体,更是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伴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转变为品味文本语言以及感受文本内容带来的情感体验。因此,为了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对文本的解读,引领学生走入文本的更深层次。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文本细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本细读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结合不同文本类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散文类文本

由于散文类文本是作者把自己的所见和所闻写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般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落脚到现实的散文类教学中,教师只是教授学生散文的概念和特征,很少带领学生走入作者的内心,体会作者的情感。

2.古诗词类文本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优秀的古诗文,与其他类型文章比起来,古诗文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古诗文中的“言”,深刻挖掘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笔者根据调查,很多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仅是对古诗文进行逐句翻译,然后带领学生朗读。这样逐句地讲读古诗文,没有深刻挖掘内涵,学生自然兴趣全无。

3.现代诗歌类文本

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教材中还选用了部分现代诗歌,相对于古诗文来说,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易懂,节奏感强,感情表达丰富。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现代诗歌只是从理论上进行认识,对学生如何进行学习缺少策略指导。在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找准每首诗歌的“诗眼”,然后引导学生从“诗眼”入手,细读文本,为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搭建纽带。

(二)文本细读方法缺少指导

教师采用有效的阅读教学指导方法,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笔者通过调查梳理后发现,教师在文本细读时,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首先是讲授法,有接近一半的教师会采用讲授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这种方法多以教师单独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知识,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文本,还要让学生理解文本,体会文本表达的情感,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其次是小组合作讨论,从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有一部分教师倾向于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将重点展示出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伴之间取长补短,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认识。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交流能力。最后是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文本上进行圈点勾画,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培养了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从以上现状可以看到,教师在进行文本细读时教学方法过于集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教师要提前深入解读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处理教学重难点,不断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让学生时刻处在一个文学味十足的课堂中。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文本细读教学的策略

(一)紧扣文本词句,品味文本语言魅力

语言是作者思想表达的载体,也是文本细读的起点和终点。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由于受到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影响,学生自我语言能力不断发展,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各有不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和细节词句,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的深处。

1.抓文本关键词句,走进文本深处

阅读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无论学生面对的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会有一个让学生动情的“点”,这个点可能是一个词、句子或者是一個片段,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动情“点”,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展开对文本的逐层分析。以《猎人海力布》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海力布热心帮助人的基础上,对文本中海力布为何变成石头这件事进行细读。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本身就活跃,每人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教师紧接着追问:海力布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还要去救乡亲呢?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细读,让学生在关键的词句如“只有”“镇定”上下功夫,加大学生对海力布的人物分析,提高学生文本解读的能力。

2.抓文本细节词句,感受语言魅力

抓住文本细节,也能进一步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的细节,开展对细节的解读,深刻感受语言的魅力。以《将相和》为例,很多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会让学生围绕“负荆”展开细读,以此来体会廉颇的诚心诚意。虽然这样的解读可以抓住文本的关键,但是过于平凡。如果教师再次细读文本时,会发现另外一个文本细节“脱下战袍”,教师可以围绕这个细节,让学生小组讨论,感受廉颇的人物性格形象。大家在讨论中认为,廉颇久战沙场,英勇无畏,战袍对他来说,意义非凡,有地位的象征,也有荣誉的体现,抓住这个细节让学生仔细品读,加深了学生对廉颇的人物形象理解。

总的来说,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对文本语言本身的理解没有问题,但对文本中关键词和关键的细节把握,要善于引导,加强学生对关键词和关键细节的细读,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

(二)巧妙设计课堂提问,深入细读文本

读书贵在质疑,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对文本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由此可见,在文本细读过程中,巧妙地设计课堂提问,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深入解读文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1.设疑在文章的重难点、关键词处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问题的预设,借助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因此从教学重难点、关键词处设计问题,不仅做到了重点突出,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如笔者在《将相和》教学中的提问片段: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