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之我见

2020-07-04 14:21黄鑫楠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黄鑫楠

【摘  要】  语文学科的“四结合主题性大单元教学”是小学语文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的基础,情境课程是一种以德育为主导、以兒童为主体、以语文科目作为推动的教育观,各科教学协同有机协调,发现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的相似性进而加之利用,根据固定的主题优化独立课程的聚集作用,并根据孩子的喜好,进行新颖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要完成课堂向室外、校园到校外、教学到教育的教育方式转变,促进教育发展,优化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深度,使教学的综合效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建设

李吉林老师扎根教育实践数十年,不断创新,将情境学习的思想拓展到课程设计与开发领域,独树一帜地构建了情境课程网络,为当下以学习科学为基础的国际课程发展增添了中国情境教育学派的奇葩,彰显了中国课程新流派的风采。笔者作为小学一线教师,有幸学习李老师的理论,并参与了所在学校的“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建设”,感受颇多。主题性情境大单元课程活动着眼儿童全面充分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内容的整合、融合、综合,注重本土教育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在情境活动的创生中开拓了教育空间、开创了一个个新天地。立足学校优势,放大学校特色,激发教师创造热情,提升课程研发本领,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步伐。基于相关理论积累和实践探索、研究,笔者对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须紧扣时代脉搏

学生是未来世界的主导者,对于学生,从儿童时期开始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指导,在追随社会发展步伐的同时把握创新思维的培育。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是一种突显时代背景的教育模式,它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掘独特的社会事物,为学生展现一幅高速发展的时代画卷。感觉与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孩童的思想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将每一年的十月份定为“爱国月”,在这段时间,学校会举办与祖国相关的主题活动。学生不论是何种年龄级别,均需要了解单元性的祖国新风貌。语文学科会以课堂内外的素材内容进行汇编整合,创设出“热爱祖国”的主题单元情境课程,如在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教材中有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渲染爱国热情,同时在主题情境中补充阅读教材钱学森、周恩来等人的故事,感知不同人物形象都有一样诚挚的爱国情怀,学生情感得到充实,都沉浸在热爱祖国的热潮中。大单元教育活动附上情感类主题,才会变得生动有意义,同时又能增强孩子的情感意识,使孩子获得精神上的充实。

二、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要融入儿童生活

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常常与实际生活不相适应,脱离儿童具体生活情境,违背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侧重于灌输式教学模式,机械地传授教育知识和内容,造成一种单向传授、纯理性、意识化的教育教学局面。因此,传统教育活动并不能满足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倡导生活教育理念,强调生活对教育的重要性,主张用近远方式、表里方式和循序渐进方式看待和理解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加深学生对生活情境重要性的认识和体验,充分发挥生活情境的基础作用,使学生获得充分的精神支持,增进与社会生活、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在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品德、意志、人格等品质的健康发展。

妈妈,是儿童最爱的人,是儿童的安全基地和精神依靠。儿童获得爱他人品质的前提是爱自己的妈妈,之后才是爱家人、爱朋友、爱老师。在开展妇女节主题性大单元活动中,我们将活动主题定为“和妈妈同乐”,各学科有机融合,共同协作,营造了一种“亲近母亲回馈母爱”良好氛围。在语文授课中,教师分别为低、中、髙年级选择了突显母爱的课文,如《妈妈的爱》《麻雀》《我的母亲》;写作课中,教师指导儿童以书信的形式向妈妈表达爱意;教师布置课外作业,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如扫地、洗脚、捶背等;开展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队会,如:“让我戴上妈妈的围裙”“妈妈,您辛苦啦”“今天让我来”等。通过开展这种立体式的表达活动,加深儿童对妈妈的尊重和感恩,同时使儿童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对妈妈的爱,而不只是口头说说。在这个过程中,尊重长辈的教育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突显和深化。

三、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应启迪创新智慧

儿童生来便具有发展潜力,激发潜力生成智慧是素质教育的最典型的时代特征,其常常发生在学科教学活动和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中,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素质教育根本要求。每年的5月是“创新月”,旨在促进学生对国家科学技术成就的认识,知道国内外优秀的科学人士,学会一个关于科学家的故事或儿歌,阅读一本科技系列小报刊,举办“十万个为什么”的竞赛活动,设计科学角,展示学生的科技作品。众所周知,儿童的创新意识是建立在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古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与教育相互影响,儿童生来具有爱美的特点,且十分明显。只有审美活动才能充分体现出“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儿童才能自由表达意愿。马克思曾提到,美的规律构成了完整的人。为儿童提供可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儿童优秀的审美能力,启迪儿童创新的智慧。

作为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童话散发出独特魅力美。每年12月被学校定为“童话节”,凭借形象生动的主题来进行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一个直接体验童话美的情境,促进了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此期间,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用生动有趣的童话形式来装饰校园的每个部分,如:用创造性思维打造一个独具童话特色的教室;用丰富多彩的作品和丝带将树变为“童话树”,用画画的形式来展示校园走廊环境的童话美,用生动传神的童话泥工装饰宣传栏等。与此同时,《永远住在童话里》的美妙音符在每天课间休息时如约响起,校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进行童话角色游戏的笑声。儿童在这富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积极翻阅童话故事,学习童话文章,学习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学唱童话歌曲,自行组织童话绘画比赛,自导自演童话剧,进行童话故事创编。各种各样的童话活动增强了儿童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实现了从“体验美”到“创造美”的完美过渡,充分尊重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此外,凭借儿童对童话的喜爱,我们用童话来培养儿童的科学意识,引导他们积极涉猎科学内容。知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应适当激发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将丰富的科学知识引入到童话角色活动中来,实现童话内容的形象化和创新化。

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联动学科教学实现了教育的整体效益性,情境教育通过建立主题性大单元情景课程,使教育和教学、课内与课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其导向作用下进行相互作用、迁移和补充,最大限度地将教育和教学内容相一致的部分进行融合,通过各个层面来集中教育和指导。大单元情境教育组成部分的相互影响的一致性提高了教育的力度,将有限的教学活动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强化。随着理论的完善,实践的深入,情境课程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涉及到教材、老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课程突破了原有课堂的限制,显得多姿多彩。传统教学意义上的学与教,将慢慢让位于师生共入情境,互相学习与合作,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整体。

【参考文献】

[1]车丽.情境教学心理特征浅析[J].普教研究,2006(2):21.

[2]皮连生,王小明,王映学.现代认知学习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6:42-50.

[3]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6:60-62.

[4]林崇德.智力的培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47-61.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