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2020-07-09 03:33周宏雁
求知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名著阅读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不仅是开阔学生眼界的重要途径,也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与技巧的途径之一。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名著导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教育意义。本文从实际出发,首先探讨了名著导读的内涵,并对初中阶段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進行了分析,其次结合笔者的一些思考与经验,围绕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0-0025-02

引 言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1]。而名著导读教学活动则在一定程度上兼并了这四个方面,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名著导读的教学,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从综合性的角度提高名著导读的教学质量,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名著导读的内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名著正是这些“书籍”中的净化。从某种角度而言,经典名著代表着不同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精神、思想和情感财富[2]。通过阅读名著,学生不但可以实现“借古认今”的目标,而且随着对书籍理解的深入,也能够与名著作者产生一种更深层次的对话,而这也会使名著导读更具价值。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名著不仅能丰富其实际的知识储备,还能提升其文字措辞技巧,丰富内在的人文精神、思想情感。同时,相较于缺乏认知能力的小学生及学业紧张的高中生,初中生有着更为成熟的认知能力及充足的课外学习时间,因此,初中阶段是开展名著导读的黄金时间。

二、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名著导读的作用。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名著导读重视程度不高,学生缺少良好的指导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考试分数而进行课堂教学,而对于名著导读的教学,部分教师则认为名著对于考试的实际影响不大,因此,对名著导读的教学鲜有涉及,甚至是直接忽视。在这种背景下,名著导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此外,虽然有的教师为学生开展了名著导读活动,但大多是结合教辅用书或一些参考资料来进行,并没有带领学生从更加深层次的角度进行挖掘,也没有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这些状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名著导读的作用,同时也影响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2.阅读方式较为单一,学生缺少兴趣支持

兴趣是进行一切与学习相关活动的基石。在实际开展名著导读的过程中,受限于教学方式的单一,如强调“灌输式”“机械式”教学,教师极少为学生开展相关的阅读导读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形成[3]。在这种课堂教学的形式下,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同时,教师在为学生挑选名著阅读的素材时,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大多还是以四大名著,以及学生耳熟能详的书本为主。诚然,四大名著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但有的学生早就已经阅读过,因此并不会提起很多的兴趣。

3.阅读环境氛围缺失,学生缺少阅读活动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强的被动性。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并不会对名著阅读产生更多的积极性。此外,针对名著的阅读,大部分学生会当成一种任务,过程也比较形式化,自然无法提高阅读效率。

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的策略

在为初中生开展名著导读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明确名著导读的价值,还要从培养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挖掘这项活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有效因素,同时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与态度,围绕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与个人需求,丰富名著导读活动。

1.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使学生掌握读书方法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主要体现在提升学生语言的综合能力上[4]。这项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素材与经验,还需要其对自身语言素材进行有效的运用。因此,学生这项能力的提升,大多是围绕“读什么,怎么读”的角度出发。在名著导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丰富语言素材,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语言的运用过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教师应从“怎么读”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例如,《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想象力的作品,虽然学生对这本书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这本书的内容较多,且存在着复杂的思想形态,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很难把握其中的内涵,对于文章的分析大多处于表面。因此,在导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的深入阅读做好铺垫,还要为学生的读书方法竖起一盏明灯,让学生用良好的读书方法,实现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感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精读与跳读两种阅读方法。在精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那些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特色突出的章节,如智取红孩儿的故事。对于这一章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精读,并为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如红孩儿怎么取得唐三藏的信任、师徒四人在面对红孩儿出现时心里出现哪些活动等,引发学生对文中的语言进行思考。《西游记》的对话内容是极具特色的。从文字中学生可以轻易地感觉到孙悟空的机灵、猪八戒的憨呆。对于这些特点,教师都要一一凸显,帮助学生理解该名著的语言内涵。而对于那些不必要或是有着较强重复性的章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跳读,以保障阅读的实效性。

2.聚焦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从实际的角度来讲,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大多数基于其自身主观意识的活跃性。只有对目标有着较高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积极地思考,而兴趣则是学生保持较为高涨的主观意识与主观能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平时的名著导读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应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针对学生想要阅读什么来进行调查,并通过调查总结出学生喜欢的名著类型,同时结合这些类型来为学生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只有当遇到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时,学生才能够投入更多的热情,并能进行积极的思考。其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主动挖掘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5]。例如,在《骆驼祥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索普通话与北京话的不同,并在这个过程中思考语言的特色与美感。这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其他名著时,也留意文中的语言特点,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3.指向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创设阅读环境

体验作品的美感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这离不开阅读环境的创设。以《海底两万里》导读为例。科幻小说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学生阅读,但快速阅读的方式也有可能会使学生无法产生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如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制作航海日记、进行知识竞赛、绘制潜水艇简易图等。学生通过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既能进行审美鉴赏,体验名著中知识、景色、想象之美,又能实现知识输出,尝试进行审美的创造。

4.积淀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以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指导为例。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记叙现实,其内容都是真实的,不会凭空虚构。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作品,获得对作品的整体感知,边读边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顺序。其次,教师可以选择“‘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这样的大视角,带领学生梳理和分析文章内容,把对人物的理解置于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抓住时代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历史发展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从中获得启迪,在历史实践中汲取精神营养,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6]。

结 语

综上所述,名著导读有益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名著導读的优势,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受文字的魅力,以及其背后丰富的内涵,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胡进勤.关于有效指导初中学生阅读整部名著的探究[J].学周刊,2020(15):127-128.

苑学冬.浅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5):42-44.

叶瑞娟.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问题与优化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19(36):77-78.

梁纹.初中必读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核心素养问题[J].文教资料,2019(09):46-47.

李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与“读”策略初探[J].名师在线,2019(27):38-40.

李文英.调动内驱  指导假期名著阅读[J].名师在线,2018(02):33-34.

作者简介:周宏雁(1977.12—),女,仫佬族,广西罗城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高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浅谈名著导读与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