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自觉

2020-07-09 15:57范新宇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语文教学分析

摘要:文化自觉是指人们明白知识的来历与形成过程,并能了解它的发展趋势和趋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根据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进行转型,加速世界一体化进程,使当今时代下的各种先进文化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和特点。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使其可以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修养,真正将教材知识与自身生活结合,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加速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与文化创新,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化自觉;分析

引言:文化自觉表现出“自我觉醒、自我反思、自我创建”等特点,使文化在创新和创造过程中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潮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需求、文化需要。在教育事业的开展过程中,将优秀文化传承下去,并在传承中发展,是文化延续与创新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育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才能提升语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与道德修养,使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他们认识到文化继承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教学的内容和教學管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在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文化自觉的重要性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自觉”的高度概括,也为我们对“文化自觉”本身意义进行理解的主要根据,在进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提升同学们的品鉴和鉴赏能力,准确区分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区别,才能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不盲从、不排斥”,并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中吸取创新、创造的养分,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自身的生活内容。

(一)生活和工作需要

文化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产生,并在人们不断传承和传递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拥有极高智慧的人,高度总结和概括了生活的方式,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同时,先进文化能够符合我们的生活要求,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生活、工作和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若要让同学们的文化知识符合生活需求,必须提升他们的文化辨别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才能让知识学习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人格特点。

(二)学生的发展要求

学识能够帮助提升我们的社会地位,使我们的社会结构产生变化。语文教育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启迪智慧、培养思维的重要途径,采用教育的方式使同学们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能够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使同学们在未来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加适应工作岗位、生活需求和学习需要。教育是公民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语文作为一种具有语言性质的学科,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认识和发挥出语文的知识性、载体性、语言性的特点,才能保障语文知识传递的教育性体现,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而使同学们清楚地知道自身的文化需要,使其更加符合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让知识本身更好地“服务于人”。

(三)社会的发展需求

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公民的整体素养提升,是加速中国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社会生产和进步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指导,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在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中进步,才能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要求。国家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互联网时代下,文化更新换代较快、周期较短,因此,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一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在优秀文化的激励下相互促进、融合,形成更加先进的文化,才能使文化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职能和特点,帮助同学们清晰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在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文化自觉的思考和认识

(一)在教育方式方法中体现文化自觉

教学思想的自觉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和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民”的理念,使课堂学习呈现“公平、民主”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摒弃传统的“主观课堂”的教学方式,形成平等交流、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打破传统的“师生等级”制度,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和清楚教学的方向,明确教学进程,随时根据同学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进行教育方向的调整,准确把握现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判断各种外界的信息变化,使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同学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不断捕捉、判断、归纳、总结、重组外界信息和教材信息,充分结合未来发展的形式内容,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评价,使同学们了解到自身的弱点,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改正,从而促进人的发展和进步。点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同学们交流的有效方式,在知识传递和个人智慧的传承中,教师可以帮助同学们意识到文字本身的重要性,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侧重点的教育,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教材知识,提升文化传递的含量和品质。

(二)在文化知识传递中体现文化自觉

文化知识本身具有教育性的特点,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思想整合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同学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因此,知识的传递也是智慧的继承。在语文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树立同学们高度的文化自觉始终表现在语言文字自觉、社会文学自觉、哲学思维自觉。

(1)社会文学自觉,表现在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两个方面。始终保持“各美其美”的思想观念,“无论文化知识以哪一种形式存在,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因此,正确看待传统文化,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时代风貌”,才能保持文学的“缤纷呈现、种类繁多”的特点,使人们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语言、情感和形象”的特点。

在现代文明进步与发展中,文化自觉始终表现在认识到时代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文化需要的方面,同社会促进融合的时代要求的需求,使各地区文化相互借鉴、互相融合、平等交流、共同发展,继而适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在进行知识传递和智慧传承中,要重视学生的角色渗透,避免他们固化角色性格,在进行文义理解时,要充分补充和说明,摒除“文化歧视”等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促进他们民族精神的产生和发展。

(2)在语言文字自觉中,要了解到文字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树立大局观念、多角度观念、深层次观念,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保持文化自身的特点,最终形成历史发展观念,体现出语言的内容性、继承性、暗示性、流动性和包容性。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基础,是文化积淀程度的重要表现,深厚的语言基础也代表着文化内容的丰富。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同学们的语言逻辑、语言感知、语言理解等能力,深化他们对词语认识,才能品味出语言文化的魅力。

(3)哲学思维自觉,是以中国哲学思想为基础,包括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现代哲学思想两个部分,始终表现着“变革发展的特点”,表现出从“传统哲学思想”到“现代哲学思想”,“家族继承式”到“资源共享”、“和谐关系”到“补充发展”、“轻法重人伦”到“共同发展”的伟大变革。在对学生进行哲学思维教育时,使用传统的儒家文化作为现代法律的补充,充分展现出教育工作的包容性的特點,能够让同学们健全世界认识,在继承儒家文化“伦理关系、个性变革、理性追求”时,进行新文化的补充,认识到“客观事物存在特点”,从而突出教学知识的生命意识和人文关怀的部分,促进同学们身心健康发展,让教育事业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在形成“天、地、人”思想的同时,以“现代天文”进行补充,能够让同学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认识到历史发展和科技的重要性,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思想境界的发展,从而推进社会经济的进步。

(三)文化塑造的过程中体现文化自觉

文化塑造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方法总结,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成长环境和家庭观念能够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根据这一思路,在对他们进行语文知识的传递中,利用他们的情感、情怀特点,布置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发展,在教育与理念创新中体现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能够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道德修养都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职能和指导作用,自觉、自愿、自信地把社会外部目标转化为内在需要和需求,自觉参加教学实践、教育研究,激发教育事业和活动的活力、生命力、创造力。尤其在教学中,构建校园、教师和社团等“版块文化”,并结合社会主流思想、教材先进知识、实际生活需求,才能使知识更加适应同学们的进步和发展,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人格特点,形成个人个性行为特点、思考特点。

(四)在管理中形成文化自觉

在进行教学管理时,教师要首先明白学生作为“教育人”来说的其他功能。“人”作为社会的生产力的形式,在生产、生活、学习中不仅是“经济人”、“社会人”、“受教育人”,还应该是“文化人”、“生产人”。因此,社会越进步发展,人们的素质水平、文化品位也就越高,所呈现的文化需求也就不同。在进行班级管理中,要正视同学们因为成长环境和家庭观念影响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始终以自身行为特点带动同学们的发展。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时,要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使同学们约束自身行为,在结合教材知识时,能够充分体现出知识本身的联系性,提升他们的学习意识,这样才能让他们产生学习欲望和需求。只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才有条件在自身文化基础上形成取长补短、创新创造的能力,以及基本的、坚定的自身观点与立场,提升自身的文化认可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育中,帮助同学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能够使他们在发展进步中形成优秀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学习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加速社会文化转型和建设,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高学生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成为加速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作用,提升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畏.文化自信背景下的贵州民族教育——雷山苗族地区民汉双语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2:235-239.

[2]刘宏业.摭谈高中语文教师的文化自觉[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31:10-13.

[3]冯为民.语文教学须秉持三种立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Z1:1.

[4]周宁宁,胥照方.教师应有怎样的文化担当[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06:1-2.

[5]徐天舒.高中语文教学的文化使命[J].学语文,2018,03:18-20.

[6]王文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28:40-41.

作者简介:

范新宇(1999-),女,汉族,籍贯:湖北咸宁市,学历:本科,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语文教学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