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基地的学校文化多样化建设

2020-07-31 09:45沈世红
江苏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程基地学校文化多样化

【摘要】课程基地作为高中学校教育和文化发展的载体,是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化、多样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学校文化蕴含着学校的教育追求和办学理想,它不是高中学校要去的地方,而是伴随着高中课程基地的建设,学校要努力创造的地方。因而,我们还需要从基地特有资源打造学校文化标识、基地特有传承凝练学校文化内核、基地特有成果优化学校文化建设方向三方面,再深入探讨基于课程基地的学校文化建设问题。

【关键词】课程基地;学校文化;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2-0030-02

【作者简介】沈世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南京,210013)研究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本文系江苏省教学改革前瞻性重大项目“课程基地促进学校文化创新的江苏实践”、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课程基地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的研究”(B-b/2018/02/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谈到学校文化,我们不难发现由实体文化、精神文化、观念文化等构成的学校文化影响着高中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对学校整体的变革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但学校文化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文化孕育、生发、成长的土壤,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为学校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载体和平台。

一、围绕基地特有资源打造学校文化标识

基于课程基地的学校文化建设由于有了课程基地的丰富资源,在建设方向上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良好样态。很多文化类课程基地基于学校自身的特有资源,发展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新样态。如徐州高级中学的“汉画石像人文教育课程基地”,南京市雨花台中学的“雨花石文化课程基地”,江苏省宜兴中学的“紫砂文化艺术校本课程基地”,高邮市第一中学的“‘秦邮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溧阳市埭头中学的“中国族谱文化课程基地”,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的“铁道文化课程基地”等。从以上部分高中文化类课程基地的建设主题上不难看出,地域特有的文化资源为学校的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文化的“实体”,南京的雨花石、徐州的汉遗迹和铁道遗存、宜兴的紫砂、高邮的邮驿历史、黄桥的革命烽火等概莫能外。

基于课程基地的学校文化建设,学习场馆的建设是文化依存的重要载体。围绕课程基地的场馆资源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地域特色文化的简单传承,而是借助课程基地平台让学校不再是“知识的贩卖所”而是“文化的传承地”,为学生的自主发展、自由成长提供资源支持、课程支撑和文化滋养。也只有这样,围绕课程基地特有资源建设的学校文化才具有鲜明的个性,形成各自的学校文化标识,最终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多样化。

二、围绕基地特有传承凝练学校文化内核

在江苏省高中学校的400多个课程基地中,不少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为课程基地学校凝练自身的文化内核提供了可能。学校文化内核简单而言就是学校办学和发展的方式。

不少高中学校围绕其特有的办学传承来建设课程基地,其依托的不仅仅是文化实体的遗存,还有文化精神的遗存。如常州市第二中學的“府学文化课程基地”、扬州市瓜洲中学的“瓜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沛县湖西中学“武文化学习与研究课程基地”、江苏省常熟中学“虞山文化课程基地”、苏州市第一中学的“吴文化教育实践课程基地”等。这一类课程基地有着历史和文化的渊源,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课程基地的建设过程同时也是追根溯源、探寻适合现代学校发展的“文化内核”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文化传承只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因,它不仅在于学校建筑本身所凝结的文化性,还在于赋予学校建筑以新的文化内涵,学校文化所强调的不是空间的概念,它应该包括学校过去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文明,还包括它正在不断创造和不断积累着的新的文明。因为课程基地学校的文化传承各不相同,凝练起的学校文化建设样态也就各不相同,这是学校文化建设多样化的重要保证。

三、围绕基地特有成果优化学校文化建设方向

优质的课程基地已经实现了基地和学校的双向融合,基于课程基地的高品质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动追求。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从最初单一学科类的语文课程基地,到“云学习”“生命?生境?生涯”等人文类课程基地,到“新版课标示范性自然科学实验”等科学和技术类课程基地,到“巅峰体育”生命与健康类基地,到“由原至峰:百年学府的一场现代突起”课程基地高峰建设项目等,形成了7个项目协同发展的学校课程基地建设群。

类似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这样拥有多个课程基地项目的学校还有很多,从本质上讲,高中学校所需要的并非“省级课程基地”这样一个称号,而是真正为学生成长而设计的环境、为学生学业提升而设计的平台、为学校发展而设计的文化。随着课程基地建设的发展,众多的省级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在转变育人方式、优化教学模型、改进学习方式和创新教学制度上逐渐形成典型,探寻着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英才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课程基地学校文化多样化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立足课程基地 推进教学改革
构建活动化校本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推进人文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