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用量化考核技术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2020-08-01 08:16辛雅丽赵光建
人才资源开发 2020年1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指标体系绩效考核

□田 沛 辛雅丽 赵光建

创立、创建科学先进的教师考核体系是高校教师选聘、任用、薪酬、奖惩等人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遵循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以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要求,运用调研法、对接法、文献法,将现代通用量化考核技术运用到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中,构建全程式数据化绩效考核方案。

一、绪论

(一)对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内涵和功能进行探索

目前存在:重视对行为结果的考核,轻视对行为本身的考核;重视考核目的证明性,轻视考核目的的激励性;重视指标体系的多维性,忽视考核内容的复杂性等,不仅使教师的绩效考核常常流于形式,还难以做到客观、全面、科学和公正。

(二)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理念和导向进行现实思考

有学者认为普遍存在唯学历、唯职称、唯科研等问题。例如:评价教师存在重科研业绩、轻教学成果,重现实工作、轻潜在工作,重学校评价、轻学生评价等问题,导致考核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起不到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的作用。

(三)对高校教师绩效考评方法、制度和机制的研究

有专家指出,当前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方法千篇一律,缺乏与学校定位与发展的衔接;指标体系的权重不合理;重视量化和数据,轻视考评技术;重视一次性考评,轻视过程性考评和阶段性考评;欠缺考评的沟通交流机制、考评结果的反馈机制和应用机制;自上而下的单项管理模式缺乏教师在绩效考评中的主体作用等。

(四)对创新高校绩效考评的路径研究

有的学者从教师绩效考评的导向、绩效考评的内容体系、考评过程的步骤、考评方法、考评机制、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有的学者根据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绩效考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有的根据不同专业、类别的教师绩效考评进行研究,也有的针对高校不同岗位的人员绩效考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实践表明:仅靠健全的考核制度、系统的指标体系,而没有科学考核技术体系的支持,教师考核、教学评价是不可能获得理想的考核效果的。因此,将现代通用量化考核技术体系应用于教师考核评价,是破解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困局,创建科学民主、公平和谐、优质高效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重要条件和当务之急。

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量化设计步骤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体系设计比重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设计质量的好坏,对教师考核、评价的质量、效率乃至成败具有全局性、引领性和决定性的重大意义,是基础性工作。因此,开展高校教师考核指标研究工作,就要坚持“针对性(针对主业、针对要点、针对绩效、针对结果)、关联性(个人团队、上级与下级、长效与短效、共性与个性)、量化性(层层量化、全面量化)、统一性(统一计算标准、统一考核平台)、参照性(指标广度、指标深度、指标细节)”设计原则。

步骤:一是确定教师指标框架要素,例如师德师风、教学业绩、科学研究、教师发展、社会服务等。二是确定量化指标体系总标分为100分,按两两比较和比率法量化原理为量化指标要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师德风范-5,教学业绩-4,科学研究-3,教师发展-2,社会服务-1。三是将各指标要素序号分合计为序号总分:5+4+3+2+1=15分。四是依次将各指标要素的序号分与序号总分相除,获得指标各分类要素的权重值(达标分)。师德师风5÷15=33%、教学业绩4÷15=27%、科学研究3÷15=20%、教师发展2÷15=13.0%、社会服务1÷15=7%。五是将各指标类的指标率与指标体系总标分100分相乘,依次得到各指标类的指标分:33分、27分、20分、13分和7分。六是指标项量化步骤及方法与指标类相同,各指标项可根据需要设置2-5个等差指标度。各指标度可设置评分点若干个,数量不设限。需要说明的是,指标项量化设计的依据为上级指标的指标分。

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框架内涵调整思路

(一)师德师风

主要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精神,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校教师师德风范标准是: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做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坚持“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是职业行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必须放在首位,而且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师德师风由底线要求和理想要求两部分构成,有规范和不规范之分,同时还有层次之分,因此必须进一步细化行为考核标准。记分可以有加分项目,也可以有减分项目。

(二)教学业绩

高校教师的教学业绩比较复杂,可以分为: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外延、教学贡献、教学研究六方面。

1.教学任务。主要指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师应该担任的日常教学的工作量及达标情况,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博士生和研究生等。

2.教学过程。主要指教师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达标情况,包括编写教学大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组织、考试评价、参加学校各级组织的教学活动和公益活动情况、新生入学和毕业生教育等。

3.教学外延。指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指导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赛、各类专业大赛等。

4.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评估结果,通过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获得的成绩。

5.教学贡献。教学成果获奖、讲课比赛获奖、慕课大赛获奖、微课大赛获奖、编写教材获奖、双一流专业、重点学科、优秀教师称号等。

6.教学研究。开展教学研究的情况,包括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教改项目、发表教学改革的论文、有用外语发表的论文。

(三)科学研究

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情况,主要包括学术成果和产学研成果两部分。

1.学术成果。科研项目立项结项(纵向、横向)、科研学术著作出版、学术论文发表、获奖科研成果、有用外语发表的学术论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

2.产学研成果。成果转化与应用、发明专利等。

(四)教师发展

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与发展状况,包括完成资格认定、继续教育和特殊能力提升三部分。

1.资格认定。包括教师资格认定、教学名师认定、学历提升、双师型资格认定、双语教师资格认定、职称提升、获得职业资格等。

2.继续教育。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包括访学、研修及外出短期培训、参加网络课程培训等。

3.特殊能力。特殊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水平,例如能使用外语讲授课程知识要点。

(五)社会服务

教师参与满足社会现实需要为目的的活动,包括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例如扶贫、支教、技术指导、学术培训、联合办学、联合开发等。

四、结语

量化考核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指标设计、绩效记分、成绩统计等方法,既可以和现行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吻合,也可以自成体系、重新赋分、划分等级,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建立标准统一、记录真实、数据完整、统计科学的教师绩效考核数据库,有了教师考核数据库的支持,开展科学民主、公平公正、激励效果显著和丰富多彩的教师激励活动就不再是个难事。

建立集绩效指标设计、绩效过程记录、绩效成绩统计、绩效报酬分配、绩效奖惩激励等考核环节在内的数据化教师考核操作平台、操作流程与操作机制,能一举解决教师考核、评价不能量化操作的难题,从根本上改变那种靠人说、靠人情关系的教师考核、评价形态,为创新、创建科学、民主、文明、现代化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提供强劲的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指标体系绩效考核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论目标绩效考核正向激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试论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