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形式·互动

2020-08-04 21:00钟秉枢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居家体育锻炼社区

钟秉枢

进入4月,我国处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各地开始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实行错峰错时有序开学,不少地区毕业年级已经陆续开学。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成为全国两亿多大中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主题。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复学”,也必将成为影响和牵动亿万学生和家长的生活与学习主题。

疫情,提升着学校体育的意义

2020年2月,本应于春节后开学的春季学期因疫情影响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为了全国两亿多大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教育系统紧急行动,打响了一场“停课不停学”的攻坚战。“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开展课外阅读”“将战‘疫先进事迹教育和防疫知识、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重要学习内容”。教育部2月12日《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和3月6日《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对“停课不停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重视学校整体环境创设,帮助师生尽快调整好状态,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教学工作和学习生活”“稳妥开展校内文体活动,保护学生身心健康”“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教育部3月23日《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对“复学”后的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响应“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的要求。2月17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正式开通,平台首页温馨提示:控制上网时间,保护视力,锻炼身体!疫情期间,各大网站、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纷纷刊发居家体育锻炼、居家运动健身、居家健康调控的信息、视频、课程。“钟南山的体育之家和他的健身之道”“钟南山:体育锻炼的践行者”“钟南山:体育运动要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伴着钟南山的名字,体育锻炼进入战“疫”中的千家万户。在“停课不停学”的挑战面前,在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学的挑战面前,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对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价值的认识首次达到了如此的统一。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就提出了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健康素质的9条措施、9点要求。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了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3个机制、4项重点任务、3项制度建设、6条实施措施。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15条实施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站在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高度认识体育的作用。“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幸福快乐,强身健体十分重要”。然而,长期的安宁环境,严酷的应试竞争,使得“健康第一”的理念、增强体质的要求、多玩一玩的呼吁,被层层束之高阁,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中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认识。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给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免疫力、体质健康、心理健康、健康生活方式这些词语无不与体育锻炼相关,与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连。居家这种特殊状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学统筹这一特殊环境,提升着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对学校体育意义的认识。

防疫,丰富了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形式

2月17日正式开通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首页展示的有防疫教育、品德教育、课程学习、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经典阅读、研学教育、影视教育、电子教材。十分遗憾的是,在首页没有看到与防疫、生命、安全、心理、家庭、研学有着密切关联的体育与健康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常态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体育社团活动、体育竞赛等是其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主要手段。这些手段中,除了健康教育、部分体育知识的传授是和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坐在教室中进行之外,绝大部分内容是在户外或室内运动场上进行的,教师的示范、讲解、保护与帮助、纠正错误动作与学生的动作技能学习、体能练习、战术养成、比赛实践交相辉映,在师生身体展示的互动中学生体验学习和尝试进步。显然,这样的学习方式与书本知识为主的学科课程教学有着巨大的差异。正因如此,常态下的视频教学等多媒体手段往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用于帮助学生进行动作技术分析、比赛对手情况分析、理论知识学习等。

疫情的非常态下,学生居家学习,活动空间小了,参与体育活动的伙伴变了。如果说“停课不停学”让全国学生可以用互联网直接学到最好的课程,让教师有机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停课不停学”则呼唤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必须结合疫情防控和学科特点,融入适合网络教学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逼迫”体育教师从教书匠变为新知识、新技术的持续学习运用者,从面对面的教学指导、手把手的经验教授转向线上教学,成为学生动作练习、健康状况的点评者、分析者,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自主体验、自我玩耍、家人互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提升锻炼效果,增进家庭和睦,增强意志品质。疫情防控期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研究推出的多种居家健身方法,各地体育教师已经进行的多样化网络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尝试,不仅在防疫期间为学生和家长居家健身、普及科學健身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作出了贡献,也为疫情防控和复学统筹提供了经验。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智慧场馆、可穿戴装备在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将丰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与学的形式,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广度、深度上实现新的跨越。而这一切的实现,有赖于政府加大对学校体育数字化、智慧化建设的投入,有赖于高素质、专业化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战“疫”,促进了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互动

学校体育的发展,学生体质的增强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情。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就要求“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加强政府统筹,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密切结合的学校体育网络”。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要求“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共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机制”。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建设”。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然而,长期以来,师生家校社五位一体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增强学生体质的局面并未很好形成,社区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的建设任重道远。

疫情发生后,“社区”一词频频出现在每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会议上,各地政府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居家”带动了亲子运动、隔代亲子运动。“停课不停学”推动了企业、社会组织与学校联手打造网络课程。“网课”促使教师把“教”减到最少,把“学”放到最大。可以期待,疫情过后,战“疫”精神将化为教育力量。政府将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作用,提供常态化的线上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选择使用。政府将依托社会力量,提供更好的公共体育服务,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提供选择,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体育与健康教育指导服务,构筑政府、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管理方式。学校将研究建立便于线上线下结合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密切家校联系,推动学校建立与家庭、社区的伙伴关系;家长将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体育与健康教育职责,营造家庭体育的良好氛围。战“疫”促进的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有机互动,将助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健康知识、传运动技能、练身体素质、育品德意志”目标的实现,帮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猜你喜欢
居家体育锻炼社区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微生高的往事
初四居家放松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