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技能比赛中参赛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0-08-04 21:00谢卓锋蒋贵军戴华梁维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前置教案要素

谢卓锋 蒋贵军 戴华 梁维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2016年开始,广西全区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不分学科),主要内容为课堂教学比赛、实验操作技能比赛两个赛项[1],为适应自治区教学技能比赛改革要求,桂林市2017年开始体育教学技能大赛也参照该样式,具体内容由参赛教师现场抽签确定。三年来,初、高中教师参赛人数共107人,其中初中46人(两年),高中(三年)61人,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参赛教师(初、高中教师)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教学设计方面的问题与建议

根据赛事设计,教学设计为30分,其中,前置要素占40%,教案占60%,评分指标和分值设计见表1、表2。统计发现,在参赛各个模块内容中,教学设计平均得分率最低,初中为71.7%,高中为76.6%(表3、表4),这表明“写”是体育教师的短板。

(一)内容缺失与错位

1.问题与分析

(1)内容缺失。即教学设计的要素或栏目内容撰写不完整。从107份教学设计中统计发现,有54份(占总数的50.5%)教学设计的前置要素不全面,其中22份(占总数的20.6%)只撰写了3项或不足3项前置要素;教案部分的“教学内容”栏目撰写过于简单,有38份(占总数的35.50%)教学设计只写内容的名称,如,游戏:喊数抱团;足球:脚弓传接球等。

(2)内容错位。内容错位表现在撰写教学过程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组织这4个栏目的内容混乱,如把站立式起跑的方法写在“教师活动”栏目中,教学步骤写在“教学组织”栏目中,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的栏目内容不对称等。

上述问题是由于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概念认识不到位,教学设计所涵盖的要素不明确,教学设计与教案之间的关系不清晰,甚至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教案。

2.改进建议

(1)理解概念。教学设计是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2]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的预先筹划和设计,用于课堂讲授及组织教学的重要蓝本。[3]教案的关注点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2)厘清关系。教学设计和教案有着内在的关系,教学设计是在教案的基础上,加上指导思想、教学分析、学情分析等要素,这些要素对教案有解释作用,即阐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在这里把其定义为前置要素。因此,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存在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3)明晰要素。教学设计与教案部分内容要素具有一致性,但部分内容要素也存在差异性,明晰这些内容有利于确保教学设计的完整性(表5)。

(4)优化教案文本。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组织、运动负荷等,各栏目内容独特的分区表述功能使阅读者清晰可辨。因此,撰写教案时,教学内容应名称准确、方法详细、规则明确、步骤清晰;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应成互动对应的关系,如,教师示范,那么对应是学生看教师示范;教学组织应体现队形组织的变化、活动组织的要点及要求,图文并茂,一目了然。

(二)语言表述不准

1.问题与分析

语言表述不准主要指在撰写教学设计的前置要素时没有把握住表述关键点以及专业名称口语化使用较多。如,在撰写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时语言论述过于简单,或是该简洁的地方反而冗余;又如“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很多教师写成“原地双手头上扔实心球”等。这缘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专业表达的严谨性、教育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专业知识与技术文本化转换能力弱等。

2.改进建议

(1)准确表述前置要素。分析前置要素的逻辑性,把握表述关键点,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说课水准有助推作用(表6)。

如,教学方法表述:采用“游戏法”热身;步频、步幅练习时运用“讲解示范法”,“纠错法”加强个别指导;“赛事法”提升能力,培养竞争意识;“激励性评价”贯穿课堂始终。

(2)规范专业术语。体育专业术语有很多,如加速、腾空、投掷、满弓、侧平举、体前屈等,要认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常用的术语名称及解释,并详细做好记录;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广泛地使用专业术语,提高教师授课的专业水准;在撰写教学设计时,对专业术语要做重点标识,以强化自身的注意力。

二、说课、模拟上课方面的问题与建议

(一)把时不准

1.问题与分析

说课和模拟上课都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恰如其分地完成。比赛中教师把握时间不准确表现在:(1)内容分析表面,比赛中赶内容,蜻蜓点水,早早收兵,最后还剩很多时间;(2)重难点不突出,但前面部分“自娱自乐”,时间流逝,最后顾此失彼,一带而过,草草收场,超时告终。此现象是由于教师对说课和模拟上课的概念理解不透,没有弄清两者间的本质区别。

2.改进建议

(1)概念认知。模拟上课又称无生上课,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展示课堂教学过程的虚拟教学活动。[4]说课是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闡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然后由大家来评说,[5]是阐明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模拟上课和说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在招考、比赛中也被广泛使用。

(2)本质区别。说课和模拟上课都是有效的教研形式,是提高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说好是为了更好地去教好,但是两者在目的、内容、时间、对象、表达形式方面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表7)。

模拟上课是展示教学的核心片段,是现场教学的真实再现,说课的内容是教学设计的前置要素,阐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在厘清本质的基础上,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分配各个教学环节的用时,力求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用时恰到好处。

(二)表达不清

1.问题与分析

缺乏对参赛者与评委有效互动方面的研究,造成在说课和模拟上课中表达不清。主要表现在:(1)语言表达时语速过快或卡顿,缺乏对语言节奏的处理与控制,使听者很吃力;(2)缺乏肢体的解释作用,如在集合时下达语言指令的基础上,应加上手势给予解释;(3)动作示范的角度和线路不合理,如做跑步的示范时正面对着评委跑;(4)器材场地利用不充分,如有教师做单手肩上投篮时,连篮球都没有准备,又如有的教师连口哨都不带等。

2.改进建议

说课和模拟上课是选手在既定的时间通过语言、神情、肢体、示范、器具等传递信息与评委进行交流。特别是模拟上课,在无生的情况下,教师自导自演课堂真实情景,更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1)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节奏适中,抑扬顿挫,平时可先写台词后边读边录音进行反复改善;(2)衣着得体,自信大方,动作舒展,富于表情,平时可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改善;(3)示范正确,动作优美,角度合理,路线清晰,如,行进间的示范可侧对评委,静态示范可正对评委;(4)善用辅助资源,做到物尽其用,如器材、挂图、多媒体、音乐等,同时合理使用口哨,使口令指挥更高效,队形组织与调动更有效。

(三)逻辑混乱

1.问题与分析

逻辑混乱主要表现在模拟上课方面,缘于缺乏对模拟上课中各个教学环节内容的逻辑构建。如,讲解时不明确哪些是核心内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时间如何安排,或是把说课和上课混为一谈;又如,模拟上课时各个教学环节内容之间的衔接不自然,生搬硬套,甚至有些内容本末倒置。

2.改进建议

模拟上课主要是展示教学过程的核心片段,在无生的情况下,淋漓尽致地展现课堂情景,通过对活动环节的优化来提高模拟上课的真实性和条理性。如探究学习五环节,即“概念认知→体验练习→讲解示范→小组学习→赛事提升”(表8),该环节过后总结1min。同时,各个环节间要有简单的过渡语,确保衔接自然。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举行2016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通知[S].2016-05-17.

[2]夏静雯.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思路、内容及例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1(5):28-29.

[3]曹周天.教案写作要寻找一以贯之的主线[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103.

[4]劉岩.模拟课堂:教研活动的一种新范式——化学模拟上课实施策略探析[J].化学教学,2016(6):38-42.

[5]鲁献蓉.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J].课程·教材·教法,2003(7):25-30.

猜你喜欢
前置教案要素
“非线性”小组合作学习中前置学习任务的设计
核磁共振对妊娠晚期子宫后壁前置胎盘的诊断效果分析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自媒体,高中生物前置性学习的“好帮手”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