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动观”视域下动作技能教学的实践思考

2020-08-04 21:00吕存款刘红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操作性落点球拍

吕存款 刘红

编者按:本期话题研讨是续《案例研析》栏目关于“如何合理制订单元计划”系列第20次专题研讨,围绕主题“‘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以操作性动作技能‘用球拍击球对球落点的判断的教学为例”,特邀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教授带领一线体育教师共同探讨动作技能单元内容体系的构建。研讨过程中,参与教师基于“用球拍击球对球落点的判断”的教学案例,对进入项目学习之前知识点确定、能否为学习专项技术做好准备、基于知识点的教材选择、单元学习内容体系构建等进行了研讨,本期选登部分研讨成果以期为一线教师设计动作技能单元内容体系提供思路与参考。后续《案例研析》栏目将继续就本系列专题进行深入研讨,请大家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参与话题研讨:http://bbs.jsport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078&extra=page%3D1)。

美国著名运动心理学家Richard A.Magill教授将动作技能定义为由身体、头和/或肢体活动构成的指向目标的运动。[1]美国George Graham教授等构建的运动要素关联图谱,将动作技能分为移动性动作技能、操作性动作技能和非操作性动作技能。每一类动作技能分别对应着若干个动作,如移动性动作技能包括走、跑、跳跃、躲闪等;操作性动作技能包括投掷、运球、用球拍击球等;非操作性动作技能包括转身、平衡、弯曲、伸展等,一共包含25项。从这25项动作来看,每一项动作皆非具体的特定的动作,而是以动作群“类”的形式出现,如“跑”,可以是快速跑、合作跑、持物跑等一项项具体动作的“类”称,从这点来看,它几乎涵盖了所有运动项目中所需的动作。如果按照动作技能来构建内容体系,就为将来无论学生需要参与什么运动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行了动作储备。

一、以“大运动观”[2]视域确定动作技能学习的知识点

当确定以动作技能为主题展开教学时,对该动作教什么,所教内容对以后的运动项目学习有多大的贡献率,就是体育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回顾一下日常教学中常见的现象。以篮球运动中的传球动作为例,从小学教双手胸前传接球,到中学乃至大学几乎都在教这个动作,且内容知识点都是教其手型、发力、身体姿势,不断地重复教学。毋庸置疑这些都是需要教授的内容,但这些都只是在教“动作”本身。那么,还有什么知识点也是理应传授的教学内容?这值得大家深思。

学习的动作都应来源于具体运动项目,学习就应建立从运动项目中来再回到运动项目中去的“大运动观”意识,在“大运动观”视域下确定动作技能学习内容。

对所学动作来源的分析。在以动作技能为学习主题时,这些动作都是以“类”的形式出现,包含着多个运动项目的动作需要,那么,在学习时首先就要考虑它来源于哪些运动项目。如“用球拍击球”动作,依据常识可以发现在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项目中都包含了该动作。

依据来源的运动项目需要确定学习知识点。在明确了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来源后,就需要对这些运动项目中在做该动作时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该动作学习的知识点。对于如何确定项目运用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知识问题,可以依据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刺激确认、反应选择、反应程序3个阶段分别分析,如“用球拍击球”动作在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项目运用中,从刺激确认来看,首先要根据来球判断其落点位置、速度、旋转方式、力量等;在经过刺激确认阶段后,依据该阶段接收到的信息决定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即进入反应选择阶段。这时就需要考虑怎样移动、移动到哪儿、选择什么击球方式(动作姿势、力量大小、路线、速度、旋转等)、将球击打向何处等。在经过前两个阶段后,进入到组织运动系统产生理想动作的反应程序阶段。该阶段需要依据反应选择具体做出对应动作,此时需要的是身体对球的具体操作方法,如姿势、协调性、连贯性、发力方法、对球的控制等。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归纳出“用球拍击球”动作技能学习的知识点(表1)。

表1所示知识点中不但有具体怎样做的操作性知识,还有应如何做的认知性知识,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动作技能学习内容,同时为未来学习具体项目做好了准备。

二、知识点在各水平段的合理分配

知识点确定后,如何在各水平段进行分配或安排才能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水平一中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将能够做出基本身体活动动作”[3],从中可以看出水平一是“动作”学习单元。水平二中技能目标要求,“完成多种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如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完成快速的曲线跑、合作跑、持物跑……”[3]水平二中的动作已经有了明确的主题或目标要求,即快速、曲线、合作等,其实已经是“动作技术”学习。水平三中技能目标要求,“基本掌握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3],此时已经是“技术动作组合”学习。水平四中技能目标要求,“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球类运动项目技术和简单战术……”[3]从中可以看出,这个阶段已经是“运动项目”学习。

当各水平段单元教学主题确定以后,这些主题的教学具体需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动作”学习,其指向是“动作”本身,其知识点就是动作方法(姿势、轨迹),要求协调、连贯。“动作技术”学习,要求在动作学习基础上提出具体目标指向或要求,即在一定环境下做出该动作并完成一定任务,影响完成任务的因素、方法就是知识点。“技术动作组合”学习,是在动作技术学习基础上加入其他动作组合,动作组合有多种,此阶段就需要考虑组合的连贯性和组合选择的合理性。无论是什么动作技能的学习,在完成一定任务要求中,都必须要从刺激确认、反应选择和反应程序3个阶段进行思考,其中认知性知识也必须是学习的知识点。依据以上分析,具体归纳各阶段知识点如表2所示。

三、依据知识点选择操作性教材策略

知识点是抽象性的存在,教学中必须将这些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存在学生才能感知。此时,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点选择适宜的操作性教材。在本次研讨过程中,一些教师存在固定的竞技运动思维。当选择操作性教材時往往会考虑网球、羽毛球等这些竞技运动所需的特定器材和练习形式。如有教师提出水平二学生用网球拍击打网球根本无法达成目标。对此,首先要明确在教什么?如所传授的知识点为判断球落点方法和选择正确姿势击打球,用网球中的动作、器材作为操作性教材本身就没有考虑学情,此时如果选用体积较大、质量较轻的球和球拍,让球速度变慢、目标变大,学生就极容易完成该练习,此时所做动作依然是用球拍击球,所学的对球落点判断和击球姿势选择合理性等知识点未改变,对所要培养的观察意识、认知能力、决策能力及判断球落点的方法,也同样未受影响,这些都有利于将来运动项目的学习,因此,在操作性教材选择方面,需要紧扣所学的知识点,依据学情从器材选择、练习形式方面进行选择、改造或创新,从而更加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喜和.由“动作”到“动”的认识提升[J].中国学校体育,2019(2):74-75.

[2]玛吉尔(Magill,R.A.).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第七版)[M].张忠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猜你喜欢
操作性落点球拍
VICTOR轻量设计: 一支超轻球拍可以有多轻?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选羽毛球拍四诀窍
买球拍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践性教学探究
迷你乒乓球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青少年拓展基地操作性研究
心的落点
心的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