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中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方案

2020-08-31 15:39梁瑞能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0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核心素养

摘 要:强调学科素养提升的当下,语文的主题阅读成为了语文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在互联网日益深入工作生活的现如今,如何将互联网资源和主题阅读有机结合,更是人们所探索的方向。本文以网络环境为背景,针对小学中年级语文的主题阅读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教学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年级语文;核心素养

引言: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如何在这个环节夯实好学生的基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是本阶段教育工作的重点。摒弃过去“篇”为单位的教学,主题阅读将侧重点放在了以单元为单位的阅读教学当中,这样的改革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兴趣的同时也加大了教师资料收集的工作量,如何运用网络资源,以便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开展主题阅读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一、小学中年级语文主题阅读的必要性和问题

(一)主题阅读在小学中年级语文中展开的必要

阅读在小学中年级语文当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项,起着夯实学科基础,引起学科学习兴趣,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作用。然而过往的教育中,关于阅读的引入更倾向于单个篇章的讲解,零碎的知识点不便于学生的宏观理解且课程体验因灌输式教学而显枯燥[1],这使得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在重要的中年级阶段,他们的课外阅读数量和质量远远低于预期。随着人们对学科的核心素养的重视,小学中年级语文的阅读也向着主题阅读转变,以单元为整体,便于学生抓住文章重点,综合体会主题立意,并且能更灵活地延伸到课外阅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结果。

(二)主题阅读展开与传统教育方式所结合的问题

主题阅读的展开需要更丰富的阅读资料来加以延伸,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案在课文中延伸知识点,主题阅读需要准备的资料更多,这无疑加大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量;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高效地从综合的角度给学生渗透一个单元的文章内容,而相同的利益以重复的方式灌输注定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要想将主题阅读的功效最大化地发挥,必须补充新的教学方案并和传统教学方案加以结合,如此,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升。

二、网络环境在教育中的优势

(一)大量资源的快速整合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单方面的灌输知识所产生的老师与学生间的信息不对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地受局限,而网络的到来使得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地被搜集利用,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拓宽了了解知识的途径,而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调动来在课堂上与老师达到高效的步调一致;同样,作为老师也可以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在丰富教学资料的同时,可以节省出更多时间来安排和学生间的学习互动,双层次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满足学科素养实施的要求

语文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是日常工作中的基础技能同时也是领会更多科学与美的前提条件。语文的核心素养是在掌握基础知识之上的对语文文学的理解和提升,是鉴赏和传承。因此,语文的学科素养对教学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教会学生认知和背诵上,它更多的是要求学生的参与,以学生本身为主体,通过老师的引导来完成的一种综合素养的提升。以此来看,网络的大环境正是可以完成以上主体转换的纽带,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案更能从多方面满足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要求。

三、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中年级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方案

(一)主题资料课前搜集

围绕主题阅读的主题展开,教师可以通过单元主要表达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引导,首先,明确主体思想和立意;其次,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主题相关文章诗词的资料搜集;最后,在课堂上拿出朗读、分享[2]。如以“春”为主题,相关的诗词就有《江南春》《春日》等,尝试发现学生们由一开始的应付了事,照搬到后来的有所侧重,有所筛选,随之而来的则是学生们的眼界得到丰富,态度也愈加严谨,学生之间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也愈加增多,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形成了非常好的铺垫。

(二)多角度引导和活动的展开

让学生在网络中得到更多课外延伸的同时教师也应在网上大量搜集教学资料,以教师的角度从各个方面给学生们的资料搜集作储备和补充。这样在学生带着自己的资料搜集和理解来到课堂时,教师可以以展开讨论的课堂活动方式进入主题,通过多个解读视角的引导,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思考,进入辩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起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让他们理解课文,解读主题;同时教师在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中,也更容易给学生植入重点知识和方便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3]。大量运用活动的展开,既能锻炼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独立学习探索能力,又能以在短时间内大量信息交换分享的教学环境来促进他们的沟通和表达等综合能力;使得学生们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既感受到快乐又能够建立起优秀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研读与课后部署

课前有积极的资料收集,课上有激烈活跃的课堂讨论,课下也需承袭这种教学方式来部署课后作业以巩固所学。只是相较于传统的读写背,语文的核心素养是要学生通过对阅读的学习来掌握文字的应用,逻辑的塑造,情感的感悟和文化的传承,因此课后的深入研读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综合自己所查资料,总结课上交流结果,再重新细细体味阅读文章,根据自己最终的理解写一篇读后感或者个人单元学习感想都是对所学的夯实。学生們可以利用此机会畅所欲言,教师则应尽可能多做引导少做干预,如此,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得到一定锻炼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阅读来更好地规划接下来的教学内容。

结束语:

新的时代对下一代有新的要求,在语文学科中培养拥有全方面素养的学生需要结合新的视角补充新的方法。网络大环境的当下,教育也要跟上网络资源的快车,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环境,争取为学生营造更多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海中畅游,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仲艳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中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92.

[2]顾文颖.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与学[J].教育观察,2020,9(07):106-107.

[3]程燕.网络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法探究[J].甘肃教育,2019(17):71.

作者简介:

梁瑞能,壮族,男,1964年5月生。职务无,于二00九年十二月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语文教学研究,大专学历,广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