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学风建设思考及路径探索

2020-09-10 07:22鲁宏浩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实施路径三全育人

鲁宏浩

摘 要:高校学风建设是教学和育人的重要环节,反映着一所高校教学质量和学习风气。优良的学风能够提升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也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首先从外界环境诱惑、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和专业认知不足以及教育教育滞后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三全育人”理念的必要性,最后结合“三全育人”理念探索了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把握全过程育人的工作规律、打通全方位育人多种渠道的高校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三全育人;必要性;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02

学风是指学校的学习风气,高校的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和教学提升的重要体现,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的提出坚定了我国迈向教育强国的步伐,对高校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道路中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思考“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探索新路径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外界环境诱惑多,时间利用不合理

当今互联网发达的信息时代,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占据了大学生的许多时间,在课堂、班会等场合中“低头族”现象较为突出,导致学生课上听课效率不高,课下玩手机沉溺于打游戏、刷剧等娱乐活动中,课后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较少。有些同学只是完成课后作业,而自主复习和学习能力提升方面较少,更多的时间则去安排与学习无关的事,难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部分大学存在为了满足自身虚荣心的攀比现象,家庭条件困难或一般的同学,可能会因为物质攀比而走上“校园贷”、大量兼职等影响学业的道路。

(二)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

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阶段缺乏学习的阶段性目标甚至长远目标。高考前学生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顺利考进大学,而进入大学独立生活后却难以找到明确的方向,缺少在学习和成长成才中的奋斗目标。部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习的意志力不强,对于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主动完成什么任务、如何去做成一件事等方面缺乏認识和行动,从而导致懒散无目的地耗费大学时光,学习一直提不起兴趣,慢慢养成惰性,持续下去严重者甚至难以毕业。

(三)专业认知不足,职业规划不清晰

部分大学生现在所学专业的认知情况不足,对于专业前景和未来就业了解甚微。一方面是由于高考填报志愿考虑不充分,专业选择来自家长老师推荐、自己非理性选择、仅仅为了好就业甚至是被调剂的,这些因素都会大大降低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度和学习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兴趣导向和特长导向的专业机制。另一方面是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所学专业,不能及时调整学习的心态和状态,缺乏和专业课老师的沟通,课后自主搜寻所学专业的社会现状、职业发展趋势等信息不够。

(四)教育教学滞后,与时俱进改革难

我国高等教育需要逐步走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新常态,而如今的一些高校扩招以后提高了数量却难以保证质量,在学生管理和教育引导方面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部分高校学生学风的系统教育和管理相对薄弱,同时一些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教学课件长期不改进,课堂教学没有吸引力,导致学生厌学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1]。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卓越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若延续老套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则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工业革命浪潮中,高校需要勇于改革、与时俱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输送更多的栋梁之才。

二、新时代下“三全育人”理念的必要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正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新时代下思想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和迫切要求。

“三全育人”立足于“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关键要素是要思考如何去“育”人,工作的重心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种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育人理念和方式,高校需要充分调配整合各类资源,通过挖掘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来搭建一个以生为本,全员参与、全程掌控、全方位指导的育人平台,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充分发挥好老师、朋辈等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

第一,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风建设也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因此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三个多”:一是多进教室及时了解学生听课状况;二是多走访学生宿舍及时关注宿舍学习氛围;三是多找学生谈心谈话定期了解他们的学习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

第二,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学业发展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授知识能力、价值引领能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落实好“学业导师制”,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努力做到“以生为友,用心为教”,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感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能形成有温度、有情怀、有品质的学风建设模式。

第三,朋辈群体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日益显著,老师和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代沟,但是朋辈间可以打破这种隔阂。高校要充分发挥朋辈中优秀学子和学生骨干的作用,在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也要建立起良好的传、帮、带学风建设机制,引导更多的同学朝着勤奋学习、开拓进取的方向不断前行。

(二)强化“以人为本”的学风建设理念,把握全过程育人的工作规律

第一,严把新生入学“第一关”。把握好大一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盡早纠正“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错误思想,切实加强新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和适应性教育。通过开展“新生第一课”“主题班会”“新老生交流会”等形式,传递正确的大学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实行大一延续高中早晚自习学习作息,落实好各年级“无手机课堂”,不断加强课堂纪律和听课质量。

第二,养成良好习惯,大二学习不再轻松。大二学生已经度过了大一的适应阶段,已对现有教学资源和学习生活有了一定的熟悉。同时也没有高年级面临毕业、就业、考研的压力,以放松、轻松的心态对待学习,此阶段学生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3]。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老师要引导学生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让他们养成爱学习、勤学习、善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讲座、科研竞赛和专业相关社会实践,加强专业认知和动手实践,并适当举办学习类活动和比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第三,进行分类培养,大三专业规划更清晰明确。教师在平时要紧密关注学生在专业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进行分类指导、各个击破,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一步帮助他们规划未来的学习。大三年级除了对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应用外,更需要面临毕业后选择的困难,这时需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开展就业创业讲座、提供企业实习机会、优秀校友宣讲、考研经验分享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评判标准,让同学们对未来规划更清晰,职业定位更准确。

第四,实行“精准扶贫”,大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对于毕业出现困难的同学,需要尽早给予一定的帮助。发挥专业课教师、优秀学生的作用,从“多对一”“一对一”等方面进行精准帮扶,在学习和心理上给予学习困难生帮助,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任务。同时,通过整理高年级优秀同学的成长和进步典型案例,可以进一步教育和带动低年级学生不断积极进取,促进良好的学习精神蔚然成风。

(三)落实学风建设常态化,打通全方位育人多种渠道

第一,坚持思想引领学风,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德育和智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开展以思政为引领、以学风为主体形式的各种学风建设活动,帮助学生塑造灵魂、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在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好学、勤学、乐学的学习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培育创新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学生思维较活跃,学校应进行先进知识教育、思维能力培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大力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科研竞赛、科技创新的活动,激发同学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发挥榜样的力量。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打造线上学风建设专栏项目,定期推送优秀学子事迹,在线解答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成立优秀学子宣讲团,定期开展线下讲座,分享励志学习成长故事,鼓励更多同学朝着学习进步的方向不断前进。

四、结语

高校学风建设在新时代下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应继续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把学风建设当作强校之基去对待,必须常抓不懈,努力让优良的学风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发挥重要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涛.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5(Z1):65-67.

[2]刘岩,等.新形势下高校三全育人机制与平台建设的必要性[J].改革与开放,2019(8):98-100.

[3]李璟璐,王道明.辅导员在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育人模式研究——基于“三全育人”理念[J].教育现代化,2019,6(28):235-237.

(责任编辑:林丽华)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实施路径三全育人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