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利益共享”到“利益共创”: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2020-10-12 14:16孙晟
理论观察 2020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利益相关者

孙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校外实习基地;应用型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F71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8 — 0093 — 04

随着高等学校与社会经济文化的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大量高校的选择,强化实践教学正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细化使得实践教学占比得到提升,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校外实习基地在在学生专业素养、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校内教学环境无法替代的功能。

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其实践性和行业针对性强,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酒店企业经营管理规律与技术,具有基础研究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服务、管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现代服务业类专业的一个代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专业教育的重要性愈显突出,而实践实习基地的选择、建设和提升就是实践教学能够得到良好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那么,如何提升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现代服务业学生使用的实践基地呢?本文结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践,采用访谈调查的方法,以酒店企业管理人员、学校专业老师、参加过实习的学生以及毕业的校友为访谈对象,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酒店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着力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目标及功能,思考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思路,期望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及思考,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外实习基地的提升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酒店管理校外实习基地研究

1963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率先提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的概念,美国学者弗里曼在1984年为该概念做了一個广义的诠释,指出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影响结果实现的任何元素或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受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1〕。随后这一概念被应用到各种领域,诸如经管学科和高等教育领域等。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高等教育研究的运用

在西方高等教育史上,英国教育学家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认为高校从组织成长的角度看,其内外部合作是学校成功的必要条件〔2〕,高校应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建立“以他方为中心”的参与模式〔3〕。在国内高教研究中,胡赤弟(2005)指出大学是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社会机构,利益相关者分析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重新理解大学制度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有效管理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4〕。李福华(2007)进一步指出,大学的责任就是要权衡和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并将其划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四个层次〔5〕。

在上述研究里,国内外学者都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即把利益相关者纳入高校组织管理范畴,认为对利益相关的有效分析是高校组织创新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为我们分析酒店实习基地建设提供更精准的视角。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酒店实习基地建设的应用

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性,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源于发现人才市场需求、学生成长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实现能力三者的结合〔6〕,而对应的企业、学生和高校这三个核心利益者也成为高校酒店酒店管理专业在校外实习基地选择、建设及评价的关键。

本世纪初,高等旅游教育仍在初创期,刚刚起步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出现了彼此之间的不适应,这个时期对实习基地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调整教学模式、加强学生教育与引导、促进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对接等方面进行,代表者有黄国良、谢雨萍(2004)〔7〕,罗清德、蔡平(2004)〔8〕等人。本阶段的成果主要强调从学校教育自身的改变来适应旅游企业需求特点,旅游高校在与企业合作中显示出被动性。

随着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走向成熟,研究者开始探讨高等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动管理,并开始利用量化分析研究如何选择和评价实习基地。相关代表如范智军(2007)〔9〕,何立萍、许晶(2009)〔10〕,黄薇薇(2011)〔11〕等。这个期间的成果标志着旅游教育由被动适应开始步入校企合作的主动阶段。

近年来,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概念的提出,酒店管理专业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正开始新一轮的探讨,主要关注旅游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与企业实习基地的深度融合,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向前推进了一步,特别是加强对个案的深入跟踪研究,相关代表如彭惠军、黄翅勤(2013)〔12〕,汪颖达、 朱红兵、 朱国兴(2016)〔13〕,孙韩、 王文锋(2016)〔14〕,李素馨(2017)〔15〕等。

十几年的研究成果标志着校外实习基地在酒店管理高等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校外实习基地已经成为学校教学资源的子系统。研究成果的进步,看出旅游高校在校企合作中正走向成熟和主动。但是,校外实习基地毕竟属于独立运营的企业,有其特点与需求,对学校来说属于不可控资源,为了实现育人目标,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必须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有效的系统分析。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探讨远不够系统和深入。

二、基于“利益共享”的酒店专业校外基地的建设困境

在目前大部分高校酒店管理的实习环节中,围绕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计划,酒店按量接收实习,学校按质安排实习,学生按需参与实习。在这一过程中,酒店、学生以及学校作为实习基地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厘清各自的需求,合理预估并解决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实现对应的利益共享,但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也呈现出对应的困惑。

(一)理想的三角利益共享

酒店、学生和学校三者的利益不是简单存在于实习基地的,他们直接存在着密切的利益互动和交融。

1.酒店的利益诉求

酒店的利益诉求源于其人才市场需求。作为一个服务业,基于文化、薪酬等因素,我国酒店业员工的流动性很大,实习生的加入有助于缓和酒店一线服务岗位人员流动及淡旺季造成的人力资源结构性紧张的状况;同时,实习生群体综合素质较高,有助于提升整体职工的素养与服务水平,并成为酒店储备人才的重要途径。

2.学生的利益诉求

学生作为实习生参与酒店实习是学生成长需求。学生经过实际岗位的实习,将课堂知识进行有效转化,学习到在学校无法掌握的酒店管理层面知识,加深对行业的认知、认识和认可,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自己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学校的利益诉求

学校实现育人目标,以期在社会上获得良好的声誉,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学校通过酒店实习提升同学的实践能力,与酒店之间实行长久协作,丰富对应教学资源;同时学校安排引导老师指导学生实习,有利于培养“双师型”老师,进而从很大程度提升老师实践才能以及教授水平。

应该来说,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设计在时间、空间和效能上很好地兼顾三方利益,并推动着三者努力朝对应目标的践行。

(二)失衡的利益共享

虽然有上述的对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分析及对应关系的梳理,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学校对应的指导和管理能力很难得到彻底实施,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有别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实习这个环节很难得到完整实现,实习酒店、学生和学校经常产生对应的矛盾,实习质量未能如期提升,对应的实习更多地停留在技能层面而非管理应用层面,从而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

在已进行的跟踪访谈中,一个目前在酒店担任人力部助理的校友Y对自己的这段实习经历进行的回忆:

我在去实习前很认真地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在技能实践课程中也获得不错的成绩。在学校组织的统一实习面试前,我比较仔细地研究了学校的实习方案以及各家合作酒店的情况,经过双向选择最终进入X酒店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去之前,也听过往届学长实习返校的报告,加上平时与他们的一些交流,我对实习还是比较期待,对于将碰到的困难也有一些准备。不过,在我实习的第一个月,还是经历一些心理波动,原本面试的是Q部,不过到岗的时候正好C部缺人,所以就和小组的同学都被安排过去,现场操作的很多细节和学校学得不一样,而且这一周正好客人爆满,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酒店也只在中午相关空闲的时候给我们进行了两次简单的培训(我现在自己负责培训这块,把这个给加强了)。随后的三个月,岗位一直没变动,没有出现我们期待的轮岗,中间跟老师沟通,学校跟酒店协调了,后面我作为组长也被安排到其他部门进行轮岗。说真的,我觉得这半年的经历对我的帮助很大。

上面的案例虽是个案,但却真实反映了酒店、学生以及学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1.人才培养措施落地的困境

大多数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经过办学前期的积淀后,往往在寻找合作伙伴的阶段,都具备给学生挑选能够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优质酒店的能力(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为例,本科学生在实习阶段,对应的合作酒店均为国际知名连锁酒店集团),在与酒店进行沟通时也提前说明实习的目的、工作以及培养需求等,并在实习协议当中用对应条款的方式落实。

但在学生到达实习岗位后,酒店作为人才市场的需求方,往往在潜意识里把实习当作“廉价劳动力”,而不是未来酒店业和自己酒店集团的主要人力资源。出于实际岗位的人力紧张和这些实习生未必成为自己员工的,酒店往往在实习期间只给实习生安排一个固定的一线服务部门和岗位。虽然事先和学校就实习期内多进行岗位轮换得安排进行过沟通,但负责招聘的人事部门往往迫于一线部门人力资源紧张而默认这种固定岗位的情况,导致学校的实习设计未能完全实现。学生在实习中没有轮岗机会,特别缺少对应管理岗位的实习。学生在这种重复低技能的实习状态下往往会碰到“实习墙”。这种工作在新鲜感消失后往往容易让实习生产生倦怠心理,特别是在长达1-2月后工作后仍然缺少对应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会使得实习生觉得实习收获很少,未能完全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专业人力资源潜流失的迷思

上述实习经历还带了一个结果,就是本行業的职业吸引力减弱,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进入本行业的比例不高。毕业生Z在接受访谈中,谈了自己的选择:

应该来说,我们的实习和很多专业比起来是比较扎实。这种扎实的实习的确帮我们加深了对酒店业以及服务业的认识,不过在实习中,我们的确也有一些疑惑或者说是不舒服吧。一方面是我们酒店除了我们,还有其他学校来酒店实习的同学,有高职的,也有中职的,不过酒店在安排岗位的时候并没有进行分类管理,安排岗位还是看岗位,看上班时长,这种的岗位一视同仁、绩效一视同仁看似公平,在当时的我们看来还是些令人泄气的,感到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这个行业一开始一定得从基层做起,而我们的实习生身份也限制了我们晋升的可能,想到工作的强度以及要再次从基层做起,所以毕业时,我们宿舍只有两个同学选择了这行。像我这样也是去了其他行业转了圈,觉得还是这个行业好,于是又回来了(笑)。①

从某种程度而言,学生在酒店的实习过程未能形成正面激励效果,未能将行业人才储备有效转化为专业人力资源,这也是我们与境外酒店业的一个区别,也成为这个行业一直缺少专业人才的现象。

3.实习基地管理的缺位

由于校企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企业又有自己的运作规律和利益驱动,导致学校对校外实习基地的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控制,实习基地管理成为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难点和盲点。在学生实习期,学校虽然也有对应的机构和指导教师积极和酒店进行联系,通过实地、电话和网络等形式及时掌握实习生的状况,在加强与酒店的沟通的频率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总体上,学校对实习基地管理被迫留于粗放、散乱、随意的状态。尽管各学校在操作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制定了学生管理制度,签订了与基地的合作协议,但对企业提供实习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始终薄弱。对企业实施有效管理、使其按照学校目标提供学生实习资源成为高校应用型专业,尤其是旅游院校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显然,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学校与酒店企业合作的产物,对学校来说属于“外部资源”,也是“不可控资源”,〔16〕而酒店作为企业,其核心利益是经济性的,在现有“利益共享”的模式下,酒店、学校和学生对于校外实习基地的目标并不一致,使得三方对实习各有所求,未能实现利益的真正共享,这也让我们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三、利益共创:新常态下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的发展正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加强利益相关者管理,改善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应成为高校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创新的根本目标〔17〕。应用型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实习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共创企、生、校实习利益新型互动模型,解决多年以来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的利益矛盾。

1.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做好专业人才培养

在应用型专业学科中,校外实习基地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校内教学环境无法替代的功能。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的内容是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应的管理活动就是使组织有限资源最大效用地发挥作用以实现目标。因此,利用好校外实习基地有利于社会资源在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中发挥作用。

我们可以在校内课程中提前引入酒店资源(包括优质网络课程和成功人讲座等),将酒店的管理服务标准提前呈现给学生,缩短学生未来熟悉酒店的时间,推动学生成为“管培生”和企业骨干,成为未来长期互信互利的基石;同时鼓励引导老师积极进入企业挂职锻炼,特别是教师课题研究、学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进入企业完成,实现真题真做。

2.优化专业人力资源,推动核心人员培养

学校和酒店应在实习指导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应配备业务熟练、对行业认同度高的员工作为实习生的指导实习老师,运用丰富的业务培训以及定期举办带有企业文化的交流会等各种方式来对实习生进行管理与引导,促进他们对酒店行业的职业认同感和主人翁认识,并尽可能打通内部沟通协调环节,为学生提供轮岗机会。酒店在与学校合作时不能只考虑简单劳动力的补充,而是应定位于长效合作,增加学生对行业的认可,并选取在实习中表现比较突出同学进行重点培养,成为酒店的储备干部,成为未来校企沟通的桥梁。

事实上,现在的90、00年后的大学生,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不能吃苦,这点其实不是他们不喜欢或毕业后没有选择酒店业的理由。恰恰相反,他们不怕吃苦,但喜爱张扬特性,期望付出得到认可。所以,需要积极引导同学们保持一种“要有从基层做起”的心态,并提前分析解决实习中将要碰到的难题,多进行正面鼓励,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多增加他们对行业的认同。

3.加强对实习基地的有效管理,实现淘汰退出机制

对外部教育资源的有效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科学化管理的体现。从目前高校应用型专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状况来看,每类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营特点、利益需求和市场成熟度,由此带来用人时间、用人方式、合作态度、合作模式的差别,相同企业类型由于管理风格、企业文化不同也造成合作的差异,这些问题给学校实习管理造成很大困难,无法统一要求,无法同步指导。

一方面,我们应根据新形势、新业态重新制定和完善校外教学内容、基本制度以及管理流程,实现对校外教学资源的管理规范、管理过程的指导与控制,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实习管理体系,特别是利用学校完整的酒店校内实习场所和条件,推动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提升专业育人质量。对于前期合作良好的企业继续加入深入共建,对于无法兼顾三方利益则实行淘汰退出。另一方面,推动产教融合不是学校或企业成为对方的附庸,而是要我们融合出一个新的教育实体,创新办学的体制和理念,让我们教育引领企业的标准、引领企业的流程;让企业按照我们的培养目标,用学校的话语来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参 考 文 献〕

〔1〕弗里曼.〔彦华,梁豪,译.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约翰·亨利·纽曼著.大学的理想〔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5.

〔3〕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8

〔4〕胡赤弟.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教育研究,2005,(03):40-48.

〔5〕李福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大学管理体制创新〔J〕.教育研究,2000,(07):36-39.

〔6〕鹿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邏辑〔J〕.中国高等教育,2015,(03):38-40.

〔7〕黄国良,谢雨萍.酒店管理专业(高职专科)培养目标分析及改革实践〔J〕.旅游论坛,2004,(01):90-96.

〔8〕罗清德,蔡平.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91-93.

〔9〕范智军.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8):18-20.

〔10〕何立萍,许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实习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11〕黄薇薇,周海燕,沈非.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2011,(01):85-88.

〔12〕彭惠军,黄翅勤.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J〕.市场论坛,2013,(02):93-95.

〔13〕汪颖达,朱红兵,朱国兴.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酒店实习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6,(01):123-127.

〔14〕孙韩,王文锋.基于学生视角的酒店实习效果优化研究——以九江学院酒店管理专科为例〔J〕.祖国,2016,(22):143-143.

〔15〕尹乐.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旅游专业酒店实习研究——以滁州学院旅游专业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2):143-146.

〔16〕张青,袁宇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校外实习基地规范化管理——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27-31.

〔17〕张燚,张锐,高伟.高校利益相关者意识与行为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9,(05).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利益相关者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