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化学享受成功

2020-10-20 07:14何秀洁
西部论丛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会学习实验探究

何秀洁

摘 要:本文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论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活动中学会学习,让学生利用实验进行认知和探究,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关键词:学会学习;实验探究;知识情景化;爱上化学

化学作为初中学生的主要基础课程,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起到至关作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验的特殊功能,倡导质疑、民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

一、首先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导入往往仅几分钟,但却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的起始环节。在不断地实践和学习中,我认为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以下几种方法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化学魔术导入法。用化学魔术引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把新课推向高潮。如:在讲解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这节课时,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先用白纸叠好一朵白花,然后把酚酞涂在花上。上课开头就可以给同学们变个小魔术,在白花上喷上一种神水能让白花变红花,在学生的期待中,把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喷在了花上,白花瞬间变为了红花。学生一片惊呼,兴趣很浓烈,都想尽快揭开这个奥秘,所以他们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了新知识的探索。2、有趣的故事导入法。很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也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住,通过他们仔细的听这个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浮躁的心理静下来转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好处的。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通过讲述死狗洞的故事: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学生听到这样有趣的故事,都感到十分好奇,都急着要找出其中的“杀手”。这样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3、实验导入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中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例如: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师一上课就可以把【试验2-2】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试验2-3】硫和木炭在氧气里燃烧;【试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三个试验进行演示,通过学生平时见不到的现象,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二、将“知识情景化”让学生的知识从课堂中来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曾经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们每天上学很辛苦,我们学的知识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会有用吗?我说当然有用,并且举出了很多例子。我想,只有学生认为学习知识是有用的,他们才会认真地学习。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尽量的理论联系实际。

例如化学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一节时,在理解燃烧条件与如何根据燃烧条件灭火时,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先把部分课堂实录摘录如下:

【实验】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想一想燃烧需要那些条件?现在请先请前三组的同学做三个分组对比实验。

①水与酒精点燃对比。②蜡烛燃烧与被烧杯罩住的燃烧对比。③木条与煤块点燃对比实验。

【教师】通过实验现象你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1】酒精能燃烧而水不能燃烧。水是可燃物。燃烧需要可燃物。

【学生2】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燃烧一下就熄灭了,而不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继续燃烧。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学生3】木条比煤块容易点燃。燃烧与温度有关。

【教师】很好。同学们都很认真观察实验,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做实验。讨论燃烧需要那些條件?

【教师】演示实验7-1,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

【学生4】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学生5】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学生6】可燃物、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时的最低温度)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教师】出示教具,强化条件。教师通过对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的拼合演示,让学生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为后面的灭火原理作好铺垫。

【视频】让学生观看身边火灾的一些图片。

【教师】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学生自然想到,应该如何来灭火?

【实验】教师出示八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每组推选2名同学,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运用吗?然后进行成果交流,评分。此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

【教师】综合学生的方法和实验7-2,归纳总结出灭火三种原理。

【学生7】小结原理。

【教师】教师强调:不是降低着火点。

以上是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实验探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充分讨论、对实验原理进行严密的推测,结论一目了然。我感到学生的求知欲高涨,思维活跃,将知识情景化,让学生在学习化学同时学会学习。

三、化学学习在课堂上习得知识的结论同时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

在上《常见的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节时,我这样设计:首先,初探中和反应。其次,在探究中和反应;再次,自主合作探究。

在中考复习时如:如何鉴别食盐和纯碱

【教师讲述】食盐和纯碱是生活里的常用化学物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从外形上看,二者极为相似,难以区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它们。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学生讨论】根据食盐和纯碱的不同性质,有多种方案鉴别它们。如:物理方法、手摸、口尝、观察是否潮解等。再如化学方法:用稀酸溶液(如稀醋酸、稀盐酸、稀硝酸等),碱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等,盐溶液(如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等)优化答案时,选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简便为最简方案。

【探索设计】

方案一:分别取白色粉末少许置于容器中,过几天后,有潮解现象发生的原样品为食盐,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纯碱。方案二:用口尝两种的白色粉末,有咸味的原样品为食盐,有涩味的原样品为纯碱。方案三:用手分别蘸取上述溶液少许,有滑腻感的原样品为纯碱。方案四: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稀醋酸(或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有气泡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方案五: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方案六:分别取少许样品置于试管中,倒入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碳酸钙、碳酸钡溶液等,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样品为纯碱,无明显现象的原样品为食盐。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积累来实现知识的建构,这样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为素质教育打好基础,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课堂不应是学生复制知识的加工厂,而应成为展示他们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舞台。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柳州市教育局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C],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学会学习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长柄V形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对钢铁吸氧腐蚀过程的实验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学会学习”目标的达成研究
关于高职高专文科(政法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报告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困扰探讨
“学会学习”理念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