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让孩子“玩好数学”

2020-10-21 05:07徐云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效兴趣

徐云平

摘 要: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孩子的学习完全脱离了“玩”,那么他就会觉得“读书是一件枯燥无味的苦差事”。所以,我们的课堂如果能充分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就能走进我们千呼万唤的“高效课堂”了。

关键词:玩好数学 兴趣 高效

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兴趣是创造出来的,学习的时候,应该在兴趣上下功夫,而不是在进度上下功夫”。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学”,能“乐享课堂”呢?

玩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好玩的事情总是兴趣盎然,即使遇到挫折,也百折不挠。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玩中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玩中发现数学的奥秘,笔者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一、玩中学习,给孩子“玩”的机会

1.需不需要“玩”

下面以《认识时分》中教学“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为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黑板上贴一个白色大圓盘,用黑色彩笔标出大格线,红色彩笔标出小格线)

师: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掷骰子走棋盘”的游戏。请听游戏规则:男生一队,女生一队,这里是起点(手指着),按照这样的顺序走(手势顺时针顺序),每队3次机会以后,走得远的那队就赢。在游戏的过程中遵守纪律、发言积极的小队还有奖励哦。(师请男、女代表各一名到前面来掷骰子。)

第一轮:女生掷出了3大格。老师请她在黑板上将红色磁铁从起点移动了3大格。(红色粉笔板书:大格)

第二轮:女生掷出了1大格。全体女生作记号。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儿童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离不开直观形象和动手操作。教学实践也证明,游戏能促进思维的活动,动作的内化。因此,让学生在游戏中做数学,可以有效地促进认知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但并不代表所有的教学都离不开游戏,我们得先考虑是否需要“玩”。本课教学中,大多老师会把目光集中在“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体验1分钟和“1时=60分”上,往往忽视了这些知识的前提:对“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的“慢镜头”展开。可是教学中,学生不是要将“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这一知识点熟记于心,而是需要建立在自己经验基础上的理解。事实上,如果不帮助学生打好“如何算分针所指的数字代表多少小格”的基础,学生在应用阶段是很容易出错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积累算小格的经验呢?只有活动才能实现。这样的游戏活动,巧妙地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学习难点,不再为不认钟表而苦恼了。

2.如何有效“玩”

教学得从学生熟悉的感性材料入手,而圆圆的钟面就像学生玩的棋盘,因此笔者想到了学生喜欢的游戏——“掷骰子走棋盘”。但是笔者否定了通过电脑操作完成这一系列的活动,而是动手制作了一个非常大的棋盘贴在黑板上,并现场掷骰子。虽然现场操作会出现很多偶然性,但是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极性非常高。

就在笔者为自己设计了“恰当的情境,使之成为促进学生主动获取操作经验的催化剂”而沾沾自喜时,笔者又发现在黑板上的棋盘上,掷一次骰子最多只能让一个学生操作(不出错的情况下)。其他学生只能通过眼睛观察而没有动手实践,这样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再加上学生个体之间感悟数学水平的差异本来就比较大,部分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所获得的经验就会更加模糊和单薄。所以说,并不是学生参与了这样的集体活动,就一定能获得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

那么,如何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呢?笔者考虑让每桌的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棋盘(通常同桌是一男一女),当掷一次骰子后,全体同学都参与到移动格子的行列中来。这样就不着痕迹地让所有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3.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好玩的研究情境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共有30枚,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枚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纸币。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枚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纸币亏不亏?为什么?笔者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枚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枚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枚1角就是1元,30枚1角就是3元,所以30枚1角和3元是相等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枚1角就是1元,1元等于10枚1角,1元=10角。

二、玩中学习,给孩子“创造”的机会

无论是生活中的经历、还是学习中“玩”的经历,对于学生基本经验的积累是必须的。但仅仅有经历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数学思维,将活动所得不断内化和概括。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笔者有着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解决5个问题:(1)从哪儿到哪儿是1大格?(2)1大格里有几小格?(3)棋盘上一共有几大格?(4)从起点到现在一共有几小格?(5)棋盘上一共有几小格?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学生既在操作中思考,同时又在思考中操作。当讨论第(4)个问题时,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算小格的方法,而这些算法只有实际操作过的学生才会有深刻的体会。在此基础上研究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时,学生的回答更精彩。之所以精彩,不仅源于前一个问题的铺垫,更源于“玩”之后的领悟和转化、思考和创新。在这样的学习活动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经验得以改造和提炼,使孩子的数学活动经验从低到高层次生长。

正如布鲁纳所说:“游戏活动是生命的自由表现,它是生活乐趣”。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在我们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必要的游戏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游戏中,才能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猜你喜欢
高效兴趣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