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深圳赶深圳要思变求变

2020-11-15 22:56
山东人大工作 2020年4期
关键词:干部队伍作风青岛

青岛市委部署开展“学深圳、赶深圳”以来,先后安排了两批体悟实训人员赴深圳学习实践。如今,“学深圳、赶深圳”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一致行动。放眼全国,近年来学深圳的城市不乏先例,比起学什么、赶什么,怎么学、怎么赶更为关键。笔者认为,对于如今迫切求变的青岛,应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变求变。

思想上要进行彻底的革命。深圳之所以能在原先贫穷落后的状况下杀出一条血路,探索出改革开放的路子,首要的就是思想上进行了天翻地覆、凤凰涅槃式的革命,打破了根深蒂固的“老框框、老套路”,洗去了头脑中岁月积淀的浮尘。追寻足迹看深圳,放大坐标学深圳,同样在青岛也迫切需要进行一场头脑风暴和观念变革,开启改革强势崛起、攻坚强劲发展的新革命。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青岛的发展,并作出重要指示,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的相继落地,青岛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舍我其谁的胆气和勇立潮头的气魄,坚定解放思想,发起自我革命,实现自我超越,不断提高改革的思想力,激发思维的创造力,树牢市场化、法治化观念,以更加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视野和追求,奋力趟出青岛发展的新路子,打开青岛发展的新局面。

能力上要紧而又紧地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证明,坚持改革创新与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紧密相关。深圳速度、深圳奇迹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干部队伍的改革创新能力、改革发展素质和追梦圆梦本领。青岛市委提出打造“三化一型”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组织力执行力,实际上就是发出了升级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动员令,吹响了大抓干部队伍建设的冲锋号。实践告诉我们,一座城市要崛起,离不开卓越的决策者、有力的执行者;一个人要作为,离不开过硬的本领、精湛的技能。面对征程中的一道道现实“考题”,每一名干部都要保持破解“本领恐慌”的自觉,不断在改革的浪潮中增才干、寻对策、补短板,锻造能担当、善担当的肩膀。地方人大机关承担着为常委会、专委会决策提供服务保障的职能,其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强弱,事关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履职的大局。因此,广大人大工作者更应该拓宽视野,提高闯难关、解难题的能力,争做精通本职、胜任岗位的排头兵,争当独当一面、堪膺大任的尖刀兵,努力为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上要积极主动地增强。责任催生动力、迸发激情,有多大的舞台,就要担当多大的责任,付出多大的努力。深圳的高速发展是各级干部群众迎风踏浪、拼搏奋斗出来的。一滴水看似微不足道,但更多的一滴水汇聚起来,必定成为江河湖海;一个人发束光看似微弱,而如果成千上万束的微弱光聚集起来,必定可以照亮天空。所以,我们要充分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背负的使命、承载的担当,自觉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意识,自觉树立把日常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常的观念,自觉强化把岗位职责履行好就是不平庸的理念,心中时刻想着责任、装着担当。而今,青岛的改革发展处在黄金路口,箭在弦上时不我待,急需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守好阵地,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围绕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聚焦打赢十五个攻势,紧盯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打最苦的战斗,奋楫争先、闯关夺隘、一路前行,努力为推动青岛的高质量发展头拱地、往前冲,共同营造改革的大气场。

作风上要脚踏实地地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干部的作风形象、精神状态,决定着干工作、谋发展的成效。40多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把改进作风和服务发展紧密结合,不断为改革开放事业注入澎湃动力。当前,青岛的全面深化改革春潮涌动,更需要广大干部强化敢担当和干实事的好作风,书写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时代篇章。去年市委出台的“学深圳、转作风”20条意见,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引领干部提升境界、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广大干部要始终牢记为民宗旨,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改革需要什么,党委号召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扬起攻城不怕坚、攻坚莫畏难的风帆,划动真抓实干、勇攀高峰的船桨,心无旁骛谋发展、勇往直前抓落实。尤其是要当好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和“双招双引”等重点工作的“店小二”“孵化器”,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放在改革上,把时间投在落实上,凝心聚力、全神贯注地为开创青岛发展的新局面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作风青岛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珍惜“主动干”干部
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功
持续保持作风建设在路上的韧性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An analysis of “love” in Sons and Lovers
让作风建设一直成为“热搜词”
谈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对策
邓小平干部队伍廉政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