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2020-11-17 02:19韩桂欣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韩桂欣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来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阅读教学为基础,更加深层次地挖掘生活中和学科中具有思维能力的素材,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出思维素材所带来的意蕴。阅读教学与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融合,可以使学生成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關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阅读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学内容,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往往太过注重基础知识,而忽视了阅读技巧和文化素养。此种初步、基础的学习并不能保证学生的高效率学习,肤浅的学习难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应用能力,也就无从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跨学科思维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以文本作品展开的,而语言文字是人类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载体。一方面,文本是人类表达自己情感的工具;另一方面,文本也是展现作者语言表达能力的窗口,从更深层次来看,文本也是作者思维的反映,这些东西并不是纯语文的内容,有很多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所以语文阅读也往往会涉及多种学科,哲学和数学的思维也往往需要通过文本的形式进行表达,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既要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又要体会到作品中所蕴含的特殊情感、哲理思辨。

二、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在生活中探索

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多样的、有活力的。不止理工学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产生有效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学科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学会享受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当自己与其他人发生争辩的时候,逻辑性的语言就是我们最强有力的武器,而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好自己的语言,使表达更具有逻辑性。如,教师在教《草原》这篇文章的时候,因为文章中出现了较多和草原相关的比喻句式,这种描写方式虽然让文字变得更加的优美,但是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困难,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草原的图片或者是纪录片视频,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阅读与生活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如果带着文本去感受生活,就会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对人类文明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对于此类文本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基于不同语境会有不同的理解。阅读学习讲究多方面技巧,有时不仅是明确词语的具体概念,还要将其带入具体的语境情节当中,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明确作者在此处用词的意图。国内外文化是存在较多差异的,面对陌生的文化语境,我们经常会有领会错意思的时候。这更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国际性的视野。将眼光放到未来,时代的进步需要创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教师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开阔视野,传授学生更多国际化的知识。

2.要勇于跳出学科范围进行研究

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特定的学科当中,而应该跳出学科的圈子,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最高标准,发现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忽视的思维培养素材。例如在教《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文本分为几个板块,学生自己去选择模块,然后根据选择的内容制定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资料的搜集,对自己搜集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加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关于乌鸦的知识。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会花费较多的时间,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模式更能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此时,阅读教学已经走出了文本和学科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可能。

3.将有难度的问题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教师在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往往会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事物间的分析和比较,找到不同事物间的共性,这样一些东西就很容易理解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需要借助探究性学习,比如一系列的科学小实验来加强引导,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实验的结果来进行学习。

探究式学习里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实验学习。在实验课程中要利用一些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要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思考,到达语文与科学完美的结合。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有一个预期的目标,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语文课前的准备工作充分考验了教师的各项能力,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思路有一个明确的把握,课堂的讲解应该有清晰的流程。对于一些实验操作流程,教师可用PPT进行演示,这样可以方便学生看清实验的步骤和器材,更容易理解。

4.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全球化带来的不同文化间的密切往来打破了国与国的界限,孩子们接触外语的时间越来越早,对外国语言的掌握越来越熟练。但尽管如此,还是会出现汉语式的英语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学生摆脱不了传统的语言模式。在阅读作品时也是如此,我们往往会对人物的性格特征多加观察,但却很少有人深度挖掘作品中的思维品质。语文阅读教学也往往以挖掘人物情感为主,很少提及思维品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品质也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在阅读中要强调国际化,不应该仅仅将思维放在传统的审美内容上。由此不难看出,课程的开展与教材的解读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教师的重视,做好文本的深度解析,在解析时要考虑到学生整体的文化基础和理解情况。在平时,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了解学生的各种看法。如果教师没能做到对课堂的有效掌控和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就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在降低教学效率的同时,还会使阅读教学无法体现应有的作用。

5.拓宽阅读范围

当师生跳出固有思想的束缚,带着国际化的视野走进生活以后,语文教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因为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有包容性的,它涵盖的知识面很广,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也不以提高学生短期的学习成绩为终极目标。学校教育一直致力于将学生打造为“完整的人”。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语文课堂的延伸,除了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还要让学生学到科学、历史和哲学。比如在阅读与南极、北极相关的文章时,学生没有见过南极和北极,有的也没有见过企鹅,无法想象南极的环境和企鹅的生存状况,而文章提供的文字信息十分有限。这时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去动物园观察企鹅的生长环境和生存状态,了解企鹅是如何在寒冷的条件下生活的,是怎么捕食的。通过实际的观察,对照文章的内容展开讨论,既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能强化了他们的想象能力,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里的知识;课后作业,也可以要求学生用互联网搜索自己所需的资料信息,拓宽知识面。

总之,阅读教学与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提炼主题,挖掘思维因素,展开主题教学,也可以借助有效的拓展延伸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在保障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有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探析》,《学周刊》2020年第15期。

[2] 顾婷婷《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华夏教师》2020年第5期。

[3] 兰英霞《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甘肃教育》2020年第2期。

[4] 刘芳《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名师在线》2019年第34期。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