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普遍二孩”政策实施的促进措施

2020-11-18 15:25湖南软件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适龄托育二孩

■付 睿/湖南软件职业学院

随着政策的实施和进展,很多人持不同的对待态度。有的积极回应,意愿强烈、有的驻足观望,犹犹豫豫、有的平平淡淡,视而不见。究竟是什么制约了“普遍二孩”政策实施的现实回应,应当如何解决,值得我们思考。

一、“普遍二孩”政策实施现实回应的制约因素

(一)生育养育成本日益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成本也不断上涨。一方面,普通家庭一个孩子的生活费用和家庭日常开销,双方父母的赡养费,再加上0—3岁婴幼儿期间的二孩的看护照料、食品、用品等日常费用的考量,面对生育养育二孩的选择,不少家庭都会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感觉。另一方面,年轻人面临买房、买车的刚性需求,不仅有房贷、车贷压力,同时还承担抚养小孩,赡养老人的经济压力。时下社会更加注重生育养育质量,为养育孩子投入的教育、照料的成本将更高。如果生育二孩,就会无形中导致抚养费用呈现双倍增长,他们自然就会将生育需求延后考虑,推迟生育二孩或考虑不生育二孩。现阶段,适龄生育二孩家庭大多数是“80后”,“90后”的“双职工”家庭,他们在生育养育二孩时还需要面临婴幼儿期的看护问题,学龄期的教育和培训问题及医疗问题,以及未来接受高等教育的投入问题。因此,基于时间成本、教育成本、看护成本等诸多因素的考量,他们在面对“普遍二孩”政策的回应就显得很平淡。

(二)就业晋升压力不断凸显

首先,生育养育二孩的女性需要经历孕产期,哺乳期,导致其在两到三年内,无法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导致性作为资源时能够创造的收益降低,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必须根据政策规定来承担这过程中带来的额外成本。基于这个原因,企业在招聘时的意愿会更多倾向于男性工作人员。一些用人单位,会考虑设置聘用和晋升的基本条件来加以选择和限制,使得生育养育二孩女性无形中错失就业和晋升的机会,也是导致有生育养育二孩意愿的女性放弃。其次,为了不断适应职场需要,“80后”、“90后”家庭的年轻父母们更愿意通过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拓展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职场能力,以期获得晋升的机会,增加经济收入,也使得他们暂时不考虑生育养育二孩的计划。再次,女性生育二孩的最佳生育年龄几乎同女性的职业晋升最佳时间相重合,是要选择升职还是选择去生育二孩,大多数女性都有“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顾虑。选择了生育二孩,就意味着放弃晋升的机会。最后,由于职场竞争压力大,“80后”、“90后”需要利用年假或其他长假期,通过旅游或做公益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释放来自职场的巨大压力,以达到最好的工作状态,这就与生育养育二孩会占用较长的时间形成了不可回避的矛盾,在权衡利弊之后,会考虑延后生育二孩或不生育二孩。

(三)传统观念的改变

我国在实施“普遍二孩”政策之前,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随着独生子女计划在不断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适应并满足于养育一个孩子带来的快乐,认为独生子女可以获得来自双方家庭更好的经济支持,可以享有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对于部分“70后”适龄生育家庭,男女位置逐渐趋于平等,他们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对重男轻女这一观念已经有重大改变,不再关注孩子性别,更注重为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生育、养育和教育质量问题,希望家庭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一个孩子身上。因此,对于独生子女的生育观念比较根深蒂固,人民群众的生育观念较以前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家根据我国国情,生育养育二孩的观念,还需要时间去给在人民群众中大力宣传,加强人们对人口结构调整,社会结构优化,改变生育观念,增强生育意识,正确认识和积极响应“普遍二孩”政策。

二、“普遍二孩”政策实施的促进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使“二孩”政策得到认可

政策认可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长期地开展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政策实施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例如采用街道公益广告宣传、网络媒体宣传(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制作政策解读微视频宣传、报纸书刊宣传,以及通过社区组织的政策专题宣讲,社区计生政策晚会或联谊会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政策解读和推广。一是通过加大宣传引导人们明白“普遍二孩”政策与每个人自身的未来发展都密切相关,明确“普遍二孩”政策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储备人力资源,同时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此外,也是为了使家庭结构合理化,促使家庭更好地与国家与社会协同发挥作,进而优化社会结构,缓解我国的养压,同时也将减少未来失独家庭的出现。二是通过加大宣传,使人们明确“普遍二孩”政策的实施将会打破原有“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单一的状态,家庭成员数量的增加使家庭成员角色层次丰富,家庭关系立体化,形成血脉相连的亲属关系,有利于促进形成强烈的情感认同,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使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家庭成员能更好地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三是各地计生部门应与社区协同联动,通过组建政策宣讲团队在社区开展政策解读专题讲座、微课宣讲或主题文艺晚会,运用更贴近适龄生育群体心理需求的相关案例和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来解读相关政策支持,解决他们对于生育“二孩”的各种困惑和担忧,使“普遍二孩”政策得到认可。

(二)积极响应“二胎”政策,完善相关的管理条例

由于人口结构问题、性别比例问题、老龄化严重、未来劳动力不足的原因。国家响应号召去生二胎,是顾及到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考虑人口的结构,性别的比例,劳动力数量的变化、生育率的水平。积极响应“二胎”政策,完善相关的管理条例。

例如,湖南省政策规定将女方产假延长至158天。这就为女性恢复身体健康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删除了对独生子女进行奖励的规定,引导适龄生育家庭积极响应“普遍二孩”政策。规定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用减税的方式来鼓励生育,比如,自2019年起个所得税中将把“子女教育指出”列入专项附加扣除。亦可以尝试对两个孩子的家庭减免部分个人所得税。这样的宣传和鼓励措施,使得一些适龄生育家庭打消了顾虑,尤其是中等收入的家庭。医院、妇联、用人单位和学校等积极配合政策落实工作,同时,还提供了更多的服务跟进,比如给予了二胎的部分补助,孕期产检实行部分免费。单位按时缴纳生育保险的在职孕妇,可以依据相关规定领取生育津贴。部分单位还会给予营养补贴和一次性补贴,这些根据当地政策所发放。很多女性担心自己在怀孕以后会失去工作,或者是被调离岗位。自己如果休了产假,还会被降低薪水。对此,国家也提出相应政策,比如在确定怀孕后可以申请产检,在工作单位还可以申请减少夜班或劳累工作。产后有六个月的产假,公司不可以以无法适应原来岗位为理由辞退女员工,并按国家法律规定,给哺乳期女性提供哺乳时间和哺乳场所。用人单位要保证女性在怀孕和分娩结束后,都有再次回到自己岗位的机会、各个企业和单位要延长女性怀孕休产假的时间和国家在相关慈善机构投入资金来建立免费的托儿所和育儿所,以更好地解决二孩的看护问题。

(三)服务跟进,不断稳固二孩成长需要

第一,在“幼有所育”方面不断进行新尝试,增加幼儿托育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在社区兴办中小型幼儿托育中心,突出家庭定制型服务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看护形式,比如上门看护,全托看护,半天看护,周末看护等以满足众多适龄生育家庭看护教育二孩的强烈需求。同时,努力优化现有公共托育服务供给,增加二孩家庭中,大孩的课业辅导服务项目,提供价格优廉的全方位看护和教育服务,不仅能解决二孩的看护问题,还能解决“一孩”解决人们养育二孩的后顾之忧,以引导大多数有生育意愿的家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去生育二孩。第二,依据以人为本,健康成长的理念,引进具有教育教学从业资格和服务业职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组建托育师资队伍,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托育教育教学服务,为适龄生育家庭解决生育养育二孩“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第三,积极引导社会慈善力量和慈善机构参与幼儿托育服务的投资和建设中来,使得资金的投入得到保障,缓解公共托育服务的供需矛盾。第四,建立健全健全有关公共托育服务的法律法规,以确保幼儿托育服务质量有保证,确保享有幼儿托育服务家庭的合法权益,进而激发全社会的力量,推动“普遍二孩”政策的深入贯彻和落实。

总之,国家实施“普遍二孩”政策的目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调整我国人口结构,优化社会结构,促使人口出生率与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相匹配,我们不仅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使“普遍二孩”政策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还要进行相应政策的倡导,跟进相应托育服务和家庭服务,以减轻适龄生育家庭“二孩”的抚育负担,使其有更多的生育意愿,并能够在主观上积极配合,进而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真正使“普遍二孩”政策落地落实落细,行之有效,以推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适龄托育二孩
做好托育,关乎国之大计
给单身者“算命”
网游适龄提示不能只是提示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公共托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数字
全面两孩政策下我国托育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孩政策”背景下宁波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现状与对策
普通学生家长对适龄听障儿童入学态度的调查
高龄孕产妇与适龄孕产妇围生期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及妊娠结局分析
成本高,许多夫妻放弃“二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