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辅导员工作视角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2020-11-18 15:25白艳丽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白艳丽/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努力奋斗。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这一论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指明方向,在大学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辅导员是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

一、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实体,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有之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让大学生准确把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及民族关系是认识前提;二是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和党的民族政策是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三是使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增强“五个认同”的核心;四是使大学生根植民族团结思想、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观念是牢铸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终目标。

二、辅导员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优势及制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获得巨大成果,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支撑。辅导员具备双重身份优势、掌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优势、教育连续性强的优势,有利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辅导员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优势

1、双重身份的教育优势

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辅导员具备双重身份,要求辅导员同时具备专业教师的“理”和管理干部的“情”,加之辅导员队伍年轻的特点使辅导员与学生交流互动更容易建立感情,双重身份使辅导员为辅导员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形成其他教师不具备的优势。

2、教育资源和途径广的优势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17年)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九项职责,职责决定工作任务,辅导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涉及工作内容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具有多维场域性和实时性,意味着辅导员掌握更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途径,为辅导员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丰富资源和途径。

3、开展教育工作连续性强的优势

辅导员工作贯穿学生大学生活全过程,具有其他专业课教师无法比拟的连续性优势。使辅导员易于与学生建立具有相处时间最长、沟通交流最多、日常联系最紧、相互了解最深特点的密切关系,为辅导员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持续提供动力。

(二)辅导员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约

辅导员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约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要求与部分辅导员素养不足之间的矛盾。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辅导员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以及政治学、民族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而现实中由于部分高校在辅导员选聘中存在重能力、忽略专业背景现象,导致辅导员专业背景呈现多样化;加之辅导员承担高强度的事务性工作,理论水平提升时间精力难以保证,导致部分辅导员在思想理论教育专业化方面的知识储备量远远不足。同时还存在辅导员队伍稳定性要求与队伍流动性现实之间的矛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长期的、复杂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不断巩固教育成效,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已形成成熟的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了解受教育者思想特点,队伍稳定更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

三、发挥辅导员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的现实路径

(一)铸牢辅导员自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铁必须自身硬,辅导员是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引领者和示范者,辅导员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态度、价值观等内在的、深层次的意识对学生的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辅导员自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牢固与否决定着开展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效性。这就要求辅导员要自觉提升理论素养,有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应通过专题辅导报告、交流讨论发言、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促进辅导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安排辅导员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同时要组织辅导员走出校门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体现出教育共同体引导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丰富辅导员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途径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许多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学生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等职务,承担如党课、团课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一方面传授知识,一方面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积极搭建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组织各族学生开展民族团结联谊融情活动,增进团结。注重挖掘民族团结模范典型事例,使其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运用先进网络技术让学生在网络中受到熏陶,让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具有时代感。

(三)建立辅导员实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机制

一要在辅导员“入口关”强化政治考察。辅导员担负的育人重任决定思想政治素养是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核心,在选拔中应明确政治标准,增加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背景的聘任条件,确保被录用的辅导员政治上可靠。二要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不断完善辅导员三级培训体系,增强理论积淀,提升教育能力,提升工作实效性。三要建立协作机制。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面广,涉及学校的各单位、部门,要在思想认识上统一,共同规划,协同推进。

(四)建设校园文化助力于辅导员开展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浓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校园环境氛围能够对学生思想和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外化为学生的言行举止。校园环境氛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是营造校园环境氛围,在校园建设、环境布置、校园宣传层面积极构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和文化的心理认同,引导学生树立“中华儿女”的角色定位。二是举办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彰显民族团结,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华儿女维护国家统一、追求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深化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民族团结的把握和认同促进中华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和文化大繁荣。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爱的共同体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