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品质维度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0-12-03 12:54福建省福清市实验小学李素兰
青年心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导图教师应文本

福建省福清市实验小学 李素兰

核心素养视域下,思维品质的培养为英语教学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思维与阅读密不可分,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重新定位了核心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通过预测情境、填补留白、优化问题、借助导图、再构文本五个方面,阐述思维品质维度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预测情境,启发联想性思维

预测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文本的欲望,有助于提取文本的基本信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插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文本情节进行预测,启发学生联想。

以人教版PEP《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中story time为例,文本内容主要讲述一只老鼠遇到蛇自救脱离危险的故事。阅读中,依据插图对文本情境进行预测,帮助学生提取信息,理解故事大意。如第二幅插图内容:Rat 为了自救,对Snake说:“I can do things for you.”教师抓住这一信息,引导学生以图促思,提问:“What can Rat do for Snake? Do you have any ideas?”带领学生进入角色,表达个人的建议,如:I can ride a bike. I can draw a picture for you. 等, 启 发联想,丰富文本内容。第五幅插图内容:Snake 看到一条河,戏弄Rat,说:“Can you swim?” 而Rat 回 答:“No! Don’t throw me into the lake, please.”教师抓住这一冲突点,提问:“Can’t Rat swim? Really?”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Rat 的处境,展开恰当的想象,预测可能发生的情景,激发思维。第六幅插图内容:Rat 安全逃脱。引导学生捕捉插图中两人的表情,提问:“Is Rat clever?”借助插图预留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提出独特的想法,挖掘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并教育学生遇事沉着冷静,学会克服困难,实现充实文本情境、体验文本情感的目的。

阅读教学中,预测文本情境,挖掘文本情境图中的思维契机,观察和推理文本的内容,不仅能吸收和内化文本语言,还能拓宽思维的宽度,促进学生联想性思维的发展。

二、填补留白,凸显发散性思维

填补留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助于理解文本的深层用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对上下文进行思考,并结合生活经验于文本留白处进行个性化的补白。

以人教版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6 How do you feel?中第一部分为例,文本内容主要讲述Mike 独自吃了Sarah 的一桶薯条,Sarah 很生气,向妈妈请教调节情绪的办法。文本内容出现了一个空白点:妈妈告诉Sarah调节坏情绪的方法,Sarah 继续问妈妈:“After that ... ?”教师抓住这一留白点,以文本留白处为切入点,提问:“If you are angry, what can you do?”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情节,学会缓解情绪,进行合理补白,如:While we are angry, we can listen to music. We can sing a song. We can talk with friends. We can read a book.等,借助留白之处,为学生提供表达个人想法的机会,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教学中,巧用文本留白,构建思考和想象的思维空间,合理补充文本空白的意境,不仅能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还能拓展思维的广度,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三、优化问题,激发广阔性思维

巧设问题,有利于检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多元思维的动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进程由易到难进行多层次设问,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以闽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story time Scared 为例,文本内容主要讲述动物们要坐船过河给熊猫过生日,大象跳上小船,小动物们受到惊吓的故事。教师根据故事的情节变化,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深入探究。阅读中,理解故事大意,提出事实性问题:What do animals want to do?检验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准确度;探究故事起因,提出分析性问题:Why animals are scared?挖掘文本信息,聚焦文本主题。阅读后, 推理故事结局,提出推理性问题:What happens to them in the end? 挖掘故事走向,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分析人物特征,提出评价性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Kangaroo and Elephant? 对他人观点提出质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发表个人观点,提出创造性问题:If you are kangaroo, what can you do?大胆表达个人感受,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学生在层层递进的多角度问题链中,使思维更加广阔。

阅读教学中,巧妙设计问题,解决不同思维层次的问题,探究文本背后隐含的意义,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搭建思维的梯度,促进学生广阔性思维的发展。

四、借助导图,提升逻辑性思维

借助导图,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文本内容,有助于为学生搭建语言输出的支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借助结构图示,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理清文本脉络。

以闽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Sports Day Part B 语篇阅读为例,文本内容主要描述一场正在举行的运动会场面。本课的文本内容较复杂,人物多,比赛项目和比赛细节各具特色。阅读中,教师通过问题链:who—what—how,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文本中的“主要人物、运动项目、比赛结果”等主要内容清晰地展示出来,突破阅读的层层障碍。读后,学生借助导图复述课文,语言表达更准确和连贯,语言输出更具体和完整。

阅读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准确提取文本关键信息,把握文本整体结构,不仅能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能力,还能提升思维的高度,促进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发展。

五、文本再构,培养创新性思维

文本再构,有利于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创新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文本主题,结合文本特点续编或创编文本内容,激发学生创造出独特的观点。

以人教版PEP《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1 中 story time 为例,文本内容主要讲述Zip 向Zoom 介绍日常活动的故事。故事的结尾情境是:Zip:I often watch TV, but this weekend I have a show. I’ll play the pipa. Saturday, at 12 o’clock. Oh, no!而此刻,插图中墙上的钟显示是11:30。教师抓住故事留下的悬念,提问:“What happened then?”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写一写接下来会发生的情景。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文本进行创编,如:Zip is late for the show. He is very sad. / Zip takes a taxi to the show. So he is ready for the show. /He does well on the show. All people are proud of him. Zip is very happy. He has fun this weekend. 等,文本内容得到深化和创新,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阅读教学中,创编文本内容,整合和拓展文本素材,重新架构文本信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和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延伸思维的深度,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核心素养视角下,思维品质的培养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改革的动力,也为阅读教学策略提供了创新的蓝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设计多样化的语言思维实践活动,解读文本的深层用意,以思维品质的提升来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和阅读素养的达成。

猜你喜欢
导图教师应文本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教师应如“水”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