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构建与思考

2020-12-27 21:09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空间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图书馆,安徽 合肥230059)

“空间再造”概念起源于2009 年意大利都灵市召开的国际图联卫星会议,会议提出了“作为场所与空间的图书馆 ”和“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两个主题,“空间转向”思潮对图书馆空间建设与服务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1]。国内学术界在吴建中等学者的倡导和引领下,对图书馆空间的多维讨论不绝于耳。关于图书馆空间再造,目前没有统一的定论解释,从字面可以理解为“空间”和“再造”的双重复合,即根据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应用、读者需求、服务转型等变化,通过对图书馆物理空间的重新创建,实现建筑空间物理性能的改变,如空间的面积、布局、装饰美化、设施设备配备,创造出适宜的空间环境,促使服务功能的创新,满足读者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2]。

近年来,随着我国图书馆界空间再造实践的不断加深,学术界给出“第三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信息服务空间、社会公共空间、文化休闲空间、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多元化的阐释[3],各类型图书馆相继通过空间建设和改造,以实践回应理论研究。本文以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基础,以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图书馆空间再造为例,挖掘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特点、资源融合和服务创新等问题,探讨基于空间和资源辐射下的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原则,并对丰富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提出建议和意见,以期提升新时期党校图书馆的职能定位,促进党校图书馆“四个建成”服务体系建设。

一、 我国图书馆空间再造理论与实践现状

笔者以“图书馆空间”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做主题检索,2009年至2019年共有相关论文3150篇,2017—2018达到研究巅峰,以“图书馆空间再造”做二次检索发现有论文145篇,通过对国内图书馆“空间再造”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总体来说,“空间再造”的基础性理论已经确立,一些应用研究方法清晰,内容较为翔实,从理论层面、实践研究、案例分析等多个层面揭示、反映了图书馆空间再造后的经验与成果。学者们在该领域做出了大量探讨,研究内容包括国内外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践案例、服务创新及启示思考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外图书馆空间再造案例研究,包括建设理念、方法及措施及经验总结研究。第二、服务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由空间再造引发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服务功能的拓展、服务路径的融合研究。第三、启示思考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内外图书馆空间再造对图书馆建设产生的分析与思考,探讨多学科背景下空间再造模式与结构变化。

国内各类型图书馆或借助新馆建设,或通过旧馆改造,利用空间再造逐步整合图书馆资源,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创新图书馆服务功能,提升馆员服务水平,显现图书馆成为新“空间”、新“场所”的巨大作用。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实践成就最为突出,高校图书馆通过空间再造优化馆舍,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对其他类型图书馆产生积极影响。随着空间再造理论与实践的日益丰富,也引发党校图书馆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关注,从文献内容分析,党校图书馆对空间再造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上的构建和设想,提倡应用“信息共享空间、第三空间”概念对党校图书馆进行规划和建设;部分研究论及我国省市级党校图书馆通过空间的重新规划布局,建成使用集理论学习、文化休闲为一体新空间的实践,如四川省委党校[4]73、上海市委党校[4]74、广东省委党校[5]、山东省委党校[6]、海南省委党校等图书馆[7],对党校图书馆在空间再造环境下业务的开展与建设有一定促进作用。

二、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存在的问题

党校图书馆与国内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及实践相较,仍显差距,存在以下两大突出问题:

第一,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缺少详实样本。目前,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此类研究最为深入丰富,党校图书馆因服务对象、任务、目标与上述图书馆存在差异,决定了其空间再造的理论基础不能简单参照其他类型图书馆方法论,要形成有效、特色化的党校理论和经验,主要依靠实践的总结和引导。目前国内虽有数家党校(行政学院)图书馆已建设图书馆新空间,但因群体效应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提炼和宣传,导致党校图书馆空间可供借鉴的详实的空间再造样本缺口很大,无法形成党校图书馆的理论特色和基础。

第二,缺乏对相关群体及要素的研究。当前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对相关群体的研究,如读者、馆员、社会乃至国家层面的辐射不足;研究的关注点仍局限于固有观念,未对空间再造形成其他要素,如资源、服务的深度挖掘,导致难以突破研究和实践的瓶颈。

基于此,笔者提出当前应采取理论积淀到实证考察的方法,加强对党校图书馆的空间再造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展开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探索,方可进一步完善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的体系,提升其研究价值及实践影响力。

三、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构建

2016—2017年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图书馆经过立项、筹建,依托校院专项资金,分别在屯溪路、望江东路两个校区原有图书馆阅览室的基础上重新改建,打造面积1000多平方米新空间——悦读空间,旨在为培训学员和教职人员提供集书刊阅读、电子检索、读书交流等为一体的图书馆新场所[8]。

(一)空间的精心规划和设计

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图书馆通过空间再造,以“悦”和“读”作为空间服务基调,以空间再造重新组织图书馆资源形式,以资源引领服务机制,以“读者自己到馆”变为“吸引读者到馆”为具体思路,期间经过三个步骤的精心规划和设计:一是根据党校图书馆读者特点,精心规划设计,探索建成一个既要体现党性教育特征,又具有新技术与环境美相结合的学习文化空间。二是为党校读者提供一个除教室、家庭和宿舍外的“新空间”,以优化资源配置、简化服务流程、创新阅读体验为目标,形成集馆藏资源、图书馆员、环境设施、学习体验等因素的充分集成,为党校信息资源建设、学科研究、智力支撑提供专业化支持。三是“悦读空间”由单纯的中文图书阅览室改造成为多功能集合空间,将空间分为报刊浏览、休闲阅读、电子检索、交流研讨、精品鉴赏、数字体验、文化沙龙、馆员工作站7个区域模块,形成集知识服务空间、学习休闲空间、交流共享空间等多服务形态结合的模式。

(二)空间的功能化布局

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图书馆空间再造突出党校特色,融入现代元素,重点是拓展空间功能,围绕读者需求服务。其中精品阅读区对馆藏中外名著、国学典籍、马列经典著作等精品图书近万册,报纸期刊百余种进行专题分类,功能为支持党校读者自主和多元化阅读需求。电子检索区集成图书馆购买和自建数据库资源模块,供读者检索、查询、下载,满足数字环境下读者查找检索电子资源,快速获取数字信息的需求[9]。馆员综合服务区通过集成化、智能化布局,方便读者借还、咨询,与馆员的及时交流。多功能研讨区是“静中有变”的学习沟通场所,满足读者科学研讨、会议交流、视频收看、教学演练等特色需求,实现空间、学习、研究及多媒体共享等功能。自由交流区布置在空间后段,格局舒展,营造适合交流的舒适氛围,设置主旨是希望图书馆为党校读者打造一个课余之外,缓冲压力、沟通交流、放松休闲的人文地带。不同空间对应特定功能又互相连接,多功能布局充分考虑了当前读者多方位需求,积极探索空间再造带来的全新体验,改变读者对党校图书馆功能的认知,实现阅读、学习、交流、研究、休闲等“一站式”空间服务。

(三)空间的全方位服务体验

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图书馆空间再造以“读者至上”为服务宗旨,通过“零门槛”“数字化”“协同化”服务吸引更多读者进入图书馆。悦读空间没有安装门禁刷卡系统,“零门槛”服务除吸引党校常规读者外,也接纳社会各类型读者自由出入。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配合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空间推进新技术、新手段、新产品的应用体验,配备自助检索机、报刊查询机、党校机构库、电子书借阅机等设备,并将此类设备集中于同一区域供读者使用。为完善数字化服务功能,空间还配备台式电脑,研讨间配备大屏幕显示器、投影和笔记本电脑 ,供单人或团体使用。图书馆还通过空间加强与校院各部门的合作,相继协助校办公室、进修部在悦读空间开展《新四军故事》《习近平在正定》等读书交流活动,举行以“敬业奉献”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开展了“听党话,跟党走,弘扬红色文化”活动。系列活动得到校领导、离退休干部、专家、师生的肯定和好评,党校教学研讨、科研汇报、课题研究等多项活动均优先选择在图书馆空间研讨室进行。虚实并举的服务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了空间服务的范围和深度,给读者带来全方位、立体化的体验,极大提升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形式和影响力。

(四)创新功能与效果

悦读空间经实体环境的设计改造,建设成融阅读、学习、研究、交流、文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空间服务体系。其服务实践实现了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目标:以物理空间再造助力图书馆从传统服务向新型服务的迈进;通过空间环境打造网络应用、数字技术、智能化设备,提供上线下平台支持,使读者在空间获得现实和虚拟的双重知识支撑;通过功能性的空间再造促进人际交流与互动,发挥空间再造环境下图书馆馆藏利用增值、知识服务创新、文化功能引领等方面的价值和优势,让更多读者喜欢图书馆、亲近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据对悦读空间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6月开放至2019年7月,仅望江路校区悦读空间接待读者约1327人次,图书借阅量达 1776 册(以上数据为流通管理设备统计),同比增长30%;空间预约服务29场次;考虑到读者学习和作息时间的特殊性,空间实行工作日早上9点到晚上21点不间断开放,累计服务时间达 4380 小时。自开放以来,多次接待省内外兄弟单位的参观和考察,现已逐渐成为阅读、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教职工和学员阅读、交流、休闲首选的文化活动基地。

五、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规划的思考

所谓“空间再造”实际是依靠场地重新构建,实现建筑本身的多维立交,建成实体与虚拟、环境与资源、技术与服务、学习与交流、休闲与体验,形成一个合理的资源体系和服务创新过程[10]。党校图书馆应遵循以上要点,确立和规划好空间再造原则。

(一)基于空间的多元设计原则

空间再造要充分体现集体验、价值、审美、文化传承和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多元化空间设计思路。首先,设计打造具有党校文化内涵的物理环境,主要包括对空间格调、色彩、材质、灯光和陈设诸多构思设计,对室内声、光、热等物理环境的合理布局,以增强空间风格、装饰、家具、色彩带来舒适感受和独有体验。其次,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创造合理、便捷、动态化的室内环境,充分利用空间布局变化空间元素及其排列方式,细化各种功能区域,采用富于变化和动感的设计让读者可以随意浏览、自由选择,目的是对受众产生一种心理映射,使读者对空间布局与图书馆产生认同感。最后,依据空间再造设计展示、突出图书馆书香氛围和特点,使读者的身心处于特有的党校文化熏陶氛围中,如通过空间的精心布局快速吸引读者,在空间美化、学习环境提升、人文关怀方面促进服务功能拓展,以彰显党校图书馆空间的文化特色。多元化的构建展现出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效果和目的,折射出空间再造后图书馆的优质形象。

(二)基于空间的资源融合原则

因空间再造物理环境的改变,图书馆资源组织形式必然发生新的转向,诸多资源载体,如电子资源、数据库资源、设备资源、馆藏图书资源等,都需考虑与空间重新融合。融合的重点在于集中党校图书馆优势资源,为党校教师的课程讲授、科研课题、参考咨询和学员学习、休闲提供精准化的资源支撑。依据这一原则,从优化空间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配给入手,抓好两个“加大”建设:一是在保证图书馆传统纸质资源构建基础上,利用空间再造环境加大特色书目建设结构,优先保证新品、特藏、专题、红色经典、中外优秀图书及时入库、上架和更新,确保党校特色文献的及时利用;二是积极打造基于空间的数字化资源配比,加大对数字资源的投入力度,使传统化图书馆服务向数字图书馆模式转变,使有时空限制的服务向实体、虚拟服务双向延伸,使读者在教学、科研、问题研究时,可以更加自由从容地选择到合适的资源支持方式,延长图书馆服务半径。基于空间再造的优势资源集群,带动党校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创新,使传统服务项目向特色化、专题化、个性化服务拓展。

(三)基于空间的服务创新性原则

无论是对党校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再造设计,还是基于空间资源的融合共享,其最终目的是让空间、资源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机制转移,即空间资源共建共享的落脚点是服务。在此情形下,服务目标、服务效果成为空间、资源、服务联合机制和协同机制的关键。党校图书馆传统服务对读者身份和使用有较多的要求和限制,服务多为被动服务大于主动服务,基于空间的创新服务一要简化服务流程,方便读者自由出入,借空间打造融借阅、学习、交流、休闲为一体的空间环境,破除身份认证带来的顾虑,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二要通过规范空间的使用秩序,减少空间使用障碍,提供各类便捷服务,如馆员服务台推荐、预约图书,空间及设备预订使用;提供多种自助设备方便读者自己借还图书、查询借阅情况、了解馆藏资源、下载电子图书;三要主动加强空间对教学研讨、科研汇报、课题研究等学术活动的延伸服务,如做好空间设施,电子设备预约及使用工作;四是要根据读者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空间支撑服务,积极优化空间物理属性,提供除传统服务以外的其他增值服务,以增强图书馆与读者的黏合度。基于空间的创新服务增进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合作形式,帮助读者快速获取知识和信息,让读者充分了解空间再造后服务方式的改变和价值。

六、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建议

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实现了阅读、学习、研究、交流、文化等诸多功能,使读者真正感受到空间环境赋予资源和服务的变化,给予党校图书馆的崭新面貌,但目前仍有一些突出问题存在,故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强化党校(行政学院)图书馆“空间意识”,以空间、资源、服务的融合提升综合实力。在借鉴吸收国内外图书馆先进的空间再造研究和实践成果基础上,应兼顾党校(行政学院)建设要求和特点,积极创建党校图书馆“空间”品牌,构建党校“新空间”,发挥“空间力量”。探索适合党校图书馆特色的空间建设和发展的模式,必须强化党校图书馆“空间意识”,一是加大对空间再造的重视和投入,学习吸引其他类型图书馆空间再造的优良经验,建立党校图书馆空间、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以空间、资源、服务的有效融合提升党校图书馆的综合实力。二是将党校图书馆“空间意识”重点落在依据空间再造的物理环境改变,完善资源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基于空间再造的党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资源、设备资源、馆藏图书资源与空间融合的建设路径;三是“空间意识”体现为基于空间再造后图书馆资源利用和服务共享等情况,进一步分析、论证和评估,主要考查空间再造对党校读者构成的价值、作用和影响。三个“空间意识”的强化对建立和完善具有党校特色的空间服务机制,对推动党校(行政学院)图书馆的职能和定位,践行党校图书馆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第二课堂”有重要意义。

第二,加强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相关研究,构建适宜的本体模板。就空间再造的理论与实践而言,现党校(行政学院)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差距明显,特别是缺少党校图书馆基于空间再造的案例和研究样本。加强本体样本的研究,不仅能填补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在理论上的空白,在应用实践上更有积极推动作用:将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样本研究应用到实践中,引发党校图书馆对空间再造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对加强党校图书馆空间建设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基于空间再造的党校图书馆样本分析,对总揽建设概况、资源配置和服务机制等具体问题,应寻求合理的方法和措施;通过样本宣传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后的环境特点、设计理念、资源管理、共享机制等内容,显现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功能和影响力,以利于新时期党校图书馆的实践与发展。党校图书馆在“空间即资源”的理论指导下,应加强以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为样本的研究分析,使党校图书馆成为空间再造新理论的积极参与者, 彰显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环境下资源协同和服务优化的特点和优势。

第三,重点分析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践研究,提供具体经验参考。选取我国各省市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典型实例,采用实地考察、抽样调查及单独调研等方式,对国内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构建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整合,重点收集整理党校(行政学院)图书馆相关文献中的实证研究数据,当务之急只有将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资源共建、服务情况进行比较,寻找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经验,为具体工作提供实践参考,空间再造的价值才能体现。特别是针对各省党校(行政学院)不同的图书馆空间,阐释基于党校图书馆新空间运行中的资源环境、服务流程、差距问题、经验效果,并对已有的成果、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客观地掌握,为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资源组织、服务现状、运行情况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还亟待完善。通过实践结果研究和相关统计数据的类比,为党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资源建设和服务情况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为特色化、新型化党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积累提供经验,对于探索适合党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的最佳运行模式,应纳入重点研究内容。

结 语

根据《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要求[11],在加快实现党校(行政学院)图书馆“四个建成”[12]理论指引下,党校图书馆应强化“空间即资源”理念,将传统的以阅览为主体的时代,向以学习和交流为特征的知识中心转变,通过空间再造践行空间是资源、馆藏是资源、信息是资源、人是资源[13]的重要理论。通过空间再造实践积极探索基于空间再造的党校图书馆资源协同和服务优化,实现我国党校图书馆空间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的突破,创新更多适合党校图书馆特色的空间建设和发展模式,以此彰显新时期党校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

猜你喜欢
党校图书馆空间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去图书馆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