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2021-01-06 11:28天津市静海区医院301600靳庆荣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急诊科科室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301600)靳庆荣

急诊科(ED)是一个专门从事急救医学的医疗机构,通过自己的方式或救护车对未经事先预约的患者进行急救。急诊科通常设在医院或其他初级保健中心[1][2]。由于病人出诊的非计划性质,科室必须为各种疾病和伤害提供初步治疗,其中一些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立即治疗。由于急诊科的特殊工作环境、特殊的接诊人群及非预约性,对患者的护理及相关救治流程要求较高,护理风险也较高[3][4]。因而,急诊科是医疗差错及纠纷的多发科室,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1 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急诊护理工作极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增加急诊护理风险,对护理干预工作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总的来说,急诊护理风险的常见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即科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患者自身所存在的风险及护理人员自身因素[5][6]。

1.1 科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与其他的科室相比,急诊科有十分显著的特殊性,属于医院的窗口科室,日常接诊的重症患者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也最重,这导致科室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与繁重。科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7][8]:①人力不足:当医院医护人员不足,无法按照规范标准分配足量的人给急诊科时,会加大急诊科日常工作强度。特别是短时间内急诊科所接诊的患者数量较多时,导致护理人员不足,工作负荷强度过大,在忙乱中开展护理干预工作时极易引发差错;②环境因素:当医院自身条件不佳无法满足急诊科接诊患者需求时,极易导致患者无法接受到良好的诊疗,甚至让患者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中,在不安全环境下所开展的护理干预工作存在较大的风险,最常见的风险事件是引发院内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③护理管理制度亟须健全:急诊科本身所开展的护理干预工作十分复杂,若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管理制度,便会进一步影响护理干预工作的质量[9][10]。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集中体现于三点:一是未建立全面有效的护理潜在风险辨识与应对制度;二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护理责任制度,当急诊科护理责任不尽详细和明确时,会导致急诊科所开展的护理干预工作存在“无人管”和“多人管”的问题,即便是后续护理工作出现质量问题,也无法找到直接的责任人;三是各项规章流程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用的职能,影响护理工作量。

1.2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护理人员是急诊科开展日常护理干预工作的主体,其综合素养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11][12]:①缺乏责任意识:急诊科所接诊的患者数量最多,病情较为复杂,所开展的护理干预工作相对较为复杂和繁重,若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势必无法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导致一些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无法被及时清除,诸多因素积聚引发更大的护理风险事件;②综合素养不高: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是巨大且直接的,当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综合素养较低、工作经验不足时,会导致护理质量受到影响。比如在护理过程中,当缺乏工作经验和护理知识时便无法对一些并发症做好尽早预防,待并发症发生后也无法及时做好针对性处理,势必影响护理质量;③急诊科所开展的工作对时间有很高的要求,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往往护理人员没有时间去完成护理记录,当抢救工作完成后也没有及时进行补充,这会形成潜在的护理风险。

1.3 患者自身所存在的风险因素 患者是急诊科所开展的护理工作中的接受者,其配合度和依从性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患者自身所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3][14]:①部分患者和家属因为缺乏医学的相关知识,在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会产生疑惑和质疑,若护理人员不积极开展疾病宣教工作,会导致患者丧失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继而不积极参与护理干预工作,引发潜在的护理风险;②部分患者会对科室所开展的治疗与护理工作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当未能实现预期的治疗效果时,会大大降低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继而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与护理人员发生矛盾冲突,引发护理风险事件。

2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要点与策略

2.1 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是急诊科确保和提升日常护理质量的强有力抓手,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过程中需要把控以下要点[15][16]:①根据急诊科工作性质和护理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加强日常护理工作的监管力度,全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工作;②护理风险管理要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做好护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处理工作,对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③急诊科护理工作有较强的复杂性,因而要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建立护理风险责任管理制度;④为最大限度保证风险管理的效果,科室的每一位医护人员要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护士长负责开展护理风险的监控工作,动态掌握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护理人员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制度开展护理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强化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

2.2 加强急诊药物与器械的安全管理力度 治疗和护理工作中会经常使用抢救药品和仪器设备,抢救药物是否齐全、仪器设备性能是否正常、仪器设备是否完成消毒灭菌处理会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比如当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相关的消毒规范开展仪器设备的消毒工作时,会导致仪器设备存在安全问题,一旦使用到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的威胁。为此,急诊科护理人员要给予药品、仪器设备管理充分的重视,要求药品和仪器设备要做到“五固定”和“二及时”,确保药品齐全,标签清晰,并在有效期内,抢救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要保证始终处于待用状态,性能良好[12]。此外,做好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考虑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开展急求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全方位确保仪器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2.3 做好护理人员培训工作 护理人员是急诊科开展护理干预工作的主体,必须给予其综合素养提升充分的重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技术培训,向护理人员讲解相关的护理知识,帮助护理人员提供专业技能。此外,在培训过程中强调责任意识,引导护理人员树立责任意识,以此确保在护理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考虑到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因而在培训和日常工作过程中,要帮助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等人性化护理理念,积极与患者开展交流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17]。

2.4 重视护理记录管理 护理人员要给予护理文件书写充分的重视,严格按照护理事件开展客观且详细的护理文件书写工作,避免出现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相符合的情况[18]。转运工作也是护理干预和记录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转运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做好相关的转运记录,转运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待转运完毕后书写相关的交接记录单,双方签名[19][20][21]。

3 结语

急诊科所开展的护理干预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面临诸多的风险因素,这要求急诊科护理工作过程中要加强护理风险的识别工作与处理能力,及时消除相关的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干预工作高效落实。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重点从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急诊药物与器械的安全管理力度、做好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及重视护理记录管理这四个方面着手,以此全面确保和提升急诊科护理干预工作的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急诊科科室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爱紧张的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