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改革新政策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01-10 10:24程花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对策普通高校

[摘要]随着教育部关于体育中考改革的相关政策出台,给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变相给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考体育改革还没有到来之前,家长们仅重视孩子们的文化科目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体育的运动锻炼,使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均在下降。进入大学之后,这些孩子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运动能力参差不齐,很难适应大学体育教学竞技式的学习模式。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大学体育教育应该有所变动和侧重,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整体的课程设计,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要把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目标落实到位。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对策

前言

教育的改革,是从对学生的有益成长方向而开始的。在中考体育改革还没有到来之前,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们仅重视孩子们的文化科目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体育的运动锻炼,甚至人为减少体育课时间,使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均在下降。教育部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学生的未来成长应该符合“健康第一”理念。生命在于运动,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可以有效提升身体素质发展。“少年强则国强”,下一代拥有健壮的身体,才会有利于国家的和谐发展。

2020年12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曾表示:“目前全国各地都已经普遍推进了体育中考,所有地方的中考都要考体育,分值从30分到100分不等。从2021年起,绝大多数省份体育中考分值都会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会比较大。”随着部分地区中考体育占分逐步走高,不少学生、家长、学校已经行动起来,参与体育运动的热度猛增。“特色体育课”、“体育家庭作业”、“中考体育培训”等新名词也成为热词。

教育部关于体育中考改革的相关政策给中学的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尽管体育现在已经越来越被重视,但在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有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着手,提出一些浅薄的对策,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应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但是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理念追求,目前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教学实质却没有变化,过分强调竞技运动技术的传授和知识的系统化,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学生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重视度不够,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1体育教学的观念

首先我们要区分运动教学与体育教学。运动教学只是体育教学一个非本质的部分。从本质上讲,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系统运行过程,是由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身体反复练习、反馈控制与评价等环节组成的。体育教学过程并不是直接的身体锻炼过程,体育教学不等于健身,单一体育教学也解决不了增强学生的体质问题。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名,却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花相当多的时间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另外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并不是体育教师不想转变,不能转变。而是因为第一,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第二,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除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的课外工作,如科研任务、课外体育活动及学校运动队的训练等;第三,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上级下达的大多是口号式指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探究这些问题,不了解设计的意图,缺乏教学改革的必备技能,使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2体育教学的目标。

體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与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关系。现有的教学理念,往往过于重视提高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而忽略了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一主要目的。高校体育的一个致命伤是学生学了十几年的体育,在他们走出校门后,竟与体育再见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相关;与我们把体育理解为机械被动的教育有关;还与我们没有在体育课堂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和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所偏重的是一个技术怎么教,一个动作怎么做,忽略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忽视了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造成学生的畏惧和逆反心理,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尽管体育教学需要一定的纪律性来维持课堂秩序的稳定性,但过分强调纪律,则会造成体育教学的机械性训练,从而失去体育教学的真正含义。

3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长期以来,竞技运动一整套的项目、规则和办法规范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教学内容的选择往往是根据竞技运动的难易程度来决定,过于注重讲解竞技水平的规则和要求,对于竞技成绩的重视程度也远远高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程度。尽管竞技体育项目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并且能够大幅度提高运动成绩,但这种模式并不适合用来公共体育课教学,只会使天性好动的学生望而生畏,降低其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体育教学应以促进大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竞技运动技术,虽然有助于学生已具有的运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但对体育教育来说,显然脱离了其内涵,只能是一种外部的行为要求,未必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最佳活动内容。因此,竞技化的体育教学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教学目的,违背人的自然生长、发育和发展规律,不实际地要求学生片面追求运动能力的超越,崇尚于外在的强筋壮骨、体能达标。竞技性运动可应用于运动队的训练中,而不适合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学习。与此相适应,在体育教学设计上,也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手段上,要从教师单纯“灌输”为主的方法体系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转向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在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从而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和锻炼创造条件,满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

4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主城部分,体育教学评价也不例外。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我,从中获得激励,不断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标冲击。但是目前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强调评价结果的重要性,统一将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用同样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个体,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以笼统的划一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既缺乏激励性又失公允性,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二、相应采取的解决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求教师变传统的知识“遗传型”“灌输型”教学为探索型教学和发展型教学,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和知识的系统化的体育教学理念。为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改变以 “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观念,突破以传授竞技体育项目技术为主的教学体系,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多种体育形式并存的教学新观念。这些就需要充分发挥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自练和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真正体现到体育教学中去。

2.设定新的教学目标。学生健身能力的形成是以身体为基础,知识技能为中介,通过专门的教学、专门的教学内容和专门的方法实现的。体育教师必须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意识、能力、习惯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把许多精力放到對某个动作的精雕细刻,考核学生的体育能力也往往用技评或秒表、米尺去丈量,这种做法脱离了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背离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对此我们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对体育有基本认识和积极态度,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能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锻炼,同时要具有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懂得健身的意义,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

3.更新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体育教师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学会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程内容素材的竞技运动进行加工改制,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在开设体育公共课时,除了分专项进行教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更侧重帮助学生提高运动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体育能力的增强有一定规律,短期恶补很难达到理想效果。首先应该有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学校期间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其次要重视日常的规律训练。在日常训练中,要遵循学校体育老师要求,认真完成训练内容,保证训练的连续性。家长可以做好学生的监督工作,学生则要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运动成为自己长期坚持的习惯。建议大学生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简化规则,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渗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来展开教学,推广“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但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独立个性都有一定的提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题氛围中达到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4.优化教学方法,创造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体育教学的主线应当根据趣味性原则,对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遴选,充分塑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做到以学生为主,注意引导和启发。由学生“跟着练”转向“自主练”,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另一方面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互相进行有效沟通,引导学生自我批评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不断展示自我,确保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才能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因此,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提倡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引导学生增强体质。

5.改革考核方法,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体育成绩考核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体现评价体系的激励性和鼓舞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三结束语

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心所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把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在给予政策导向外,应及时落实解决体育教师工作的困难,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关心与帮助。学校体育专家要深入到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帮助体育教师解决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难题,切实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具体指导,使体育教师能够真正地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去。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科学、规范、高质量地上好体育课,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促使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为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作出体育学科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21.7

[2]董群,孙晓忠.思维引导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实践应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8):124–125.

[3]张绍英.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运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9(35):127+129.

[4]常庆德.思维引导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13):151.

作者简介:

程花(1974-),女,上海人,上海政法学院体育部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法学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和对策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连带责任在民商法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