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美育策略刍议

2021-01-12 01:01钟师媛
启迪·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美育渗透小学语文

钟师媛

摘要:素质教育提出,学校课程除去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加大学生的美育教育,让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他们能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并实现学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就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美育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育;渗透

引言

发现美是一种能力,欣赏美是一种素养,这种能力、这种素养需要长期系统的训练方能形成。当下国内许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赏析美的能力较差,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美的引领,以致于学生无法洞悉文本中的人文美、景物美及意境美。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无形中实现美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赏析能力,引发学生对文本中美的思考,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美育的必要性分析

美育是养成学生审美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手段,是“四育”的重要组成,是引导学生向着美好不断前行的明灯,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爱美意识以及创造美的关键,同时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基本教学要求,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占据重要比重。学校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德智体人才,就需要加大美育教育的渗透力度,将美育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并在此过程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整合,让学生既具备优良的审美能力,同样具备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学生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普遍语言含蓄、凝练、优美,既能给予学生文字上的享受,又给学生留下无穷的遐想空间,通过在课程中渗透美育,让学生感知文本的情感、内涵,在感悟美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层面的熏陶,构建出自身对于美的理解价值观念,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感知力的目的。在以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倾入到课本知识当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严重忽略了学生的美育教育,导致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文知识不相匹配。因此,语文课程的美育教育迫在眉睫,为全面解决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在理论知识注入的同时,还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美育教育的渗透和融合,让学生充分认识美、感受美、创作美,实现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美育策略

1. 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美”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多媒体技术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大教学课堂应用最多的教学技术之一,该技术的应用,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多元化,并借助于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示,发挥其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其学会“认识美”。因而,语文教师要积极运用这一手段,多元化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美育的钥匙,构建出充满时代感知力的现代化语文课堂。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时,对于书中庄严的北京天安门,天山的雪莲花,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这些画面的美感,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的资源,展示一段关于天安门和天山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壮观的北京升旗仪式,遥远雪山上洁白的雪莲,将学生的身心带入到瑰丽的风景当中,真正触摸到这些事物的美不胜收,在这样的风景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可视化,审美能力也得以形成。同样,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乐烘托氛围,“音乐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们通过心灵对话就能表达含义,音乐更是人类感情的自然流露”,通过在课堂中穿插音频,给予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双重感官中认识美。

2.注重古诗词教学,让学生“爱好美”

古诗具备丰富的人文情感和美不胜收的景物描写,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渗透美育的有效工具。比如在《清平乐.春居》的教学中,诗中描绘了早春二月的乡村景致,有茅屋、有小溪、有青草,画面优美动人,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画出詩中的景物或者人物,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到早春的美丽乡村风景,体会到小孩子卧剥莲蓬的无穷童趣,增强学生对其的向往,让其再这样一幅和谐、优美的画卷中,爱上诗文中的美。再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江南春》的教学中,全诗主要是描绘的江南景象,歌颂了我国优美的地理环境,并将作者美好的遐想和现实相连接,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诗文,并在朗读中想象自己心目中的江南景色,想象置身于“楼台烟雨”的江南中,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让其深刻、细致地品味诗文中的美感。

3.挖掘课本中美育元素,培养学生“心灵美”

美育除了让学生认识美和爱好美外,还要让学生具备心灵美,让学生在生活中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在学习中和同学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因而,教师要积极挖掘课本中的美育元素,让学生具备“心灵美”。如在《再见了,亲人》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让学生跟随歌声感受到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培养其爱国情操,在《父亲、树林和鸟》的教学时,要让学生爱护环境、尊重生命等。

三、总结

美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前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功利化的教学方法,让教学回归本质,让学生通过文字感知到作者所表达的意境美、景物美及人文美,从而在生活中也能保持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诠释,让其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陈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策略[J].好家长,2021(17):39-40.

猜你喜欢
美育渗透小学语文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美育教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