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练课堂”之提升性训练

2021-01-14 00:44张良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张良花

[摘 要]“习作练课堂”既将单元阅读与表达进行深度融合,又使单元习作教学形成一个不断提升的闭环结构,是一种高效的习作教学模式。习作练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提升性训练。在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的提升性训练中,教师抓住教材《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板块展开教学,通过单元回顾、品读词句、句式运用和自我评价等途径,引导学生掌握“得”字句、顶真句的表达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这样,能有效落实单元的表达要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习作练课堂;提升性训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4-0011-03

【设计理念】

小学生阶段的写作表达叫作“习作”,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写作。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需要观察,需要积累,更需要教师教给方法。课文给我们提供了生动的范例,本单元的“词句段运用”给予了有力的教学支架。通过“词句段运用”的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到灵活运用新鲜语句去表达自己想法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感受积累、运用言语实践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课文中的语言支架,值得学生习作时借鉴。通过习作教学,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言语形式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2.运用各种生动的语句,把“想法”写清楚。

3.立足观察,培养学生思维,感受表达乐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单元回顾,留心生活,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我有一个想法”的写作中,你有什么收获?

2.原来,我们对现象有自己的“想法”,就要把“想法”说清楚。要说清楚,就要注意说得有条理、有层次。为了使列举的现象和想法匹配,可以用反推法来进行思考;要把想法说得深刻,可以借助思维发散法去思考、表达。

3.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尝试着将“想法”表达得活泼、形象、有意思,走一走不寻常的路。

【设计意图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并写出自己的想法。“词句段运用”作为单元末端习作指导后的提升性训练,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上一个台阶,力求指导学生将生活现象和想法写得活泼生动。教学伊始,进行单元回顾,既是温故,也是提升。在回忆中,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内化习作知识,为下一步创造性的表达做好铺垫。】

板块二:词句品读,积累运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1.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出示单元导语),这些礼物中就包含生动的语言。如果说,写作文就像做饭,那么生动的语句就是各种食材。有了食材,自然就能烹制出丰盛的大餐来。

2.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有这些语句,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仿写。

(1)“得”字句,生动而具体。

①比较下面句子。(出示)

读一读这三组句子,你喜欢哪一句?

预设。

都是第二句写得好。第一组的第二句,能够看出声音小到什么程度;第二组的第二句,能看出老师着急的程度;第三组的第二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他跑得快,生动形象。

②原来,“得”字句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能够把情景描述得更加生动具体。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的”“地”“得”各有用处。使用恰当,它们就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③模仿运用:你能照样子,说几句吗?(出示)

A.声音大得能掀翻屋顶。

B.肚子饿得咕噜咕噜直叫。

C.队伍长得像一条弯曲的龙。

老师是这样填的,你可以有自己的思考。下面打开语文书99页,在书上写一写吧!

④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筛选有代表性的语句,在班级展示并点评。

【设计意图 本环节,教师通过句子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关注句式变化之后的表达效果,真切地认识到“得”字句能将“想法”表达得更加清楚而具体;同时,句式练写让学生从对语言的感知转化为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顶真句,有趣又有序。

①成语接龙的游戏同学们玩过吗?(前一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下一个词语的第一个字)是的,很有意思。

②接下来,我们读的句子,就跟成语接龙游戏很相似。请同学们读一读,特别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出示教材第二题)

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预设。

一是这些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二是这些句子和成语接龙很像,用前面结尾的词语做下文的开头,层层推进。语句表达很有趣。

③再读一读第二句,看看句子中出现了哪些风景。(弯弯的月亮、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桥”旁边还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接着往下说一说。

预设。

弯弯的小桥旁边有艘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上有根弯弯的钓鱼竿。

④同学们,这些句子接龙,除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外,你有没有发现作者的观察顺序?

预设。

小溪—河流—大海,从小到大,从近到远;月亮—小桥—小船—钓鱼竿,从上到下,从远到近。

⑤看来,这样有趣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接龙,还有一定的表达顺序呢。我们在表达时,也要关注表达的順序哦。

⑥出示橘子园果实累累的图片。

请大家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把这些景物列出来,至少列三个。(蓝天、橘子树、橘子、农民伯伯)

运用刚才的句子接龙形式,说一说你看到的情景。

预设。

秋天来了,蓝蓝的天空下是一片橘子园。橘子园里有一行行橘子树,橘子树上结满了金灿灿的诱人的橘子,橘子装满一筐又一筐。农民伯伯看着丰收的景象笑逐颜开。

【设计意图 顶真句表达独特,富有节奏感。虽然小学阶段的教学,不建议讲这种修辞学的专用语,但要通过品读,让学生感知顶真这种修辞的特点和妙处。本环节的设计,首先让学生认识、品味顶真句,接着根据句式模仿练说,最后提供图片情境仿说,难度逐层递增,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进行碰撞,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关注句式内部的表达顺序,再一次照应留心生活、清楚表达的教学要求。】

板块三:运用句式,发散思维,尝试创造性表达

1.对现象描述方法的指导。

(1)在“我有一个想法”的例文指导中,我们发现,两篇例文写得朴实而理性。其实呀,我们的表达也可以很活泼、很生动。

出示例文:

放学了,同学们冲出教室奔向食堂,食堂里人声嘈杂。食堂阿姨正在给大家打饭。小明同学肚子很饿。小华同学拿到饭,一屁股坐在桌子旁,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2)这是一个同学写的中午食堂就餐不文明现象。请大家试着用上刚刚学的句式来修改修改。

(3)出示修改后的例文。

“丁零零”,放学铃一响,同学们冲出教室奔向食堂。食堂里人声嘈杂,声音大得仿佛能把房顶掀翻。瞧,每个班级的区域里都放在一个大大的饭筐,饭筐旁边站着高大的食堂阿姨,阿姨前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队伍里的小明同学肚子饿得咕噜咕噜直叫。他伸长脖子嚷着:“饿死了,饿死了,快一点儿……”先拿到饭的小华同学一屁股坐在桌子旁……

(4)怎么样?用上句子接龙,用上“得”字句,再用上拟声词,就能把现象描写得生动而且有意思。

2.想法呈现的方法指导。

(1)不仅看到的现象可以描写得生动,而且提出的建议和办法也可以写得活泼、俏皮。下面是一位小作者写的关于制止同学课间追逐打闹的建议,老师进行了修改。请看(出示)。

(2)习作微练习。请大家把之前自己写的《我有一个想法》的作文拿出来,看看能否用上生动的语句,创造性地表达呢?大家试着写一写吧!可以修改原稿,也可以重新写一写。

【设计意图 本环节链接学生学校生活中常见的食堂用餐和课间现象,以生活观察和语言积累为根基,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表达。教材的两篇例文,语言表达朴实而理性。《語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练习则是生动的语句。本环节设计,指导学生借助活泼的语句形式,进行表达训练,让学生感受到多元化表达的乐趣,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板块四:自我评价,融会贯通,感受表达乐趣

1.同学们,习作就是这样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请对照评价表,边读边修改自己的作品。修改好的同学再对照评价表进行星级评定,看看自己得几颗星。(出示评价表)

2.请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习作片段,和同桌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 教什么就应该评什么。指向明确的评价标准,既可以渗透习作指导要领,又让学生的自评更易操作。通过星级评价表,强化学生对“得”字句、顶真句这些生动的语句内化并灵活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淬炼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同时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意识和能力。】

板块五:延伸拓展,鼓励观察,培养表达韧性

1.今天我们学习了“得”字句和接龙句的表达,同学们以后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生活,并用上这些句式去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在读书过程中,大家也要留心书中生动的语言,积累丰富的句式,这样我们的语言表达将更丰富、更生动。

2.布置长期观察任务。请大家留心观察校园,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把想法写给学校或老师,让学校变得更美好。

【设计意图 三年级上册教材始终贯穿的一个语文要素是“观察”。这是因为学生的观察素养不是一两节课的教学就能培养出来的,要鼓励学生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并用丰富生动的表达记录生活和自己的思考,让学生享受观察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