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在一年级汉字编排中的渗透

2021-01-18 23:29高娜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49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

高娜

关键词:汉字编排;传统文化;渗透

统编版语文教材以《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为目标进行编写。在编写同时,中央领导也明确指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教材的编写实质上是国家行为。以“国家行为”这样高度编写的教科书,为了提高民族自身的文化自信,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在教材各个方面的内容里。一年级语文教材在汉字编排上,也在各个层次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气息,促使学生汲取中华优秀文化养分,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一、教材中汉字编排的特点

为了解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汉字编排特点,将与人教版语文教材进行对比。

(一)先識后拼,服务定位

统编版教材考虑到拼音是服务于识字的;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又易溃散,拼音也相对于识字易感枯燥无味的,先学拼音后识字,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又因大多数学生都生活在以方言为主的语言环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汉字发音。面对这些状况,统编版教材从拼音教学要服务于识字教学这目的出发,先从识字入手,再步入拼音教学。

(二)识写分流,多识少写

识写分流是在不阻碍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前提下,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发现汉字规律,提高自主识字能力;也是通过解读汉字的字形、字义、在语境中的状态等形式,让汉字在大脑内由模糊到清晰构建新的识字模式。从而让学生先认字再去写字,达到写得少,却写得好的效果。

为了达到识写分流的效果,在一年级统编版教材中,采用了多类识字方法进行识字。如表一所示。

(三)科学编排,合理排序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的汉字编排严格按照汉字的字频率进行的。将儿童最需要先认识的700个字,先安排在一年级语文教材中。

以一年级上册识字表中最先出现的5个生字为例,调查汉字在汉字频率表中的位置进行参照对比。如表二所示。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统编版教材对于汉字的编排,十分尊重儿童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将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的常用词,放在教材前排进行学习。我们都知大脑想牢记一个知识点,需要不断地反复刺激相关的脑细胞进行活动。让学生先学习高频率的汉字,在以后学习过程中复现的概率也就越多越高,这样才能让记忆知识点保持和再现的机会越多越高,从而使大脑对汉字的记忆产生牢固的记忆力。

这样科学的编排,还体现在写字的编排上。一年级上册汉字书写大部分都是安排的独体字,只有个别几个合体字。由易到难,由简单达到复制,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从而促使学生更积极的自主参与到汉字识写当中。

(四)书写夯实,渗透规则

统编版和人教版在汉字书写都强调了汉字的书写笔顺(如图右图所示)。不过统编版教材在强调书写笔顺时,还将第一次出现的“笔画”标记出来进行强调,这是人教版所不存在的。

在夯实书写基础时,统编版还在“语文园地”当中渗透书写笔顺规则,这也是人教版所没有的。统编版一年级上下册“语文园地”中有一个“书写提示”版块,这一个版块清楚地提炼出“笔顺规则”比较显著的汉字,帮助学生在认识汉字的同时,巩固书写。

二、提炼汉字编排中传统文化资源

提炼教材汉字文本中适用于低年段传统文化资源,就得首先了解低年段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是什么?查阅国家文件,在教社科2014年出台的3号文件中指出: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并能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国家教育规定,提取适用于低年级教学中能用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

(一)拼音运用上的传统文化资源

拼音运用上的文化内涵,更多地体现在谐音汉字的运用上。在学生熟悉的民俗祝福上,就有很多谐音字的运用。如“碎碎”平安、年年有“鱼”,都是对“一音多字”灵活的运用。在中华传统文化“歇后语”这种艺术文学上也是运用灵活。如在一年级下册“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也突出了这一点。这一切都可以看出,谐音字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能够代表民族文化悠久沉淀的产物。既是民俗,又是文学。

拼音的运用还体现在“形声字”上。如在一年级下册出现的“青、清、晴、情”“跑、泡、炮、抱”形声字,能让学生感受汉字“音形义”结合的文化魅力,以及汉字的造字特点。

(二)识写分流上的传统文化资源

识写分流是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识字方法,从汉字的音形义、汉字构造等多方面,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

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是典型的用“象形字识字法”来学习汉字。通过生活常见的8个象形字,结合生活所见的实物来表示象形字这“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征。感受古人以象造字那浓厚的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

上册识字单元的《对韵歌》,下册的《春夏秋冬》《姓氏歌》《古对今》等则是典型的采用“韵语识字法”来学习汉字。这些识字课都是根据中华传统启蒙读物编写而成的。它们借助朗朗上口的韵律,让学生体会到古人对生活、自然的感悟,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出热爱传统文化的文化情结,起到传承的作用。

上册的《天地人》《口耳目》与下册的《春夏秋冬》,利用“看图识字法”进行汉字学习。两课都利用插图展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从图画中去识字,以及感受插图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天地人》以傅抱石的国画作为背景,感受“天地人”的三才之道,了解中华文化的精气神。《口耳目》的京剧图画,在感受京剧的魅力,国粹之美时,同时感受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礼仪文化。《春夏秋冬》的扇面绘画,让学生感受到中华的文雅,以及浓郁的人文气息。

下册的《猜字谜》内容展示是字谜,而字谜是谜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则这两课都可以以“谜语识字法”进行汉字识记。谜语作为一种汉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供大众娱乐的一种语言文字游戏,它凝聚着人民群众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画》除去带有中华文学特色“谜语”文化资源,还能提取到“古诗”这一中华经典的古典文学资源,通过反映先人生产生活这语言艺术形态,感受传统的魅力。

(三)科学编排上的传统文化资源

一年级上册识字表和写字表中,都是先安排独体字,再安排合体字进行学习。在这种巧妙的编排中,可以提取汉字文化包含着民族的精神、文化、日常生活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识字单元第1课先出现“人”,可从象形字出发,一撇如人侧身而站下垂的手,一捺是人的后背与双腿,如人在行礼时的样子,展示人与动物不同的,人懂道德礼貌才为人。再到识字单元第9课的“众”。“众”由三个人组成,诠释了人只有共同努力,才会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的生产生活的理念,也体现了古人“多子则多福”的观念。毕竟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人生活力,人是最大的劳动力,只有人多辛勤劳动才能多耕耘多产粮;只有在延续种族的情感中,有保家卫国的热血激情才能使国家兵力不短缺,才能有更多强有力的兵力上阵保卫家园。

(四)书写规则上的传统文化资源

汉字是在两维度空间里进行构形,是起源图画的表意文字。起初中国的汉字是用图画来记事,经过长期的演变以及书写,为了更方便书写,先人发明了毛笔,则产生了“书法”这一独有的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任何书法艺术都是建立在汉字书写规则的基础之上的。用毛笔书写汉字的书法艺术,我们称之为“软笔书法”。为了更方便快捷的书写,普遍都使用水性笔或铅笔进行书写,也就产生了现代硬笔书法这一书法艺术。而不管“硬笔书法”,还是“软笔书法”都得遵从汉字书写规则。

一年级教材中,都将书写规则都有序散落在各个课文和园地里。从笔形变异、结字规则、运笔、行笔等规则,滋生出关于线条、运动和空间的艺术构成元素,我们可以看出按书写规则正确書写汉字,能够让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婷.汉语字谜与文化[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本文系2019年湖南省岳阳市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统编版一年级汉字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JK19KG10)阶段性成果论文。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