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2021-01-18 04:16鄂孝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导学初中语文信息技术

鄂孝芹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学校已经形成了信息技术教育环境,这种环境是基于信息技术而存在的基础教学理念,对其予以合理应用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变革,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更多思路和学习的便利,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愿。

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贴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初中生语文学习规律,在指导过程中积极做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指导,通过创新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式实现有效指导的教育目标,将语文学科内容转换为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形式,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导学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中导学应用是重中之重,是对传统导学设计的深刻变革,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传统语文导学以猜字谜、讲故事为主,学生长期接受类似的教育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可以创新导学设计的内容,通过情境设计等多种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初中语文导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突出导学设计的优势,在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出必要的场景内容,实现有效导学的教育目标。信息技术的导学应用场景设计符合初中生语文学习规律,在导学阶段教师根据自身对学生的理解和对语文文章内容的认识进行场景的设计,可以突出场景的有效性特征,在指导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学习的机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与作者写作背景、写作内容相关的场景,根据场景设计多种问题,包括生活化场景、虚拟化场景等,通过场景快速提升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兴趣,在指导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语文学习的需求和欲望。导学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指导过程中积极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课文内容进行导学设计,实现导学内容的多元性,在多元化的场景中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起到导学设计在学生语文兴趣激发、学习需求挖掘方面的作用。

二、依靠信息技术,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最根本原因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很多时候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虽然这种方式能够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此种方式并不理想,因为学生毫无参与感,同时也无法体会语文知识学习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有效落实学生地位的基础上,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信息技术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

例如,在进行《太空一日》的学习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就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杨利伟在太空中生活的视频资料”。在该资料中,学生可以以最直观的方式看到杨利伟是如何生活的,这不仅实现了对课文内容的具象化表达,同时还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习体验因此获得了提升。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完成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交互,我会在播放视频资料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如提出“猜一猜太空中是如何喝水、吃饭的”“太空中是如何行走和睡觉的”等问题。让学生先进行猜测,然后再通过视频资料的方式进行“解谜”,让学生发现原来太空中吃饭、喝水都靠吞,吃的东西也有特殊要求,行走只能靠“飞”,而睡觉需要进入特定的休眠仓。在这种师生互动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学习的进步,同时还能够感受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获得提升。

三、妙用信息技术,设计趣味课堂训练

妙用信息技术设计趣味课堂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工作创新的重要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让语文训练以更为丰富的方式出现,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强化知识的记忆。在完成一阶段的学习后,我就会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一些趣味训练游戏,如“夺旗”“登高”等。以“夺旗”游戏为例,学生会被随机分成两个小组,游戏系统会随机提出以本阶段知识为基础的问题,如写字、组词、造句以及文章分析等,两个小组的学生需要通过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答对前进一格,答错后退一格,最终谁先达到10格,将夺取红旗。在其中一组学生完成夺旗后,对手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进行挑战,如果对方答对,则夺旗方获得胜利,如果答错夺旗方后退一格,每次游戏只能有一次挑战机会。在这种课后训练模式下,学生不仅获得了趣味游戏体验,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强化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完成知识储备的补充,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实现教与学环境的信息化打造

信息化教学环境,不仅可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也有助于该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相融合。信息技术具有形式较为灵活、资源共享效果出色、超媒体等特点,能够帮助教师营造良好、稳定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在活泼、有序的氛围中学习、领会语文文本内容,并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文本阅读、语文知识理解的兴趣,进而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人文精神,不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如在《论语十二章》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呈现儒家大师孔子的画像,同时以古筝作为配乐缓缓展开,使得学生能够形成对孔子的崇敬之情。语文教师也可根据教材内容创造情境,将孔子师生交流通过现代方式进行呈现,这不仅可以使得学生更好领悟文本内容,在情感上形成共鸣,也能增强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执着追求、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做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在实现教学工作创新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是以往的教学技术都无法达到的效果。教师在语文课堂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做好信息技术的融合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料,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殷静婷.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31-32.

[2]賈秋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探索[J].基础教育课程,2019(10):22-27.

[3]徐志.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2):246-247.

猜你喜欢
导学初中语文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