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1-01-18 04:16甘华丛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甘华丛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不但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实现对语文知识点的习得,同时对于学生增强语文核心素养,领会处世的道理,提升思维水平以及语言综合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

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长期养成的一种生活或学习方式,而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则指小学生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的一种阅读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借助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完成课内外阅读任务,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学科知识、学科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如何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助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价值分析

(一)唤醒学生兴的趣的“金钥匙”

兴趣会直接成为学生参与学习、参与互动的动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先进方法,促使学生将兴趣视为学习的载体。小学生由于年龄尚不成熟,对外界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够,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影响。因此,在学习中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集中,阅读纯文字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抗拒心理较为严重。此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多元化需求,让不同的文字内容在课堂中呈现。借助图片、视频的形式,动态化传播相关知识,唤醒学生记忆力,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生成感悟,以兴趣的塑造,激发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的降低阅读难度的“魔法棒”

小学生由于资历尚浅,对文字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均相对较差。因此,在阅读学习中经常会出现错误。多次数的失败会让学生逐步失去信心。为此,教师为强化学生的体会促使其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含义,理解作者应用文章表述的不同情感、文字中所蕴藏的不同哲理,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方法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信息技术带来的视觉、听觉感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取得一定的阅读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和阅读积极性,增强课堂中相关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保障学生在阅读中收获不同的知识。

(三)的拓宽学生视野的“穿梭机”

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要以拓宽学生视野、满足学生阅读需求为基调。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获取外界相关事物的信息,对日常生活周围环境产生了解。书籍的阅读也会使学生摆脱课堂学习中环境的局限性,通过文字让学生不断充实自己。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方法,学生的阅读视野会得到不断的拓宽。通过延展性的相关内容介绍,会使知识学习的难度逐渐下降。延展性的内容也会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拓展,了解生活学习以外环境中的不同世界。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不同问题的了解程度得到提升之后,学生会更容易认清周围环境以及文字的魅力。

二、信息技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内,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阅读感悟得到提升。有效缩短学生与阅读文章之间的差距,保障学生整体学习成果的优化。语文教材中的不同文章包含着一定的情感观念,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念。阅读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促使学生获取思维意识、价值观上的引领,更加热爱阅读。

例如,课文《小英雄雨来》的阅读教学,教学结束时学生可能对文章难以深入了解,对“小英雄”“抗日”“英勇牺牲”“奉献”等相关词汇了解度不够。此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方法为学生介绍不同的视频和文字资料,配合故事情节融合图片、视频的形式,升华学生的情感。随后,让学生以情景剧的方式将所学所感呈现于课堂内。通过视觉冲击,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配合阅读文字升华情感。情境演出中自己分担的不同角色会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思想,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塑造学生热爱和平的价值观,主动在生活中宣传和平理念。借此,为学生的综合发展铺平道路。

(二)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导入

在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指引中,教师仅布置相关阅读文章,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文章内容的自我了解。直奔主题实现阅读文章的介绍,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互动不够。此外,学生缺乏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因此在阅读中投入的精力不够,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较弱,仅以被动状态完成文章阅读。涣散的思维和注意力限制了学生发展。

教师可以借助技术方法,例如,在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阅读之前,通过相关技术介绍小兴安岭的美景资源。同时,可以在课堂内展示视频、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壮观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视频展示四季交替时小兴安岭的美景。通过图片方式展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最美特色、最突出的景物。结合信息技术优势缩短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差距。以信息技术完成课堂导入,随后向学生提问:“大家是否想进一步探索美景?”“是否想阅读展现自然景象的风采?”在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之后,让其完成文章内容的进一步探索。推动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效果的同步提升。

(三)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课堂中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素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此外,要通过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延伸性的文章探索中了解不同的信息,促使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进行相应内容的查询。进一步体会文章作者,以及不同古诗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产生文字的具体环境。结合作者的生平和相应性格特征,再次回顾文章内容,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清晰,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拓宽。

例如,结合古诗《静夜思》或《示儿》让学生在古诗阅读结束时,首先分析自己的初步感受,同时配合教师的讲解,以及作者文字的不同特征。学生能够在深层次思索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短小、精悍内容蕴藏的不同内涵。随后,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方式对古诗作者生平进行了解,了解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在描写此篇古诗时的思想内涵、所抒发的不同情感价值。基于学生需求,让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完成相关内容的延展性学习,能够在精悍的课堂内强化学生的整体感悟。确保学生借助先进模式,生成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

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家校共育的原则,让学生在家庭中同步做到阅读拓展。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阅读相同作者在不同时期下的作品,或者在相同事物上不同作者的差异性。基于家庭环境,在延伸中促进学生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随后,将成果制作成PPT在班级内分享。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并尝试融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尝试构建一个长期且有效的家校联合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林玉梅.新理念下的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探析[J].读与写,2020(23):86.

[2]钟蓓.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J].中外交流,2020(27):352-353.

[3]赵延俊.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30):180-182.

[4]何袁亿.运用绘本培养低段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2020(35):106.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