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催开阅读教学高效之花

2021-02-04 07:44王爱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教学理念阅读教学

王爱华

[摘 要]当前,语文课堂教学饱受质疑,主要体现在目标处于“失语”状态、内容处在“语文”外面等。这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要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构建生本课堂是一条有效的路径。在生本课堂上,教师要做的是“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自觉去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吃透课程标准,厘清生本教学的理念;改造课堂,建构生本课堂教学的框架;切准要领,形成生本课堂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关键词]生本课堂;阅读教学;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4-0021-02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课程所用的课时最多,但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教学目标处于“失语”状态、教学内容处在“语文”外面、教学方法处于“走秀”范围、检测处在“表面”形式上,这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为彻底解决语文高耗低效这一病根,近年来,我们在生本课堂教学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催生了语文课堂的高效。

一、吃透标准,厘清生本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自主充分发展是课程推进的终极目标。只有紧盯课程的核心目标,并不断达成这一目标,语文课堂才能说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生本课堂。

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其基本理念正是立足“生本”这一思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宗旨和根本归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习革命的号角。具体到对应内容的教学目标,无论是阅读还是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都遵循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深深地烙上了生本的印记。

语文课程标准还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教学建议”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评价建议”中的“多重功能”“多元评价”“整体性”,无一不是从不同角度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参与才是有效学习的开始,高品质的学习是衡量语文课堂高效的主要标准。

二、改造课堂,建构生本教学框架

(一)目标确定

高效的教学应该先有适切的目标定位。语文生本课堂强调每一个目标都应指向学生的发展,都应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高度,都应有具体的学习过程予以呼应,都应真正属于语文。目标与目标之间要密切联系、自成体系,构成一节课的目标整体,为高效推进教学、形成科学的逻辑给予正确的指引。

(二)自学交流

自学交流包括三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小组交流。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应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去倾听、点拨、示范、交流。教师要从学生学习活动中去判断学生真实的状态,抓住学生闪耀的思维火花,并顺势而导,激活学生自学的情感,指引探求的路径。第二个环节,学生自学。语文是母语,具有放手讓学生自主学习的属性。课堂上,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口语表达、练笔习作,都要实实在在地安排学生自学,使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获取新知,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语文能力。第三个环节,小组交流。在课堂上,教师设计带有思辨性、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学后的“愤悱”之时,进行合作交流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教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尴尬,而且可以使学生彼此启发、共同受益,形成深刻的学习体验和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

(三)成果分享

有了前面充分的自学与交流,就为后面的分享表达提供了可能。成果分享,不仅是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更是学生语言表达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思维在课堂上形成碰撞,让学生通过分享交流自己的收获或困惑,以探求真知,促进能力的提升。在一个多向度、多机会的表达空间里,学生能充分表达,使学习过程呈现出一种多种感官参与、多种信息刺激的过程,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四)达标检测

教学是否到了既定的目标,常常为我们所忽视。只有达标检测,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生本课堂坚持当堂检测,反对将检测变成课后作业。这是因为检测的不及时和练习的不到位必然会影响学习质量,同时也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语文课上,课文是否能够有感情地朗读需要检测,故事内容是否会复述需要检测,写作素养是否提升也需要检测。当堂检测之后,我们根据读书情况进行互动、点拨,帮助学生读得更好;根据说的情况做出示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恰当的表达、交流;根据学生写的内容、形式进行规范,让读与写相得益彰。

三、切准要领,形成生本课堂机制

(一)在结构上成全高效

生本课堂的教学目标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是与学生认知水平高度契合的,这种学有目标是高效课堂的第一个特性。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目标推进,为实现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促进目标的实现,这是高效教学的第二个特性。生本课堂强调在第一时间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对学习内容加以巩固,以确认通过40分钟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达成目标、增长知识、获得成长,这是高效教学的第三个特性。

(二)在时间上达成高效

只有40分钟一节课,生本课堂要求根据课时科学拟定目标,并确保“堂堂清”。让每节课都努力达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长期坚持,语文课堂就能真正达到高效的目标。课堂上,不做与目标实现无关的勾连,不做与目标联系不大的拓展,聚精会神地让学生进行“真语文”的学习。将达标检测放在课内,安排在教师的眼睛皮底下即时完成,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更让40分钟的学习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了断和结果,语文高效便在课堂上达成。

(三)在内涵上实现高效

正如数学课要学数学那样,语文课当然要学语文,这是课程学习的起点也是归宿。生本课堂的本质是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根本追求,自然是要引导学生凭借语文材料,学习知识技能,运用语文表达思想,提升语文素养。因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语文的,引导学习的方法是语文的,体验的情境氛围是语文的,实践的内容路径也是语文的,这便从根本上保证课堂学习的方向正确、内容科学,也从根本上落实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四)在方式上确保高效

学生自学,是生本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根本之处。语文课不是依靠教师说教,更多的是靠学生的无师自通。教师要做的只是“唤醒”,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体验、讨论、实践,形成语文经验,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提升理解能力,增强表达水平。自主学习, 是实现“不需要教”的有效途径。

总之,我们的生本课堂实践研究是建立在以“学”为核心的课堂上,是改变低效语文课堂的一种有益探索。生本课堂未必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唯一有效路径,但一定是逐步接近教与学的本质、接近语文学习本真的一次探索。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教学理念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