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初探

2021-03-02 01:22李磊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李磊

摘 要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深化对语文实践性作业的理解,可以更加优化对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文实践性作业是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语文学习开展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生成性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要利用教材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跳出教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思维力;要重视实践,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应用能力,进而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完成对课堂的重构,促进思维发展和学科整合,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实践性作业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该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作业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的误区,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严重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立足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作业设计的改革已成为一个紧迫问题,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出发,需要对语文实践性作业进行科学的设计。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对语文实践性作业的理解

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领导的中国学生基本素养体系研究项目,在借鉴了不同国家的研究经验后,结合中国基础教育学科的现状,确定“中国学生基本素养发展”的总体框架: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会学习并能健康生活的人;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实践创新精神;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1]。中国学生发展的基本素养是党的教育政策的具体化和完善化,它指明了下一步教育工作的方向。

理解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重在解读“学科素养”和“小学语文学科素养”的具体含义。笔者在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中,认为小学生的学科素养呈现方式应是小学生经过课堂或者课外知识的积累,以及在实践中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的程度。大多数学科的学科素养呈现方式都相对独立,语文学科的学科素养却有很大的不同。同时,语文学科素养可理解为学生在通过具体的语文学科学习中完成知识的积累并参加几乎所有学科的实践活动后,获得的良好语言运用能力。其中语言的积累是一个极为宽泛的过程,课堂及日常生活交流、阅读等实践过程与环节缺一不可。语文学科素养是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至少包括了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文字等综合能力。

由上可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观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2]。可见,语文实践性作业应是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语文学习开展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生成性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二、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

近年来,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但是,就学生作业而言,機械记忆和重复练习仍然大量存在。尽管反复听、读、写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记住语文教科书中的大量知识,但是很难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更难以真正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有必要更好地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语文教材与此前各版本的语文教材相比,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将教材课文作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想象力训练。教材课文是学生最熟悉的文本内容,因此,基于教材课文内容的实践性作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丰富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教师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由学生分主题完成对课文文章的整理,对有代表性的典范文章进行归类,并挑选与课文有关联的课外典范文章,再以此类文章为切入点,运用课堂中习得的办法,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1.以相同主题为侧重点。挑选主题一致或者相近,内容不复杂,思想更丰富的文章。针对低年级,推荐童话类文章,文本不要太长,可以节选;高年级推荐短篇小说。

把课外经典文章引入阅读中,研究通过不同角度的选材表现同一主题的方法,如由事件生发,由人物特征出发,关注文本中的特殊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也可以研究使用不同手法表现主题的文章,其中古文、国外的经典文学作品都可选取,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

2.以发现不同为侧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搜集资料,体会文字的多元化特点。选择不同文体进行阅读,比较不同文体的特点,鉴赏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不同的描写方法等。以“那些不同形式的父爱”为议点进行比较阅读,比如《地震中的父子》《有太阳味的童年》《考零分也很难》等篇章,在这些课文中“寻异”即找不同,体会感受不同形式的父爱。

3.以仿写和续写为常规途径。在范文的帮助下指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并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仿写时,需要仔细选择具有明显特征和价值的模版。同时,可要求根据原文的叙述来思考故事的发展趋势并进行续写,将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同时,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引向完整。

(二)跳出教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力

在教学中,应以课堂为基础,并注意课外拓展,通过阅读与表达等实践性活动设计,搭建运用与积累的平台,以提高学生语言感知等综合能力。

1.创设实践性作业指导课。低年级实践作业以识字为主,可开展大量识字游戏,打牢学生阅读基础,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来提升他们阅读能力。为了让学生提前扫清字词障碍,推进实践性作业的深度开展,针对一年级,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游戏识字课教学模式。如学习词语时,采用的摘樱桃、小鱼对对碰等游戏;学生记字时,采用的幸运大抽奖、聚光灯、大转盘、猫捉老鼠等游戏;巩固练习时,采用的送生字宝宝回家、一字开花、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等游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极大地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

2.进行主题阅读指导。在教学中,阅读实践可分四个层次:一是以识字为主要目的基础阅读,二是以拓展知识面为主要目的的快速阅读,三是以形成思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精细阅读,四是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主题阅读。其中,主要支持实践性作业的是主题阅读。教学时应设计主题内容,帮助学生主动寻找不同的文本,收集探讨的主题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分享。

在主题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整本书,而是寻找有联系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学生自己对主题的看法。这类实践性作业不是为了寻找答案,而是帮助学生找到对主题的不同看法。在此项作业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并提出质疑,这也是培养语文学科素养中最重要的部分。

(三)重视实践,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应用

丰富多彩的实践性作业,目标直指提升学生语言应用的能力。例如,猜谜、玩游戏、创编故事、课本剧表演等。如学校在每年六一儿童节开展的“阅读演绎”活动,学生把自己阅读内容再次创编,完成从编剧、导演、剧务、演员、观众到评委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以阅读为基础,在创编、表演过程中提升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能力。

三、应用实践性作业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用实践性作业夯实学生语言基础

实践性作业的“实践性”要求是方式,不是目标。要“实践”首先要夯实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语言和文字”。实践性作业中首先的着眼点应该是语言的积累。首要是字词的掌握,这要求学校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首先考虑的应是如何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本环节最難,因为相比更为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字词环节枯燥单调,所以需要设计大量运用字词的游戏,用积分、闯关、悬赏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字词学习的兴趣。

(二)用实践性作业完成对课堂环节的重构

实践性作业一定是可视性作业,是可操作、可展示的内容,也就是作业的内容其实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前置或者补充。我校设计的实践性作业涉及如下三方面:对文本内容的提问、对文本主题的探讨和探究语言运用。

首先,熟读课文后,学生要对文本内容提问,通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梳理,以此来把握学习重点,做到以学定教。

其次,对文本主题的探讨主要引导学生品读解析文本的主题,分享自己对于主题的理解,研究作者表达主题的方式。尤其重视思维导图在学生解析文本时的应用,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线索,学会条理清晰地分析文本,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如语文课本中3月的主题一定是和“春天”有关,学校就以“春天”为主题设置一系列的语文主题活动,如寻找春天、赞美春天,组织“风筝节”活动,欣赏春天的美文,画出春天的美景,等等,注重语言训练,全面发展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三)用实践性作业实现对思维发展和学科整合

文本是实践性作业的主要承载,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本阅读的效果。在实践性作业中,力求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理解能力。模拟情景,让师生、生生和亲子之间依据文本进行对话和再创作,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实践性作业。

我校设计出一系列的阅读实践性作业,如“寻找善读者”“阅读DIY”“评价心中的英雄”等。学生品读文本后,对其中的人物进行解析,将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做成视频,参加全班的比赛,选出优胜者参加全校大赛,并在公众号上发表。在“阅读DIY”中,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写出人物的内心独白,并制作道具,进行小组合作或亲子表演,学校以此设计出“人物表演大赛”“cosplay大赛”“道具制作大赛”,等等,通过活动加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将语文实践性作业融进整个语文学习中,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引领其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逐渐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拓展和延伸,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 考 文 献]

[1]林崇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IB/OL].(2016-9-13)[2020-5-22].https://www.360kuai.com/pc/99baadf943a9ca613?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武 亮)

猜你喜欢
实践性作业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优化思品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