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借助于翻转课堂使数学学习走向个性化发展之路

2021-03-19 22:17李乃洋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李乃洋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教学模式日趋多样化,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其以多媒体为依托,冲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为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走向个性化发展之路. 同时,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其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发展学生

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教学也做了许多尝试,其中翻转课堂因其能有效地打破单一的教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应引起师生的重视并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推广. 翻转课堂主要通过多媒体引入教学资源,让学生“先学”,通过“先学”对课堂内容形成初步认识,尝试自主解决简单的问题,以此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为重点并提出问题,这样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会使听课更具目的性,其听课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然而实施翻转课堂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课下准备阶段:于教师,首先要预设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录制视频;其次,制定好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指引方向,提升他们学习的信心. 于学生,要利用好视频资源,通过导学案自学相关内容并完成相应测试,能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总结和归纳课堂内容的重难点,进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上知识内化阶段:学生通过课下的知识传授已经领悟了概念、定理等相关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释疑,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完成知识内化. 另外,在具体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总结、反思等学习活动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深化知识理解.

笔者以“基本不等式”的教学为例,展示翻转课堂的应用过程,期望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素养,提升课堂效率.

[?] 课前自主学习

1. 制定教学目标,完成视频录制

教学目标:(1)理清相关概念;(2)理解基本不等式的特点及其证明;(3)重点领悟基本不等式适用条件.

视频录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录制微视频. 视频内容不宜过长,大概10分钟左右,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准确表述教学内容. 同时,视频内容的设定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突出重点,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功能. 另外,录制微视频时,可加入一些小问题,通过小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深度思维;也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小练习题,借此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并结合小练习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为课内交流提供宝贵的教学资源.

2. 观看视频并完成自测,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切勿走马观花,要利用好视频可回放和暂停的功能,应用好视频资源,做好自学笔记,高效完成课前预习. 为了检测自学效果,实现“以用促思”的目的,笔者设计了如下题目:

(1)判断正误:

①对任意实数a,b,均有a+b≥2.

②因为x∈

0,

时,有sinx+≥4,所以函数y=sinx+在

0,

的最小值为4.

(2)若x>0,x+的最小值为_____,此时x=_____.

(3)若a>0,b>0,且a+b=2,則ab的最大值为_____,此时a=_____,b=_____.

学生通过前期视频学习,对基本不等式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感知和记忆,通过练习让学生回顾并运用相关知识尝试求解,从而通过解决问题来发现并提出问题. 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再次尝试通过视频学习进行释疑,这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升. 对于再次学习后依然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生生交流尝试合作探究,进而在交流合作中提升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提升数学素养.

[?] 课内合作学习

1. 结合问题,集中讲授

课前,学生通过微视频及课前导学可以自主学习基本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然而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精细讲解,以促进学生全面、全员发展.

2. 自主探究,深化理解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新知,并可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开放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的本质,进而深化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问题1:若a>0,b>0,则≤,当且仅当a=b时,=. 对“当且仅当”有什么样的理解?

问题2:当x≥0时,由于1+x2≥2x,当且仅当1=x2,即x=1时等号成立,所以函数y=1+x2(x≥0)的最小值为2. 你是否认同这个说法?

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提升思维的广度. 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时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通过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解惑,提升探究效率.

3. 巩固练习,跳出误区

在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时,学生常因忽视其限定条件而造成错误,因此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陷阱”帮助学生跳出思维误区.

笔者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结合教学经验,精心设计了因限定条件且应用不当而造成的错解,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走出误区. 教学过程如下:

(1)忽视“正”.

例1 求函数y=的最值.

师: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看看这个题该如何求解. (教师巡视后让学生板演)

生1:y===13+x+≥13+2=25,当且仅当x=,即x=±6时等号成立. 当x=±6时,y取得最小值25,没有最大值.

师:大家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2:生1直接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思路正确,但是忽略了对“正”的判断,显然求解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x>0和x<0. 当x>0时,可以根据生1的思路求解,但要舍弃x=-6. 当x<0时,应将13+x+变为13-

-x-

,得13-

-x-

≤13-12=1,当且仅当-x=-,即x=-6时等号成立. 综上可以看出,函数y=没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2)忽视“定”.

例2 当x>0时,求y=4x+的最小值.

师:你能发现下面求解过程存在什么问题吗?(教师用PPT展示解题过程)

由x>0,得y=4x+≥2=,当且仅当4x=,即x=时,y取最小值4.

生3:不是定值,违背了“定”的原则.

师:那么本题是否可以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呢?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将4x拆分成2x+2x就可以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了,即y=4x+=2x+2x+≥3=3,当且仅当2x=,即x=时等号成立.

(3)忽视“=”.

例3 设f(x)=x2+2x+5+,求函数f(x)的最小值.

师:这个题可以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吗?

生4:x2+2x+5=(x+1)2+4>0,则f(x)=x2+2x+5+≥2=2. 但x2+2x+5=(x+1)2+4≥4,故x2+2x+5不可能等于,所以本题不能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师:说得很好,看来此种方法并不是万能的,需要另寻他法了,课下请同学们尝试用其他方法求解.

在课堂巩固阶段,笔者设计了三个“陷阱题”,先让学生掉入“陷阱”进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接下来通过交流合作找到错因并跳出误区,进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小組合作的作用,使学生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深化认知,提升解题能力.

[?] 感悟与反思

实施翻转课堂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形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构建,这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品质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通过学生“先学”为课堂的有效交流创造了条件,通过学生“先学”为课堂的有效巩固练习创造了时间,通过学生“先学”为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造了空间,通过学生“先学”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更加高效. 可见,翻转课堂的实施对提升学生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翻转课堂的优势多,但实施也是困难重重. 首先,高中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课业负担较重,因此实施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其次,受硬件设施的影响,使得翻转课堂的实施步履维艰,高中学生大部分以寄宿为主,不具备实施翻转课堂的条件;再次,教师的主观认知也影响其实施,部分教师认为直接“灌输”会比自主探究更加高效,更能节省时间;最后,学生已习惯于依赖教师,其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自主探究仅流于形式而难以深入. 因此,在实施翻转课堂时,教师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设计方法和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规避其不足,以确保翻转课堂能够高质量实施.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创造者.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